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16 13:29薛志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糖化血糖因素

李 雅,薛志强

(上海市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434)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发现,老年人群是目前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患病率为22.8%,患病率是中青年人群(40岁以下)的5~6倍[1-2]。多项研究表明,病程较长(5年及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基础疾病较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血糖波动较大、并发症出现等因素,在糖尿病管理中易出现疲惫感,其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发生率可达26%以上,发生率与病程呈正相关[3-4]。社区老年患者是慢性病管理的主要人群,目前,对糖尿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较多见,而对社区老年(重点人群)新发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较少,本研究调查了社区60岁及以上门诊新发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现况,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社区医务工作者对该人群的早发现、早管理、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本中心(包括各站点)门诊新发糖尿病并建管理卡患者463例作为研究对象。

1.1.2纳入标准 (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小于或等于1年;(2)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3)已进行家庭医师签约并建糖尿病管理卡。

1.1.3排除标准 (1)经精神卫生机构诊断为严重精神疾病;(2)罹患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各系统严重疾病等;(3)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4)存在严重视听障碍或难以参与本研究者。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通过全科医师及医师助理(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及心理评估规范化培训)在健康驿站及门诊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463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率为97.62%。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1.2.1.1人口学因素 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婚姻状况分为在婚和非在婚,在婚指处于婚姻状态者包括已婚、再婚等,非在婚包括单身、离婚、丧偶等。

1.2.1.2糖尿病疾病临床相关因素及生活行为方式 包括糖尿病类型、糖尿病家族史、血压值、体重指数(BMI)、合并其他慢性病史、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口味、吸烟、饮酒、保证睡眠时间、锻炼情况等。利用问题“您1年内参加过医疗机构或政府组织的糖尿病教育吗”评估糖尿病健康教育情况,分为未参加和参加。按过去12个月每天至少吸烟1支将吸烟分为是和否。按每天平均饮酒量是否超过1 g将饮酒分为是和否。利用问题“您平时是否进行体育锻炼”评估锻炼情况,分为完全不、偶尔、每周3~5 d每天0.5 h和每天0.5 h以上。BMI<18.5 kg/m2为偏轻,18.5~<24.0 kg/m2为正常,24.0~<28 kg/m2为过重,≥28 kg/m2为肥胖。利用问题“过去30 d内您每周保证4 d及以上7~8 h睡眠吗?”评估保证睡眠时间,分为能保证和不能保证。

1.2.2焦虑测评 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价患者焦虑程度,包含7个项目,5~<10分为轻度焦虑,10~<15分为中度焦虑,≥15分为重度焦虑。GAD-7量表信效度良好,问卷简短、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评估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焦虑状态[5]。

1.2.3抑郁测评 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价患者焦虑程度,包含9个项目,5~<10分为轻度抑郁,10~<15分为中度抑郁,≥15分为重度抑郁。PHQ-9量表信效度高,耗时短且误诊率低,适用于社区各年龄成年人[6]。

1.2.4生化指标检测 使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等。

2 结 果

2.1焦虑抑郁发生情况 452例患者中发生焦虑抑郁76例,发生率为16.8%,未发生焦虑抑郁376例。

2.2一般资料 452例患者年龄60~91岁,平均(71.65±6.54)岁。焦虑抑郁患者性别、婚姻状况、保证睡眠时间、锻炼情况与未发生焦虑抑郁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血压、BMI、糖尿病类型、合并其他慢性病、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口味、控制血糖措施、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是否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续表1 是否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3生化指标 焦虑抑郁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与未发生焦虑抑郁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未发生焦虑抑郁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是否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M(P25,P75)]

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婚姻状况、保证睡眠时间、锻炼情况均为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为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 论

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老年女性患者随年龄增加,在经历了更年期、绝经期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后躯体状态较男性衰老快,同时,还要承担不同程度的家庭、生活压力,来自多方面的应激因素较多且应对策略少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发现,女性在家庭或社会角色中普遍表现出一系列情感如依赖、被动、不善于表达,使其更容易情绪化和敏感,也更容易进入焦虑抑郁的心境[8]。

本研究发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血糖异常与焦虑抑郁相互影响[9]。一方面,高血糖会激活体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皮质醇分泌及昼夜节律异常,导致体内5-羟色胺功能受损易引发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另一方面,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应激状态使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异常,导致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刺激分泌较多儿茶酚胺,使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出现级联反应,引起胰岛素抵抗,血糖代谢紊乱。因此,新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应仅局限于降血糖的治疗,同时,也应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未发生焦虑抑郁患者,同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是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在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焦虑抑郁均有关联[8]。另外,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长期负性情绪会激活体内交感神经,使外周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高水平儿茶酚胺使体内脂蛋白酶活性增强,促使血游离脂肪酸增加,引起脂质代谢紊乱[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婚、保障睡眠时间、坚持体育锻炼是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已有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非在婚、缺乏家庭支持是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1]。本研究调查的患者保证睡眠时间为7~8 h,与美国国家基金会推荐的老年人睡眠时间一致[12]。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睡眠时间小于6 h或大于9 h属于睡眠不足或长睡眠,均属于睡眠障碍,睡眠时间长短与患糖尿病风险呈U型关系[12-14]。而发生机制与机体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胰岛B细胞反应降低等因素有关。张秀娟等[15]发现,睡眠障碍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不良情绪较强的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呈双相关系,睡眠障碍既是焦虑抑郁的重要表现,也是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16]。本研究结果显示,坚持体育锻炼是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风险的保护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7]。SCHUCH等[18]研究也表明,保持较高频率身体活动,比不运动或较少身体活动水平者发生焦虑抑郁的风险降低17%,可能与坚持日常运动保护大脑可塑性有关[19]。

总体来看,本研究是在上海市江湾镇社区开展的慢性病重点人群心理调查,评估了社区60岁及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帮助完善该人群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家庭医师团队作为社区重点人群管理者应尽早进行焦虑抑郁的筛查,针对性地分析并尽早干预相关因素,改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对社区老年重点人群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优势在于以社区作为背景的慢性病管理重要场所,将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生活行为方式、糖尿病相关血生化指标等多方面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局限性在于人群来自单一社区,受访者较为局限,后续研究可联合多家社区抽样,扩大样本量筛查。

猜你喜欢
糖化血糖因素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常吃煎蛋有危害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房颤动关系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