乡村振兴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巴中市平昌县为例

2022-10-13 06:37陈明佳向小清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巴中市区县现代农业

陈明佳 向小清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涪陵 408000)

1.引言

十九大报告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了贫困地区发展,为当地人民解决了贫困难题。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部分脱贫人口仍存在着返贫风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防止脱贫户返贫的必然举措。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相辅相成,其主要被定义为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集约化、可持续化、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罗明指出通过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的路径,延伸现代农产业的覆盖范围;白同豪等运用实例及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商河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充分发挥现代及农村特有乡土文化优势,更好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陈丽桦等围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与瓶颈,提出了实施百亿特色产业培育、现代农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品牌提升、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全面发展 6 大行动,探求树立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的路径。

自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以来,防止返贫脱贫又成为乡村振兴任务的一大重点。我们主要以巴中市平昌县为例,通过探讨影响现代农业种植科学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到如何进行科学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路径,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2.巴中市平昌县农业发展现状及成就

2.1 农业生产条件

巴中市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外围大巴山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通常夏多冬少;年平均气温约为16.8℃,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云雾,风速小,冬春略旱,夏秋偏涝。平昌县境内流域面积广达2229.12平方公里,河流落差大,蕴藏丰富水能;县境土壤以紫泥土为主,田多于土,宜种度广,肥力中等,但一般有机质含量少,氮质,磷缺,钾富。

2.2 发展现状及成就

巴中市平昌县第一产业经济逐渐增高。2019年,平昌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82.68亿元,增长6.4%,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12亿元,增长2.4%,约占总产值的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70元,增长10.3%。

平昌县作为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和百万人口大县,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劳动力充足、政策支持、生产条件适宜等优势。在发展粮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当地经济稳定增长,是防止返贫脱贫的重要路径。

平昌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青花椒与茶产业为主导。在平昌县发展优势下,“平昌青花椒”成为一方品牌,相关产业链已构建完成,青花椒产值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助力农民增收,减少返贫脱贫现象;经多年发展,该县茶产业面积扩展到20余万亩,涉益15个镇85个村(居),拥有种茶专业合作社93个、茶叶加工厂26个,2021年总产值达6.5亿元。目前,平昌县成功创建省级茶叶科技示范园区,获评“全国十大魅力茶乡”。”

2.3 平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特点

平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平昌县近年来农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近15年来平昌县占巴中市农业生产总值的20%左右,总体上呈现出波浪式增长态势。2020年,平昌县农业生产总值257600万元,比去年增加10800万元,年均增长 4%,占巴中市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2019年,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10.3%。2、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础粮食产量递增。“平昌青花椒”、平昌“巴灵茶”作为平昌县特色产业标志,为平昌县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经济优势。3、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资源配置优化。平昌县高低海拔相对高差500米,农耕地多在海拔700左右,相当于山脚高度。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耕地地势较为平坦。响应绿色农业发展号召,平昌县合理分配农业生产材料,减少了化肥、农药以及农用薄膜的使用。4、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加强。近年来,平昌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扶助农业生产。农业机械总动力整体上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平昌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年均增长2%。

2.4 平昌县现代农业发展优势

一是产业化发展基础优势。平昌县具有发展农业良好的自然与人文因素。雨热同期,日照、水源充足,土壤氮质富钾,肥力相和,适合农作物生长;乡村人口67.58万人,占平昌中人口的73.66%,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二是政策优势。平昌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意义。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兹临四方。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比营山、仪陇,北连通江、巴州,在地理上起到了沟通四方的作用;平昌也是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在政策上享有倾斜。目前,平昌县已经开始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着手建立产业园区。

2.5 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平昌县农业发展位居巴中市前列,但对于乡村振兴支持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仍有一定距离。例如,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近三年来,平昌县农业产值虽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下降,由原有的8%降低至4%;土地肥力中等,缺磷,对于部分农作物的选育存在限制,因此需要肥力补充;农民生产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培训,且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部分品牌知名度多集中在本地;缺乏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等。

3.关于种植科学化、农业机械化的描述性分析

3.1 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了7个 关键指标,即代表种植科学化、农业机械化的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薄膜使用量、地膜覆盖面积、农用机械总瓦利。本文主要选取了2005-2020年间巴中市各区县以上指标的数据,考虑到每项数值之间的差异性,对以上指标平均值进行对数化得到表1,用以评判巴中市各区县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发展,并建立折线图进行直观对比,呈现出巴中市各区县农业机械化指标的总体情况走势,借此分析巴中市平昌县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表1 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评价指标均数对数化

