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US多参数联合血清外泌体CD82、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检测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

2022-10-14 09:58李海芬付赵虎李俊青
分析仪器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泌体肿物乳腺

李海芬 付赵虎 戴 林 李俊青*

(1.邢台市第三医院体检中心,邢台 054000;2邢台市第三医院超声科 邢台 054000)

乳腺癌是美国女性中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女性一生中某个时间患乳腺癌的平均风险约为12%[1]。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对预后至关重要。乳腺癌筛查主要基于乳房X光检查,症状出现之前检测癌症可以更好地治疗,从而降低乳腺癌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本质上讲,导管原位癌,尤其是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检测和治疗,甚至可以被视为乳腺癌发展的一级预防形式[2]。对乳房X光检查随机对照试验的几项荟萃分析表明,参加筛查的女性死亡率降低了约20%,并且实际接受筛查的女性死亡率降低了更高。乳房X线照相术未能在症状阶段之前检测到大量癌症,因此在筛查轮次之间表现为间隔癌。特别是对于纤维腺体组织相对比例较大的女性,即乳房“致密”的女性,在两次筛查之间检测到高达50%的癌症。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女性通常更容易患上乳腺癌,因此,做好早期筛查尤为重要[3,4]。Yang等人首先报道了CD82是乳腺癌转移的潜在标志物,Huang等人研究表明,与CD82阳性肿瘤相比,CD82阴性肿瘤的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降低,因此,表明CD82表达的降低与肿瘤复发相关[5]。研究发现,PGRMC1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过表达与较差的患者预后相关,并在某些孕激素和雌激素联合治疗时促进乳腺细胞增殖。近年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使用基于微泡的药剂的对比增强超声(CEUS)已经调查了淋巴系统的评估。本研究探讨CEUS多参数联合血清外泌体CD82、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检测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入邢台市第三医院的92例乳腺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由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入选标准:①经针刺活检或局部切除确诊的早期乳腺癌;②未转移至腋窝淋巴结;③未合并慢性糖尿病患者;④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⑤完整的病历资料。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脑血管及消化道疾病;②高血压及自身免疫病;③怀孕或哺乳;④对超声造影剂过敏;⑤腋窝手术史。

1.2 方法

CEUS检查:经皮CEUS用于识别病变侧乳房上的淋巴管和腋窝淋巴结。在乳晕周围12、3、6和9点钟位置用2%利多卡因进行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在每个麻醉点皮内注射0.5mL Sonovue混悬液(共2.0mL),轻轻按摩注射部位5s~10s,以促进造影剂向淋巴管引流。注射后可立即在CPS上看到皮下淋巴管。通过沿着通道移动探头可以检测到增强的淋巴结。第一组或第一组增强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沿着增强的淋巴管,动态实时对乳腺肿物增强模式、肿物内血管形态、造影后边界、有无粗大血管、造影后肿物大小变化等进行观察并记录3 min,同时将动态图像记录存盘,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搜集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初潮年龄、CHOL、TG、FTG及CA153等一般资料情况。

1.3.2 两组CEUS定量参数

分析两组患者的峰值强度、区域血流量及肿瘤直径等参数。

1.3.3 PGRMC1浓度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两组患者的血清PGRMCl浓度情况。

1.3.4 CD82表达量

采用ELISA检测两组外泌体CD82表达情况。

1.3.5 CEUS增强特征间分析

乳腺良恶性肿物的CEUS增强特征间的比较分析。

1.3.6 CEUS定量参数诊断价值

CEUS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以及CEUS定量参数联合CD82、PGRMCl诊断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tata 20.0进行分析。定量变量表示为(xˉ±S),使用独立t检验(针对正态数据)和Mann-WhitneyU检验(针对偏斜数据)来比较各组之间的平均值/中值。使用配对t比较平均值的变化-test(对于正态数据)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于偏态数据)。所有检验均为双尾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初潮年龄及CHOL比较无统计差异,而空腹血糖(FTG)和糖基类抗原153(CA153)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比较两组CEUS定量参数

