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斜煤层回采巷道区段保护煤柱留设与支护技术研究

2022-10-13 09:53邓东杰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煤柱区段锚索

邓东杰

(山西介休义棠城峰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介休 032000)

1 工程概况

山西介休义棠城峰煤业有限公司(城峰煤矿)目前开采1 号、9+10 号煤层,生产能力90 万t/a。010105 综采工作面位于上组煤一采区,是该采区第五个回采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上组煤集中运输巷南部,东侧为010103 综采工作面,北侧相隔65 m 实体煤柱为上组煤集中运输巷,西侧为未开采实体煤区域(一采区生产规划区域),南侧为矿井边界保安煤柱。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5.15 m,倾角20°~28°。顶板为砂质泥岩,厚度2.45~7.27 m,平均6.09 m,顶板厚度变化较大,节理较发育,为Ⅱ类中等稳定岩层。底板为粉砂岩,抗压强度为28.2~85.8 MPa,抗拉强度为3.63~4.05 MPa,抗剪强度为12.4 MPa,底板为Ⅲ~Ⅳ类较软~中硬岩层。

2 回风顺槽支护及破坏特征

城峰煤矿一采区工作面沿中部集中运输巷、轨道巷、回风巷两侧对称布置,区段煤柱20~25 m,回采巷道为斜顶梯形断面,设计沿1#煤顶板掘进,掘进左帮高2.2 m,掘进右帮高3.7 m,掘进宽度4.8 m,左帮净高2.1 m,右帮净高3.6 m,净宽3.5 m。010105 工作面及已采掘工作面两侧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采用锚杆+锚索梁+喷浆支护,详细支护参数如图1。顶板和两帮均采用规格Ф18 mm×2200 mm 的高强锚杆,间排距800 mm×800 mm,低帮侧“三二三”布置,高帮侧“六五六”交替布置,顶板每排8 根。顶板及两帮锚索均采用Ф18.9 mm×6300 mm 的预应力钢绞线。帮锚索间排距1000 mm×1600 mm,低帮每排两根,高帮每排三根锚索,靠近顶板处向上倾斜30°施工,靠近巷道腰线处沿水平方向垂直巷帮施工,靠近底板处向下倾斜15°施工。顶板每排3 根锚索,间排距2000 mm×1600 mm,均垂直顶板施工。

图 1 区段煤柱各个监测钻孔应力计平面布置图(mm)

在城峰煤矿1#煤一采区工作面回采实地调研发现,1#煤层强度低,较破碎,属于“三软煤层”。以两侧回采巷道掘进初期即开始出现局部变形的010104 工作面为例,010104 回风顺槽紧邻010102工作面留设20 m 区段煤柱布置,掘进期间安装顶板离层仪[1],掘巷10 d 后两帮即出现局部内鼓,顶板也开始出现下沉,但顶板离层仪浅部和深部的读数均未发生变化。在邻近010102 工作面回采期间,对应巷段矿压显现更为剧烈,高帮(010102 工作面侧)多处出现明显的片帮,两帮收敛严重,最大处达到1200~1500 mm,顶板整体下沉,平均断面收缩率达到20%~30%,已严重影响回采巷道后期的正常使用,需反复维修方能保障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3 巷道围岩失稳机制及控制技术

城峰煤业1#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采用斜顶梯形断面,巷道围岩典型破坏特征如图2。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呈非对称分布,低帮应力集中程度大于高帮,由于顶板岩层强度高于两帮,将导致两帮松软煤体向巷道内挤压凸出,引起两帮挤压流动失稳,如图2(a)。当顶板较软弱且地应力较大时,低帮侧顶板三分之一处将出现裂隙扩展、顶板错动,顶板中部整体下沉,导致顶板压缩错动失稳,如图2(b)。根据巷道表面矿压显现特征可看出,巷道两帮煤体松软破碎,承载性能差,浅部煤体承载力基本为零,仅通过锚杆、锚索无法将浅部煤体锚固为一个整体并与深部稳定煤岩体搭接,两帮煤岩体塑性破坏深度增大,加剧顶板的失稳变形,最终导致巷道围岩的整体破坏。

图2 巷道矿压显现特征

基于城峰煤矿回采巷道破坏特征,提出围岩控制原则和方法[2]:(1)顶板整体下沉且无离层现象,顶板整体稳定性良好,两帮支承能力弱,可通过在顶角处打设锚杆、锚索进一步提高顶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2)两帮为极松软煤层,承载性能差,锚杆、锚索易失效,故考虑采用三向可缩型钢棚被动支护方式,既可以对顶板起到支撑作用减小顶板下沉,又能减小两帮受力减小帮部内移。

