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2-10-16 13:29王晓晓马彩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儿科家属资料

王晓晓,张 艳,马彩霞,李 倩,张 博,

(1.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自2013年提出不仅需要增加卫生专业人员的人数,而且必须确保其具备与人们健康需求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1]。《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也提出增加护士数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儿科、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2]。随着护理本科教育的普及,护理本科毕业生正逐步发展为中国医院护士的支柱力量。2018年教育部制定了《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3],明确了护理学类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目标为系统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核心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儿科工作及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实习护生在儿科实习时独自执行护理操作的机会较少,压力较大,临床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训效果不佳,评判性思维发展受限[4-6]。这无疑限制了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的学习。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儿科实习的本科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学习的真实体验及培训需求,旨在为制定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实习的本科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获取相关信息。样本量以资料信息达到饱和、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为准,最终访谈20名本科实习护生。

1.1.2纳入标准 (1)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2)在儿科实习时间大于或等于4周的本科实习护生;(3)语言表达清晰,交流无障碍。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由受过培训的2名研究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回顾初步确立访谈提纲,经课题组讨论修订后进行预访谈,再根据预访谈结果和课题组专家意见形成最终提纲:(1)谈谈您在儿科学习的体验或感受?(2)您在儿科的学习与您的预期一样吗?若不一样,则问为什么?(3)您认为通过儿科的实习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4)您认为在儿科提升的能力在其他科室也可以得到提升吗?(5)您有在儿科想提升但没有提升的能力吗?若有则问为什么?(6)在儿科实习您希望通过什么样的培训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呢?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意义及访谈的主题,同时,向研究对象强调访谈内容和资料均会进行编码,会对其身份信息实行保密原则。在取得访谈对象知情同意后与之约定时间、地点,开始访谈。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对访谈进行录音,如不同意边访谈边做笔记。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仔细观察研究对象在受访时发生的微妙表情、动作变化等,并做好标记记录。访谈时间30~60 min。

1.2.2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24 h内对访谈录音进行及时转录。对访谈资料的分析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1)仔细阅读结构访谈记录;(2)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7)返回参与者处求证。开始收集资料时资料分析也已经开始,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解释同时进行,并注意访谈的资料信息是否已经达到饱和程度。

1.2.3质量控制 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经过预访谈和课题组专家意见修改形成。访谈征得受访者同意,每次访谈均确保在安静、 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访谈结束后尽早转录文稿,转录后再次听录音核对,最后要将访谈文字反馈给受访者进行核查。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分析过程不受既有经验的影响。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20名(编号为N1~N20)本科实习护生中男6名,女14名;年龄19~24岁。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0名本科实习护生一般资料

2.2主题 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学习体验可归纳为6个主题,包括心理压力大、操作机会少、能力不足、职业价值感受挫、学习需求强烈、教学方式改变。

2.2.1主题1(心理压力大) 大多数实习护生提到由于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心理压力大。N1:小孩都是家里的宝贝,做操作时感觉很多人都围着自己转。N3:有些家属一看我是实习生,她就一直盯着我,看我做的每一个细节。N4:给小孩做操作时,小孩乱动,我担心做不好,害怕家属对我有意见。N5:有些小孩给他说什么,他也听不懂,操作时没法配合。N8:一看见那些小婴儿,我都不知道怎么做了。N15:操作时有些家属一直说慢一点。N19:我有次去做操作,那个孩子还打我。N20:儿科操作需要3、4个人按着,儿科太难了。

2.2.2主题2(操作机会少) 儿科由于对象都是小儿,大多数实习护生均提到操作动手机会少。N2:老师给我讲很多遍,不如我操作一遍印象深刻。N3:老师害怕我出错,只让我在旁边看,不让去给患儿操作。N6:我虽然知道了该如何操作,但是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对有些护理操作也不太熟练。N10:来儿科之前,以为可以好好学习扎针了,可是来到后才发现儿科很多都不让实习生动手。N11:估计是老师怕家属有意见,有些操作不让我们实习生做。N18:我认为有些操作老师可以看着我们做,如配药等。N20:我很想试试给小孩扎针。

2.2.3主题3(能力不足) 实习护生提到由于儿科和成人不一样,认为自己能力不够。N7:我在儿科实习过程中,没有遇到过需要紧急的情况,如真出现抢救或比较紧急的患儿,我担心我处理不了。N9:实习中特别害怕家属问到自己不会或不知道的,自己答不上来,以后家属就会对自己不信任了。N10:自己基础本来不好,小孩又那么小,难度更大,自己也不敢去给小孩扎针。N12:我自己去病房时害怕小孩出现自己应对不了的事。N13:在病房里很多突发情况,自己都处理不了需要找老师。N15:老师教过我的,我感觉我就会,没教我的,我就不知道怎么做。