良性组峰值强度、区域血流量及肿瘤直径显著性小于乳腺癌组(P<0.05),平均通过时间显著性大于乳腺癌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CEUS定量参数

2.3 比较两组患者血液PGRMC1浓度

良性组中PGRMC1浓度为(41.58±16.28)ng/L,乳腺癌组中PGRMC1浓度为(39.24±10.57)ng/L;其中Ⅰ期(56.48±12.27)ng/L,Ⅱ期(60.52±16.05)ng/L,Ⅲ期(94.27±16.41)ng/L,Ⅳ期(113.24±40.24)ng/L,组间PGRMC1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液PGRMC1浓度

2.4 检测两组血清外泌体CD82表达量

相比良性组,乳腺癌组的CD82表达量更高(P<0.05),见图1。

图1 检测两组血清外泌体CD82表达量

2.5 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物的CEUS增强特征间分析

乳腺良恶性肿物间的增强强度与肿物内血管形态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的造增强方式及有无灌注缺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物的CEUS增强特征间分析

2.6 CEUS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PEAK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 为45.37%、特异性为75.02%、准确度为54.42%、阳性预测值为80.02%及阴性预测值为38.54%,见表5。

表5 CEUS定量参数诊断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2.7 CEUS定量参数联合CD82、PGRMC1诊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CEUS与CD82、PGRMC1联合 诊断 甲状 腺癌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高于单独应用CEUS(P<0.05),见图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许多国家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恶性肿瘤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比较关键,属于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多糖或蛋白片段。临床指南针对分子水平诊断并不推荐,但想实现整体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防治水平,分子水平占据一定的优势,虽然目前临床多中心、大数据临床数据的缺乏,尚不足以作为乳腺癌相关指南循证支持。在监测乳腺癌转移或者复发方面,大部分指南对于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做出了客观的评价[7,8]。关于乳腺癌中PGRMC1的表达水平,之前有报道称,在不按类型或等级区分的大约50%的乳腺肿瘤中,PGRMC1表达较高。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PGRMC1蛋白和mRNA在其他几种癌症中同样升高[9,10]。本研究旨在CEUS多参数联合血清外泌体CD82、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检测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

先前研究揭示,经皮CEUS是评估乳腺癌的重要技术,因为它无创、无辐射、易于使用且具有成本效益[11]。本研究表明,在良性组峰值强度、区域血流量及肿瘤直径显著性小于乳腺癌组,平均通过时间显著性大于乳腺癌组,且良性组中PGRMC1浓度组间有明显差异,相比良性组,乳腺癌组的CD82表达量更高[12-14]。研究报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D82的蛋白表达在组织、血液和外泌体中发生动态变化。CD82作为抑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外周血中CD82水平与健康人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82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在外周血提取的外泌体中明显增高,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乳腺良恶性肿物间的增强强度与肿物内血管形态间比较,肿瘤的造增强方式及有无灌注缺损比较无差异,说明恶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高增强、以放射状及穿支状增强为主。Zhou等[15]研究显示治疗反应性较好的患者血管灌注指数及峰值强度下降更明显,Saracco等[16]等研究则显示治疗反应性较好的患者肿瘤内造影剂流入量显著性小于治疗反应性较差的瘤体。PEAK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45.37%、特异性为75.02%、准确度为54.42%、阳性预测值为80.02%及阴性预测值为38.54%。CEUS与CD82、PGRMC1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高于单独应用CEUS。CEUS的原理是通过不同的路径注入造影剂,增加与组织的对比度,增加组织、器官和病灶的显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腹表器官肿瘤,鉴别肾脏良恶性。CEUS检查为发现和预测SLN转移的存在或不存在提供了新的思路[17-19]。本研究结果发现,CEUS可以为乳腺癌患者的检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CEUS对于SLN的定位和术前转移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CEUS可以有效指导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联合CD82、PGRMC1具有广阔的临床诊断应用前景,但我们的研究病例有限,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CEUS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外泌体肿物乳腺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前言
——外泌体与老年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循环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