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门槛的证据

2022-10-14 05:35吴云勇
关键词:农村居民城乡居民门槛

吴云勇,张 杰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人民财富积累也迅速增加。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是我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学术界对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陈钊和陆铭认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缩小收入差距作用显著,特别是初等和中等教育[1]。而吕娜、邹薇从健康人力资本角度出发,认为健康人力资本对居民短期与长期收入均有正向效应[2]。王国华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出发,认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抑制作用[3]。赵强、朱雅玲从要素收入视角,得出人力资本能显著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般结论[4]。虽然在人力资本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上,各位学者还存在不同意见,但在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方面基本观点相同:城乡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5-7]。

以上研究成果多为探究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也有其他学者尝试去探讨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詹国辉和张新文指出,在一定范围内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超过这一范围就会产生负向性的影响[8]。在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栾斌、杨俊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其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呈现“U”型关系[9],具体表现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医疗保健支出先呈现下降的态势,然后呈现上升的趋势。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出发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进行了解释,但大多数研究是从线性的角度去探究两者之间关系,并且很少有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带来的地区异质性。因此,本文选取我国2007—201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的基础回归、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全样本与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将为更加精确地引导农村居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理论支持。

二、指标选取、变量与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一)指标选取

1.人力资本投资指标选取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人力资本投资分解为对教育、健康及劳动力流动的投资。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本文选取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衡量居民对教育、健康和劳动力流动投资水平,并通过以下两个式子计算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距,具体见下式:

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绝对差距= 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

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 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

2.城乡收入差距指标选取

收入差距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有效体现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本文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且通过以下两个式子计算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见下式:

城乡收入绝对差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城乡收入相对差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相对差距(cs),核心解释变量为城乡人均健康投资相对差距(med)、城乡人均教育投资相对差距(edu)城乡人均劳动力流动投资相对差距(traf)。另外,本文选择经济开放度(open)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addvalue)作为控制变量,其中经济开放度用各省外贸依存度表示,等于各省对外贸易占其GDP 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用来表示各省的第二产业发展水平。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此量化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扩大对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中的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各省市和自治区数据。为此,对数据做出如下处理:首先,港澳台地区具有特殊性,不将其纳入样本;其次,由于地区人力资本投资规模的数据仅更新至2019年,难以将2020年的数据纳入分析,为此样本区间为2007—2019年;最后,为减少异方差影响,本文将经济开放度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数据做了取对数的处理。

有关各变量的说明和统计性描述详见表1。一方面,分别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看,城乡收入存在明显差距,就均值来看,城镇收入是农村收入的两倍以上;另一方面,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的平均值均大于1,表明整体上城镇各项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表1 统计性描述

(三)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Hansen 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10]。模型通过检验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与收入相对差距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来判断二者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从而真实反映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另外,门槛模型基于样本数据自身特征求解门槛值,排除了人为给定外生门槛值的干扰,优于一般非线性模型。

将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作为门槛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cs 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invest 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i、t 分别表示省份与年份;1(·)为示性函数,含义为满足括号内的条件就取1,否则取0,即该函数取值由门槛变量invest 与门槛值 γ 共同决定;X 为防止遗漏变量产生偏差的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开放度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ε 表示随机误差项。

此外,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即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与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最小二乘回归(OLS):

三、实证分析

(一)全样本分析

首先,对全样本线性回归分析。根据表2 回归结果,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无论是劳动力流动投资、教育投资还是健康投资的相对差距扩大均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其中劳动力流动投资相对差距增大对扩大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健康投资次之,教育投资最小。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因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劳动力素质较高,加上技术进步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要明显早于农村居民,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间的城镇劳动力流动对自身收入的提升会显著快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11];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居民在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明显多于农村居民,且城市交通便利性高于农村,因此城乡居民劳动力投资差距的增大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表2 全样本OLS 回归

其次,确定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以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为被解释变量,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为核心解释变量与门槛变量,运用自助法(Bootstrap)进行500 次抽样以确定核心解释变量的门槛值及门槛个数,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在全样本下,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相对差距存在单门槛,教育投资人力资本相对差距存在双门槛,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存在单门槛。

表3 全样本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最后,从表4 门槛回归结果来看,城乡人力资本相对差距的扩大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在劳动力流动投资方面,城乡人均劳动力流动相对差距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随着劳动力流动投资相对差距的扩大而扩大。具体而言,其回归系数在超越门槛之后由0.179 增大到0.233 得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原因是:在全国范围内,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他们会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出色的能力,加上城镇居民在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上多于农村居民,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间的流动所带来的收入提升会显著的高于农村居民。在教育投资方面,城乡人均教育相对差距最初对城乡居民相对差距具有扩大效应,尽管这种扩大效应并不显著。随着城乡人均教育相对差距逐渐提升,这种扩大效应开始提升,在超越第二重门槛值后扩大效应开始降低。这一结论可以从回归系数由 0.019 上升到 0.112 然后下降为0.045 得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一是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对于劳动力收入的提升最为明显,在我国目前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城镇居民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因此随着教育投资相对差距的不断扩大也会逐渐拉大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在我国目前国情下,私人教育发展迅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容易导致教育投资差距的扩大加剧收入差距的增大。在健康投资方面,城乡人均健康相对差距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具有扩大效应且随着城乡人均健康相对差距的扩大,这种扩大效应将会继续扩大。从表4 可知,回归系数由0.114 增加到0.211。这可能源于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从而城乡健康投资差距增大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表4 全国样本门槛回归