2.2.4主题4(职业价值感受挫) 实习护生提到儿科实习职业价值感受挫。N4:有一次给一个小孩输液,排气家属让我排了三遍,最后还是说,让你老师过来吧。这件事让我一整天都很郁闷。N14:有一次有个家属呼叫,说是小孩液体不下了,我过去了,帮她检查是什么原因,家属说让你老师过来,我只好去找老师。N17:一个小朋友液体输完了,我去给她封管,孩子说疼,我就赶紧叫老师过来,发现留置针不能用了,我听见家属给老师说,以后别让实习生给我们弄了,我们孩子跑针都是实习生给弄的。那次我觉得自己很委屈。N19:我们上学时学这么多课程,我觉得在临床上就是打针换药,好多学的东西在临床上都用不着。

2.2.5主题5(学习需求强烈) 大多数实习护生提出儿科实习中可以多增加学习的机会。N1:老师可以通过临床上的各种病例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巩固。儿科病区现在分得很细,好多其他专科的儿科病都没有见到。N5:在操作前,一定要看老师操作一遍,然后自己再回想老师的操作,自己再做一遍,让老师观察再进行改正。N8:有些操作,老师可以看着让我们多操作,实习一个月,感觉好多疾病都没有见到,有点小遗憾。N11:老师在让我们去给患儿测血压时,可以给我们说一下这个患儿为什么要测血压。N14:儿科有些操作我们可以先在模型上练习,再去跟患儿操作,这样会好很多。 N16:儿科加药是有点复杂,但是我想学习,老师可以在一旁看着我加药。

2.2.6主题6(教学方式改变) 部分实习护生提出实习带教方面可以尝试其他教学方式。N3:我觉得带教老师每天可以讲解一些知识,比如小讲课,我会学到更多。N4:跟着带教老师 ,有时候我有问题有点不敢问,但是如果有同学或者其他学员一起学习,我会感觉学习积极性更大一些。N7:虽然我们在学校学了很多基础知识,但是临床上的疾病更复杂,我们不知道怎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N9:传统的讲课感觉参与度不够,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这样大家积极性更强。N17:之前在其他科学习时有使用情景模拟,感觉还不错。N19:大家一块讨论好像比我自己一个人学习,效率更高一些。N20:刚到一个科室,我们前几天很迷茫,不知道学什么,没有目标。

3 讨 论

3.1儿科实习带教过程中应多关注护生心理问题 本研究中本科实习护生表示儿科实习期间心理问题较多,儿科的服务对象是儿童,自主性差,害怕护理操作,加之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好的护理,通常会对实习护生的能力抱有怀疑态度,不愿意实习护生为自己的孩子操作,这无疑增加了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与文亮等[7]研究结果一致。近阶段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多为“95后”人群,“95后”实习护生多在备受呵护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心理特点表现为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较差,易出现消极、焦虑及自卑的心理问题,与刘琴等[8]观点一致。因此,儿科实习带教过程中需要多鼓励实习护生,学习带教老师与家属或患儿沟通的方式,可以多和带教老师一起与家属进行日常的沟通和宣教,通过多沟通交流,锻炼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其次在沟通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特点,提高实习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儿科实习带教中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提高其自身儿科核心能力,学会解决问题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儿科带教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座谈会、团体活动等多与实习护生交流,了解其心理动态,注重心理疏导,帮助实习护生缓解其紧张的心理压力。

3.2儿科带教应注重儿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临床实习是护生走上临床岗位前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时期,也是其了解专业现状,形成专业认同的关键时期[9]。目前临床带教老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繁重的临床工作,带教过程中只让实习生做一些简单的输液、加药、打针等操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是指在规定的实践角色和环境中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为扮演好一个专业护士的系列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法律和伦理实践、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有机整合和实践能力的统一[10]。短暂的儿科实习虽然不能将本科实习护生培养成儿科专业护士,但通过儿科的实习其应具有一定的儿科能力。儿科护生的培训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儿科护理质量。本研究访谈结果显示,本科实习护生能力不足不仅表现在理论和操作能力的缺乏,还表现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不足。因此,儿科实习带教过程中应注重儿科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理论和操作能力,还需通过改变以往教学方式以培养其专业态度,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提高其职业价值观。

3.3儿科实习教学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本研究本科实习护生提出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单一,培训效果不佳。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方式多为以老师为主,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通过讲解传授知识,此过程多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教学内容,而且不能及时做出反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习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1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13]、虚拟仿真[14]、混合式教学法[15]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儿科实习带教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实习护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实现角色的转换,增强护生的实习参与度,提高其学习效果,进一步培养实习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质性访谈了解到本科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儿科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理教学者需要关注本科实习护生实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及心理问题,通过进一步创新儿科护理教学新模式为本科实习护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实习护生儿科核心能力,提升儿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为儿科护士队伍培养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儿科家属资料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