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10-13 06:34王康宁杨明冯伟
江苏农机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烘干机谷物产地

王康宁 杨明 冯伟

0 引言

淮安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服务、争取政策扶持、做好帮办服务,加快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全力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粮食生产现状与烘干需求

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47.6万hm2,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9.65万hm2,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65%,土地流转率超过60%,粮食种植模式主要为稻麦轮作。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68.27万hm2,粮食总产量491.5万t,均列江苏省第三位。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1.53万hm2,产量182.9万t;水 稻 种 植 面 积32.07万hm2,产 量286.6万t。全市优质稻米种植面积11万hm2。已建成省级以上园区10家、市级以上园区25家。

全市需要烘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以70%的比例测算烘干需求,2021年,全市粮食烘干需求量达328.65万t。

2 粮食产地烘干现状

近年来,全市主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切实加大粮食烘干机的推广力度。截至2022年6月,该市在用产地谷物烘干机总量为2 857台套,谷物产地烘干总吨位为65 113 t。其中:15 t/批次及以下循环式烘干机998台套,15~50 t/批次循环式烘干机1 261台套,50 t/批次及以上循环式烘干机94台套;连续式烘干机38台套。配套设备4 168台套,配套烘干厂区(房)占地面积约454 100 m2。烘干机使用的热源以电、生物质和天然气等清洁热源为主,使用清洁热源的烘干机占比超过60%。

该市烘干机主要用于烘干谷物,也有部分烘干机用于烘干果蔬,极少部分烘干机用于烘干茶叶。烘干机在全市乡镇均有分布,拥有烘干机的农机合作社数量约占农机合作社总量的20%,拥有烘干机的稻麦家庭农场数量在稻麦家庭农场总量中占比不到15%,种植承包大户烘干机拥有量相对较少。烘干机以循环式为主,循环式烘干机占比超过95%。连续式烘干机使用较少。低温循环式粮食干燥机通过恒温通风装置和自动均匀的调温方式,全方位热风间接加热,使谷物在烘干过程中无任何污染,干燥后的谷物色泽、气味俱佳,广泛适用于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谷物豆类及种子的干燥。2021年按50个烘干批次计算,淮安市粮食机械化烘干作业量为325.6万t,产地烘干机械化水平达69.3%,对应全市烘干需求,烘干能力基本满足稻麦烘干需求。

3 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全市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和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为目标,重点提升农机化薄弱环节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水平。2016年,淮安市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淮政办发〔2016〕72号),将烘干能力建设纳入对县(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明确了各县区粮食产地烘干水平提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烘干机械,提高粮食烘干能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洪泽区、金湖县、涟水县、盱眙县、淮安区、淮阴区、清江浦区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主要做法如下:

3.1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500亩粮田配套一台烘干机”的标准和覆盖全市80%以上农业乡镇的要求,在总体规模、功能设计、服务半径上科学规划,确保烘干中心建设发挥作用、见效益。为了确保烘干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粮食产地烘干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适时组织召开烘干机推广现场会、工作推进会,有力地推动了烘干机发展。各县区均建立了有意向购买烘干机的客户信息档案,并与客户保持经常联系,指导种植大户建设粮食烘干中心,重点了解种粮大户粮食收获、烘干情况,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

3.2 强化技术服务

组织技术骨干赴无锡、苏州及浙江、安徽等地生产企业考察,分高、中、低档,择优选出6个品牌烘干机供用户筛选。强化技术服务,组织举办技术培训班10期、现场会3次,共培训900人次。组建6支农机服务队,免费开展技术服务600多台次。县区农机部门还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平台,邀请厂家技术人员专题授课,帮助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了解烘干机的构造与正确使用方法。

3.3 争取政策扶持

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民购机积极性。加大对烘干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安排烘干设备购置,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2016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近1 000万元,对辖区内从事稻麦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年建设完成的、烘干机热源为非燃煤型的粮食烘干中心,择优给予不超过10万元/个的补助;对现有粮食烘干中心(燃煤型)开展生物质、燃气或空气源热泵等清洁能源热风炉改造的,择优给予不超过4万元/个的补助。各县区也出台奖补政策,对新购买烘干机开展烘干作业的给予1万元/台作业奖补;对新建批烘干能力为60~100 t的烘干中心,给予3万元/台奖补;对新建批烘干能力在100 t以上的烘干中心,给予5万元/台奖补。