(二)地区异质性分析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本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四个地区,考察城乡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各地区的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影响的异质性。根据对东、中、西、东北部四个地区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可知:在东部样本下,仅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存在单门槛;在中部样本下,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存在双门槛,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存在双门槛,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存在单门槛;在西部样本下,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存在单门槛,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存在单门槛;在东北部样本下,均不存在门槛效应。

1.东部地区

根据表5 东部城乡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系数,可以发现劳动力流动、教育以及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增大会显著拉大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并且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果最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相较于全国其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也即城镇劳动力中高端人才所占的比例会明显大于农村地区,进而造成城乡居民劳动力流动投资差距增大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

表5 东部城乡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结果

表5 门槛回归结果显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呈非线性关系,且随着城乡人均教育投资相对差距的扩大,这种扩大效应会继续增大。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私人教育较为发达,使得城乡教育投资差距扩大对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更为明显。

2.中部地区

从表6 的线性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中部地区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增大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扩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健康投资、劳动力流动投资和教育投资。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对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居民,健康是影响其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中部地区主要以制造产业为主,其劳动要素需求巨大,对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居民,城乡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的增大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

表6 中部城乡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OLS 回归结果

表7 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对于中部地区,劳动力流动、教育以及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相对差距都呈非线性关系。在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城乡劳动力流动投资相对差距最初对城乡居民相对差距具有扩大效应,尽管这种扩大效应并不显著。随着城乡劳动力流动投资相对差距逐渐提升,这种扩大效应开始上升,在超越第二重门槛值后扩大效应开始降低。这一结论可以从回归系数由0.033 上升到0.161 然后下降为0.096 得到。这主要是因为一开始城市基础设施相较于农村较为完善,城镇居民在就业选择上进行劳动力迁移比农村地区更为便捷,所以城乡劳动力流动投资相对差距的扩大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但随着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这种扩大效应会逐渐缩小。

表7 中部城乡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门槛回归结果

3.西部地区

从表8 的线性回归结果可以得到,西部地区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增大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扩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力流动、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其他区域较为缓慢,城镇居民在出行的便利上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且在信息搜集上也更有优势,会更容易获得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这就使得城乡居民劳动力流动投资相对差距的增大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

表8 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对于西部地区,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会呈非线性关系。在教育投资方面,城乡人均教育投资相对差距一开始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具有扩大效应,但随着城乡人均教育相对差距逐渐上升,这种扩大效应开始下降。主要是因为随着城镇居民对教育支出增加,教育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收益逐渐降低,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对教育的支出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会高于城镇居民。在健康投资方面,城乡健康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具有扩大效应,但随着城乡人均健康投资相对差距的提升,这种扩大效应开始缩小。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会逐渐缩小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状况,医疗保健支出相对差距扩大并不会拉大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差距,因此,扩大效应会有缩小的趋势。

表8 西部城乡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结果

4.东北部地区

从表9 的线性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东北部地区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增大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扩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健康、教育和劳动力流动投资。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早,城市化率高于其他区域,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差较小,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劳动力流动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而健康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有着数量较多的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城镇居民明显多于农村居民,加大健康投资而带来寿命的延长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表9 东北部城乡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OLS 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实证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本文将采用固定效应、时变量滞后一期以及变换被解释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的方法对全样本做稳健性检验。

1.加入固定效应

由于每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均存在如地理位置等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征,同时还具备无法观测的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征,因此纳入省份固定效应与时间效应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该模型回归结果如表10 所示,即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并且在健康、医疗和教育三个方面均显著,与OLS 的结果基本一致。

2.时变量滞后一期

为了排除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对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以及其他时变量反应的滞后性,对所有时变量做滞后一期后纳入线性方程,结果显示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的增大将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3.变换城乡收入差距为绝对差距

考虑到以往文献中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距还可以通过绝对差距进行衡量,为此纳入城乡收入、人力资本绝对差距后分别进行固定效应、滞后一期回归。由表10、表11 可以看出,城乡人力资本绝对差距扩大无论是在固定效应还是时变量滞后一期模型中,整体上对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存在显著的扩大效应。另外,在绝对差距指标下,劳动力流动投资绝对差距虽然会扩大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表10 稳健性检验

表11 稳健性检验

综合以上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整体上具有稳健性。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发现:一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的扩大会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城乡劳动力流动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同时,从门槛回归结果来看,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相对差距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二是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地区城乡劳动力流动投资对收入差距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城乡健康投资对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城乡劳动力流动投资对收入差距影响最大;东北部地区城乡健康投资对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因此,为了缩小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增强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主动性。尽管近年来,我国居民逐渐意识到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但城乡之间的教育投资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增强农村居民对教育投资的主动性,既可以帮助农村居民学习农业技术,更好地经营农业,也有助于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教育水平。

2.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不断提高教育经费在财政开支中的比重,并建立专门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新建或扩建学校。二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去农村工作,就要不断提高他们薪资待遇以及改善工作环境。三是拓宽农村教育筹资渠道。政府不仅要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也应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3.鼓励农村居民进行合理健康投资。不断加大对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宣传,鼓励人们进行健康投资,使他们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效进行疾病预防。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努力工作,进而提高收入水平。

4.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投资,扩大参保范围,提高参保率,进一步提升参保农户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农村居民看病负担。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原则,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利益,防止因病返贫。

5.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保持户籍制度相对稳定情况下,应突破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分割局面,逐步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壁垒,如不合理的许可、注册、收费等,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6.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政府尽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信息网络,使农村劳动力能够更好地获取信息以及了解城市的就业状况,从而有效减少“招工难”“用工荒”等情况,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有序流动。同时,建立专门农民工就业咨询服务平台,既可以提升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可以有效地保障其合法权利。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城乡居民门槛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风险的对策分析
踩门槛 为什么不吉利?与风水又有什么关系?
门槛杂说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