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变中回归本真

2022-10-16 04:24张春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命题特点

张春华

摘要2 022年高考全国甲、乙卷语言运用题体现了“在演变中回归本真”这一本质。而这一本质在具体命题中有“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单一走向多维…‘由浅表走向深度”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遵循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性,能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做到有效备考。

关键词 高考语用题 命题特点 有效备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考知识、考能力”转变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性评价。这样一种多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在每年的高考命题当中自然会有具体的体现。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在一轮备考过程中,自然需与学生一起分析高考命题,洞察本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做到有效备考。现将2022年甲、乙卷与2021年甲、乙卷的语用题梳理如下:

从上表看,语言文字运用命题主要体现了“在演变中回归本真”的特点。命题演变的方向是回归语文课程的特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体现在命题中,具有以下特点:

一、由静态走向动态

成语、病句题从选择题变为开放性填空题、简答题,从题型层面,看似只是简单的客观题到主观题的变化,但是,从知识考查的层面,却是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在2021年客观题的考查中,考查的更多是近义成语、词语及病句的辨析,是从陈述性知识层面,以静态结论性知识来呈现的,虽然涉及到结合语境的分析,但是选项所给的答案是固化的,语境的分析也趋于固化。再看2022年全国甲卷成语题的四处填空。结合材料语境,第一处主要强调“变化”的巨大,那么“翻天覆地”“天翻地覆”“前所未有”均可;第二处主要修饰“事情”,重在“因时空限制”,由此,“遥不可及”“难以企及”“可望而不可即”等均可;第三处修饰“情趣”,而结合首句的“高科技互动”“完美融合”,以及“观众们”“沉浸其中”,可以强调“观众们”的感受,由此“身临其境…‘妙不可言”“怡然自得”等均可;第四处,结合前文“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这一主语以及“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由此,可以填“尽收眼底”“一览无遗”“触手可及”“近在咫尺”等“观众们”借助虚拟技术游览妇好墓葬的成语。

这样的命题是动态的,侧重考生体验过程、思维过程的考查;也是真实的,契合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成语运用实际。

二、由单一走向多维

2021年全国甲、乙两卷语用题,除了21题,甲卷考查修辞手法,乙卷考查用固定句式概括段意以外,17题到20题的考点命制一致,而2022年全国甲、乙卷语用题,除了成语、病句、补写外,还考查到了标点用法、人称代词、关键概念。考点由单一走向多维,意味着考生如若只是以“机械刷题”来备考,考点上难免“窄化”,那么,遇到灵活多样的语用考点,就有可能“束手就擒”。

实际上,多维的考点考查的才是考生真实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第20题,考查关键概念的理解与分析。

“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4分)

这道题在分析关键概念的基础上,考查到考生结合文本,分析题干的能力,需要考生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关的语句,借助题干“与此类似”,用“类比”思维进行迁移,“打仗”是指双方进行交锋、对抗,借助的是兵器,而“打笔仗”,是借助“笔”,即文章。

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是真实運用语言的过程,一方面,它调动的是考生的个体生活经验,需要考生在生活中留意并积累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它需要考生结合文本情境,由词语到句子,由此及彼,进行迁移运用。

三、由浅表走向深度

新课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

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语用题第18题: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

本题考查的是“人称代词”,不同的人称代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效果。

这样的考查并非考生用静态知识“贴标签”就能应付的,必须结合语境来品析。

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

仔细分析,第一处画线的语句是我和好友的问话,表现的是大家对照相时自我仪表的关注和重视,而一连串的发问主语均是“我”,“我”只出现了一次,语势一贯而下,大家都重视仪表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充沛;第二处画线的语句是好友七嘴八舌对准备照相者的提醒,所以,“你”再三出现,是多个好友同时在说,实际上是好友们热心、急切、率直性情的表现,将大家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的热闹、热情的气氛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出来。

这样的品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表到深度的过程。掌握“我”和“你”人称代词的区别,还需要紧扣文本情境,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是将课本学习经验迁移,进行深度思考。

总的来说,2022年全国甲、乙两卷语用题的命制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质。正如叶圣陶所言,“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四项本领”,“听、说、读、写”本身就是运用、实践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途径。不管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命题怎样演变,重视回归真实语境运用“听、说、读、写”,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变的备考方向。

[作者通联:四川金堂中学校]

猜你喜欢
命题特点
坚持“考试说明”要求 顺应“新课标”变化
浅谈高考化学工业流程试题的解决策略
浅析泉州中考历史命题特点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特点及总体趋势研究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究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及命题特点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探究
近几年苏州中考化学命题特点与备考建议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