3.4 做好帮办服务

主动靠前,零距离服务。针对农机合作社在建设烘干中心过程中遇到的建设用地审批难等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研究出台烘干中心建设用地政策、规模种植机械化奖补政策、新清洁能源烘干炉示范奖补政策。市县分管领导多次赶赴国土局、供电公司协调烘干中心建设用地审批和用电优惠等事项,确保烘干中心应建尽建。

4 存在的问题

4.1 投资成本大、短期效益低,影响了农户购机积极性

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除购买烘干机械外,还需配备清选机、简易周转仓、晒台、场院以及流动作业运输工具等辅助机械设备和配套设施,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多。如配备1台20~30 t级的中型烘干机,除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外,农户还需投入资金12万元左右。而现有的谷物烘干机功能单一,除谷物烘干外,不能用于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及其他特色经济作物烘干,年均使用时间不超过45天。烘干机械利用率低,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各地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民购置烘干机的积极性。

4.2 作业成本高、烘干需求少,降低了烘干中心使用效率

目前,燃油、肥料价格水涨船高,粮食种植总体经济效益不高。据调查,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平均价格为90元/t。稻谷的含水率要求不同,烘干价格也不同,每千克稻谷的烘干价格在0.08~0.12元之间。目前,从粮食烘干经营者角度出发,每千克稻谷烘干价格需定在0.10~0.14元才能获利;而从粮食种植收益角度来看,这样的价格大部分农户都难以接受。作业成本偏高导致烘干作业形不成有效需求,从而制约了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发展。

4.3 种植规模小、粮食运转麻烦,无法形成规模作业

种粮大户体量相对较小,经营规模不大。目前,淮安市农户承包的土地面积在33.33~200 hm2之间,土地较为分散,每季单片区收获粮食不超过2 000 t,且多为田间、晒场暴晒后立即出售。在这种情况下,种粮农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投资购买谷物烘干机械。即使有农机服务组织提供粮食烘干作业服务,农户也因粮食往来转运麻烦,不愿送去烘干。粮食机械烘干无法形成规模作业。

4.4 一些共性问题

粮食烘干设备属于大型设备,对库房建设、电力配置均有要求,烘干设备建设及其生产库房用地审批难,成为制约烘干机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不少烘干设备还采用燃煤、燃油作为热源,有些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烘干设备,也会在生物质燃料不足时使用燃煤。能源消耗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烘干热源的绿色化水平仍需提高。

5 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的思路目标

目前,淮安市产地烘干能力基本满足需求,下一步全市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安全可靠”的要求,加大清洁热源烘干装备与技术推广和燃煤替代改造升级力度,大力推广水源热泵等绿色低碳烘干技术,加快谷物干燥机械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制定,客观合理地研究确定干燥介质温度、流量、停留时间等粮食烘干技术参数,以确保粮食烘干品质,进一步提升全市谷物烘干机械化水平。

6 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的对策建议

6.1 强化部门配合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强化部门配合和督查考核,推进责任落实,确保按期完成工作目标。

6.2 推进规模化种植

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米业收储加工企业投资建设烘干中心的积极性,加快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

6.3 加强政策扶持

建议出台烘干中心建设用地政策、规模种植机械化奖补政策、清洁能源烘干示范奖补政策,加快推进烘干中心建设。要把推广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推动农业生产领域清洁热源替代和高效集约的能源消费。

6.4 注重科技创新

引导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创新主体开展一烘多用、一炉多塔、秋冬季低温烘干等电烘干技术升级研发,提升已有设备的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破解一批技术瓶颈、难题。鼓励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以大宗采购、租赁等方式向烘干服务企业提供烘干设备,降低设备购置成本。

猜你喜欢
烘干机谷物产地
五寨燕麦晋粒康“边煮边发芽”的神奇谷物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进入下游流通消费环节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Laundry1 in the U.S. 在美国洗衣服
印尼燕窝产地探秘
警惕“洗产地”暗礁
折叠式衣物烘干机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