3.2 分析方法。

3.2.1 回归分析。用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薄膜使用量、地膜覆盖面积、农用机械总瓦利测试各自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度。通过分析,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不明显,相关系数出现负值。

3.2.2 均值分析法。通过巴中市各个区县关于关键指标的均值,发现巴中市平昌县在4个区县之中农业总产值方面居于首位。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判断,这主要得益于平昌县在农业机械使用及农用薄膜等种植工具的合理投入。如图1,可以明显看出,平昌县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优势,但均未超过巴中市均值,说明其现代农业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

图1 巴中市各区县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发展对比

3.3 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平昌县农业总产值均值高于巴中市其他区县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值,其他指标均值也同样高于其他区县。相比于巴中市其他区县,平昌县的农业发展水平居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仍不及巴中市发展的平均水平。又通过对影响农业种植科学化的部分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得出其相关性分析结论为,农药使用量以及化肥施用量虽然呈现年度递增模式,但对农业总产量的贡献不大,在2014年甚至呈现了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间接性说明化肥量施用过度甚至可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这体现出,虽然平昌县的农业生产者在种植科学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技术强化不够深入,没有构建标准的合理种植体系,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其次,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与巴中市其他区县相比,平昌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影响其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农业机械总动力主要消耗于农用运输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农业小型及手扶拖拉机、农业排灌动力机械、大中型机引农具等。因此,巴中市平昌县可以适当加大力度引进农业机械等,以此来刺激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总值。

4.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种植科学化、农业机械化两方面探讨农业生产现代化条件,确定了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机械总瓦利等各评价指标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并对巴中市平昌县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巴中市平昌县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水平高于巴中市其他区县,但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对此, 本文从地缘特征、技术优势、发展主体、发展品牌四方面提出平昌县现代农业可实施的发展路径。

4.1 注重地缘特征

4.1.1 种植资源合理配置,坚持科学生态种植。农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要坚持产量第一原则,又要秉持资源的合理使用,坚持以最小的投入比实现最大化生产,以便顺利推进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此外,要关注“重量不重质”对农业生产总值的“拖后腿”现象。只有高质量的农产品才能承受住市场检验,创造可持续的收入机制。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塑料薄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貌、土质以及气候条件等,从化肥施用品类、施用量以及塑料薄膜的使用时长去考虑,以绿色生产为目的,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出适宜本地的科学化种植体系。

4.1.2 加强水利化建设,提高境域水资源利用。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密切相关,可以从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结合地形,通过科学的管道规划或水渠建设,引流入田进行灌溉;二是在耕地周围建造小型水车,利用境域丰富水能,在合理绘画耕地畦沟的基础上,实施自主灌溉。

4.2 强化技术优势

4.2.1 提高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以集约化生产方式代替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所势,打造专业化分工明显,机械规模生产的农业有益于农业量与质的双重提升。但平昌县受限于地形原因,耕地大多分布不均,难以实现标准意义上的集约化生产。针对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根据海拔对耕地进行划分,再以户进行划分,打造“分片式”集中化生产,由点连成线,再连成片。

4.2.2 大力发展机械化农业,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以机械代替人工,缩减人工成本,减少支出,转移资金使用的流向,购买机械设备,加大力度刺激生产。但普通机械难以在平昌县实现普惠,因此还需当地加强新型农机建设。

4.3 发展主体力量

4.3.1 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以文“养”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农产品专业种植大户,包括家庭农园、农业合作社和当地种植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骨干农民,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支撑、统一管理等制度,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在线教育培训、技术咨询和全程跟踪管理考核,从理论到实践,手把手教会从田间地头到面向市场全过程,培养其持续经济能力。

4.3.2 引进机械化建设相关人才,完善农业自主创新奖励机制,促进平昌县农业主体增强自主发展意识,鼓励当地发展适合的“特色农机”。

4.4 发展特色品牌

主打优势农业,发挥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名牌。以当地优势农产品为基础,投入宣传费用,建立特色名牌,打响知名度,增加农产品及相关的附加品的销售渠道。订单的增加,能够带动当地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更加全身性地投入生产,此外,通过消费刺激生产,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线发育、成长的,将当地农业产业的优势完全发挥。

猜你喜欢
巴中市区县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的几点思考
巴中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巴中市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灾害损失评估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开发学业增值评价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