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2022-10-13 14:18余焕丘余武州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注射用动脉血活性剂

余焕丘,余武州

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临床药学室,广东 揭阳 515300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新生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主要是缺少充足肺表面活性物质及肺泡难以扩张,同时肺泡逐渐的趋向于萎缩,引起呼气性肺泡不张、小叶不张[1]。HMD的常规治疗方式是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该方式能够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然而实际应用效果往往不佳。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有针对性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的物质,能够扩张肺泡并且改善肺泡氧合功能,降低残疾率及增加救治成功率[2]。本次研究中纳入HMD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使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结合NCPAP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90例HMD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关于HMD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儿均出现青紫、吸气、呻吟等典型症状,且经X线检显示双肺透明亮度降低。(3)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肺气肿。(2)合并严重先天性畸形。(3)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胎龄33~36周,平均胎龄(34.62±1.42)周。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胎龄32~36周,平均胎龄(34.72±1.43)周。两组患儿性别与年龄等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针对进入医院的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主要将患儿置于36℃~37℃的恒温箱中,维持患儿血压,给予对症营养支持及纠正酸中毒。

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治疗参数具体如下:吸氧浓度40%~50%,呼吸末压力4~6 cmH2O,氧流量3~5 L/min。通气时间24~72 h。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规格70 mg)治疗,主要是将70 mg/kg药物混合2 mL0.9%氯化钠注射液,振荡后形成均匀混悬液,按照计量抽吸到规格为5 mL的注射器中,经细塑料导管气管插管注入肺内部,插入深度至气管插管下口为宜,按照平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半卧位分4次注入,每次注入时间10~15 s,控制注入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药液腔出或者气道阻塞,每次给药间隔加压给氧1~2 min,主要全程时间为15 min,在给药后4 h尽量不吸痰并继续给予NCPAP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标准。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呼吸稳定并且酸碱平衡,经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纹理清晰,血气指标复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呼吸趋于稳定,胸部X线检查肺部阴影有所改善为好转。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数×100%。(2)于治疗前、治疗1 d、治疗3 d时刻,应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水平。(3)治疗前与治疗3 d后均借助呼吸机专用软件监测患儿以下呼吸力学指标:静态肺顺应性(Cstat)、呼气峰流量(Insp Flow)与呼吸时间常数(RCexp)。(4)统计两组患儿通气治疗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5)统计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肺出血、肺炎、肺气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有效情况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呢况率 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观察组PaO2均是较之对照组高,PaCO2较之对照组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s)

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PaO2(mmHg)PaCO2(mmHg)t值P值治疗前71.25±5.24 70.88±5.18 0.336 0.737治疗1 d 90.25±3.25a 84.16±4.82a 7.027<0.001治疗3 d 96.12±1.24a 90.03±2.41a 15.073<0.001治疗前65.15±6.23 64.96±6.21 0.144 0.885治疗1 d 48.25±5.12a 53.36±5.46a 4.579<0.001治疗3 d 41.02±4.25a 47.02±4.89a 6.212<0.00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tat、Insp Flo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Cex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s)

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RCexp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Cstat(ml/cmH2O)治疗前33.15±2.36 33.05±2.31 0.29 0.772治疗后60.12±5.86a 51.15±5.02a 11.987<0.001 Insp Flow(L/min)治疗前2.21±0.25 2.23±0.26 0.516 0.607治疗后4.02±0.46a 3.12±0.34a 17.757<0.001治疗前0.19±0.05 0.19±0.06 t值P值01治疗后0.21±0.06 0.20±0.06 1.119 0.267

2.4 两组患儿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水平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水平情况(±s)

表4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水平情况(±s)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通气时间(h)6.15±1.45 16.25±3.62 17.374<0.001氧疗时间(h)332.25±56.25 524.45±102.41 11.034<0.001住院时间(d)23.36±6.25 43.25±8.89 12.277<0.001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生1例肺出血、2例肺炎及1例肺气肿,发生率为8.89%(4/45),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2例肺出血、2例肺炎及1例肺气肿,发生率11.11%(5/45)。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在对HMD行NCPAP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方法具有满意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从新生的小牛肺部,分离出的一种天然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经插管给药的方式可以维持肺泡容积,使得肺泡不易萎缩,使得气道维持在稳定状态[3]。相关的文献报道[4],在伴有呼吸障碍的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使肺泡扩张和稳定的作用,可以改善肺的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故此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疗效较好。HMD患儿采取外源性肺表面活性药物,可以提高PaO2以及改善氧合,继而缓解患儿的病情。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首次从牛肺中获取肺表面活性物质,将其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取得理想效果,逐渐开始用于防治新生儿HMD以及早产儿HMD。动物试验的研究表明,采取牛肺表面活性剂能降低动物肺泡表面张力,复张肺泡从而提高肺通气血流比例,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1 d、3 d的动脉血气指标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牛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HMD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满意。

HMD的患儿呼吸力学指标会出现改变,在既往的呼吸力学水平监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相关软件技术及新型传感技术的开发,经系统软件可获得气道压、容积以及流量等数据信息,这样可掌握患儿呼吸力学情况,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两组患儿Cstat、Insp Flow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联合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HMD患儿的呼吸力学。分析原因是在NCPAP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可以更好的改善患儿氧合功能、肺顺应性,减少气道阻力,让患儿耗费的自主呼吸功能减少,此外相关研究也表明,早期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HMD也可以降低患儿呼吸机使用率,让已经萎缩的肺泡得以复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让已经失调的肺通气血流比值处在平衡状态,改善患儿换气、通气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儿在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表面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治疗疾病的方式,能够促进患儿的有效治疗,使得通气时间显著缩短。此外研究中还对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统计,显示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也表明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安全性高。但是本次研究的缺陷在于选择的病例数量较少,这样使得数据平均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通过增加病例数或增加观察指标以进一步获得更具价值的结果,提升研究的可行性及数据的可信性。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中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呼吸力学相关指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及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注射用动脉血活性剂
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发展趋势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驱油表面活性剂体系优选研究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四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