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与诊断模型构建探索

2022-10-14 09:04许彪杜鹏李三福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方案目标

许彪,杜鹏,李三福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规范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精准、高效地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新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当前,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评价多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分析与评审多以定性方式进行。此类评价方式固然有很多优点,但面临着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健全、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严谨性、评价的结果难以准确量化分析等不足[1]。显然,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评价采用一般的数学量化方法不可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会更加合理。笔者将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成的基本要素结构出发,借助模糊数学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建构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与诊断模型,为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审和诊断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五维双线”指标体系设计

1.1 设计理念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本质上是目标逐步分解、逻辑对接的过程[2],其核心过程是构建“职业能力分析目标体系→培养规格目标体系→课程设计目标体系→保障条件目标体系”的“四位一体”目标体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和实施保障方面逐一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面向、培养定位、培养内容和保障条件,确保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其中,职业能力目标体系主要是完成“调研报告→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的分解与对接;培养规格目标体系主要是完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培养规格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分解与对接;课程设计目标体系主要是完成“培养规格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每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分解与对接;保障条件目标体系主要是完成“每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师资条件、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资源条件、评价改革”的分解与对接。基于上述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则可根据上述“四位一体”目标体系进行设计。此外,还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体例与基本要求方面进行质量评价,与前面的“四位一体”目标体系一起形成“五维”评价指标。同时,从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数据结构得知,方案中既包括可以定量分析的数据内容,又包括可以定性分析的逻辑内容。因此,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可以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条线进行。基于上述分析,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理念为“五维双线”。

1.2 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五维双线”评价指标设计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指标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五维双线”指标体系设计

续表1

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与诊断模型的构建

2.1 可行性分析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体例相对固定、数据结构相对稳定的文本方案,这一特点有利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化、程序化、量化分析。方案内部既具有一定数量的数据量化关系,又存在较多量化模糊不清的内容,具有定量与定性并存的特征,为定性评价转化定量评价提供了可行性。对于量化模糊不清的内容采用一般的数学量化方法不可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而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会更加合理。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生成数据的典型方法,属于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其核心原理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模糊综合评价法适合应用于解决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非确定性问题的评价分析。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模糊综合评价法基础上,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发展而来的理论,是近几年最新发展的管理科学技术[3]。相对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来说,它是更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方法[4]。

2.2 评价与诊断流程的设计

根据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与诊断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主要步骤如下:(1)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因素。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和方案文本的结构特征,运用职业教育理论,充分分析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类因素。(2)确定质量评价指标。根据各类因素对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影响程度,设计一级、二级指标内涵、量化方法等,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构建质量评价模型。根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流程,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模型。(4)运行模型。

图1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与诊断流程

选取某一个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数据后输入,运行模型,进行质量计算。(5)根据运行结果判断质量结果,并根据输出各指标项分值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诊断。

2.3 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述的“五维双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其构建过程如下[5]。

2.3.1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计算指标体系

根据“五维双线”评价指标体系,设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计算符号,如表2所示。

表2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计算指标体系

2.3.2 模糊综合评价的单层模型构建

(1)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因素集U={U1,U2,U3,U4,U5}。

(2)给出评价集v={v1,v2,v3,v4}={优秀,良好,合格,较差}。

(3)单因素评价。如第i个因素评价为v上的模糊关系为(ri1,ri2,ri3,ri4),5个因素的评价矩阵为:

R=(rij)>5×4

(4)进行综合评价。设第i个因素所对应的权重为ai,则权重集为:

其综合评价结果为:

B=A⊗R=(b1,b2,…bm),⊗为算子

2.3.3 模糊综合评价的多层模型构建

(1)利用单层综合评价模型求得所有第i层评价结果bij(表示i层第j个评价因素)构成上层模糊矩阵如下:

其中,l为第i层目标的个数。

(2)第i层综合评价。设第i层目标的权重集为:

Ai=(ai1,ai2,…ail)

则该层的综合评价结果为:Bi=Ai⊗Ri=(bi1,bi2,…bim)

(3)进行整体综合评价。由下层向上一层进行逐层评价,可以得到整体目标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B=(b1,b2,…bm)

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实例分析

3.1 评价数据统计

评价集v={v1,v2,v3,v4}={优秀,良好,合格,较差}。邀请100位专家进行评价,得到如下统计数据表(表3)。

表3 某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数据统计

3.2 二级指标综合评价

(1)建立评价矩阵为:

(2)计算权重集。

根据公式:

gij=rij1∨rij2∨…∨rijp,i=1,2,…n

设计matlab语言得到权重集A1=(0.500 0,0.333 3,0.166 7,0),⊗采用乘法——有界算子,则该层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b1=min(1,0.5*0.3+0.333 3*0.2+0.167 7*0.1+0*0)=0.233 3

同理,可得:

B1=(0.233 3,0.416 7,0.283 3,0.066 7)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培养规格目标体系的评判结果为:

b2=(0.611 1,0.255 6,0.133 3,0)

课程设计目标体系的评判结果为:

b3=(0.671 4,0.214 3,0.100 0,0.014 3)

保障条件目标体系的评判结果为:

b4=(0.354 5,0.354 5,0.236 4,0.054 5)

体例与基本要求的评判结果为:

b5=(0.733 3,0.166 7,0.100 0,0)

3.3 一级指标综合评价

由以上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构成一级指标的模糊矩阵为:

利用同样的方法即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经过一致性检验,得到最后的评判结果为:

B=(0.537 0 0.279 6 0.159 6 0.023 8)

因此,得到v={v1,v2,v3,v4}={优秀,良好,合格,较差}=(95,80,65,50)。可以得到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得分:

3.4 评价结果的诊断分析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最后评价结果为:

B=(0.537 0 0.279 6 0.159 6 0.023 8)

上述结果表明有53.7%的专家认为该方案是优秀的,27.96%的专家认为该方案是良好的,15.96%的专家认为该方案合格,2.38%的专家认为该方案较差。如对每个评价等级进行赋分,那么可以得到综合得分84.947,属于比较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为多个评价结果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3.5 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优势

本文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专家只需评价四个等级,消除了传统打数字分数带来的主观随意性。生成的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也避免了以往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性。首先,该方法是在分层次、单准则的判断基础上评价,最易区别高低优劣,避免了复杂计算带来的可能性错误。其次,该方法采用模糊线性加权变换的方法计算,规避了隶属度很小项和很大项的作用。乘法—有界算子的选取,汇总了各类人员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地反映了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因而评价结果有更好的客观性。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五维双线”评价指标设计理念,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为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薄弱部分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方案目标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稳中取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