4 相似模拟研究

为探讨城峰煤矿1#煤层回采巷道采用锚网索+多向可缩异形棚支护的可行性,并设计更为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依托010105 工作面地质状况进行相似模拟实验[3-4]。相似模型几何相似比1:50,容重相似比为1:1.67,模型尺寸长×宽×高=0.8 m×0.2 m×0.8 m,如图3 所示。装填材料以河沙为骨料,煤层采用实体松软煤层模拟。模型建立完成后,首先进行极软煤层中巷道的开挖和支护,之后进行工作面的开挖,研究不同煤柱尺寸下巷道的围岩位移及应力特征。

图3 相似物理模型

工作面首次开挖后,采空区边界距煤柱400 mm,即实际的20 m,之后每次开挖50 mm,煤柱宽度减小2.5 m。巷道顶板由浅至深布置位移观测点,整理得到顶板岩层由浅至深随煤柱宽度变化规律如图4(a);在两帮煤体内布置应力监测点,整理得到不同煤柱宽度条件应力变化规律如图4(b)。

图4 相似模拟结果

由相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区段保护煤柱宽度由20 m 减小至10 m(400~200 mm),巷道顶板下沉量呈增大趋势,浅部位移量大于深部位移量,顶板下沉量也达到了最大值,浅部顶板岩层下沉量达5 mm(实际250 mm),深部达到3 mm(实际150 mm)。巷道两侧煤柱内应力呈增大趋势,煤柱宽度由12.5 m 继续减小,煤柱内应力增幅明显增大;煤柱宽度由7.5 m 继续减小,煤柱内应力则开始减小,表明煤柱已屈服破坏进入二次承载状态。综上所述,煤柱宽度小于7.5 m 时,两帮煤岩体已全部屈服破坏,围岩趋于失稳;煤柱宽度大于12.5 m 时,煤柱未充分发挥其承载性能。因此,区段煤柱合理尺寸为7.5~12.5 m。

5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010105 回风顺槽掘进采用锚网索+多向可伸缩异形棚联合支护,与010103 运输顺槽间留设10 m 区段保护煤柱,掘进宽度5.0 m。顶板和两帮锚杆规格Ф20 mm×2400 mm,间排距800 mm×800 mm。顶板锚索采用Ф18.9 mm×8250 mm 的预应力钢绞线,间排距为1600 mm×1600 mm;高帮肩角处额外施工顶角锚索,帮锚索长度6500 mm,间排距1600 mm×1600 mm,低帮每排两根,中部锚索垂直煤帮施工,靠近底角的向下倾斜20°布置,高帮每排三根锚索,靠近顶板处向上倾斜30°施工,靠近巷道腰线处沿水平方向垂直巷帮施工,靠近底板处向下倾斜30°施工,并在底角处额外施工一根底角锚索。异形钢棚采用U36 型钢制作,顶梁和柱腿均由两节制作,布置间距1600 mm,与锚索交替布置于锚杆之间。支护断面如图5(a)。

图5 实地应用及效果分析

010105 回风顺槽掘进期间进行围岩位移监测,成巷100 d 后,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仅10 mm,两帮未出现明显的收敛现象。邻近010103 工作面回采期间,整理得到巷道表面变形量与邻近工作面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5(b),距邻近工作面约80 m 时,巷道表面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形;邻近工作面推过测点位置后,顶板下沉量基本不再增大;滞后邻近工作面约40 m 后,两帮变形量趋于稳定,顶板下沉量稳定在208 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86 mm,围岩整体稳定,顶板下沉和两帮内移得到了有效控制。

6 结论

现场调研表明,城峰煤业1#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表现为两帮挤压流动失稳和顶板压缩错动失稳,提出采用锚网索+多向可伸缩异形棚联合支护技术,通过相似模拟验证支护方案的效果,并得到合理的区段保护煤柱宽度为7.5~12.5 m。010105 回风顺槽留设10 m 区段煤柱,掘巷阶段围岩整体稳定,无明显的变形破坏。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后,顶板下沉量稳定在208 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86 mm,巷道断面整体变形量在合理可控范围内,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煤柱区段锚索
悬浇拱桥索力设计计算分析
阳煤二矿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煤矿巷道顶板锚索受力特征与分区锚固机理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近距离煤层房柱区煤柱底板应力传递规律
端部参数激励下水中悬浮隧道锚索振动响应分析
电气泰雷兹CBTC信号系统魔鬼车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铀浓缩厂区段堵塞特征的试验研究
局部煤柱下安全采煤技术探析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艺区段煤柱采用小煤柱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