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这十年:各有精彩的好日子

2022-10-17 09:51付明丽施钰朱磊汪志求王明峰贾丰丰
时代邮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塔吊贫困户

● 付明丽 施钰 朱磊 汪志求 王明峰 贾丰丰

“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10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祖国的每片土地上,都有人在讲述有关好日子的好故事。

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 吉克达富 山西太原 塔吊司机

这10年来,我搬了两次家。从不通电到能用上电,再到住进乡镇里的二层楼房,我们一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我今年25岁,来自四川大凉山深处的莫红乡达觉村。我上的小学离家特别远,我每周一早上6点就要出发,一直到中午11点多才能走到教室。读完五年级,我需要到离家更远的学校。那年,姐姐出嫁了。考虑到两个妹妹还小,父母身体又不好,我就干脆出来打工了。

我在山西朔州的一家砖厂赚到了第一笔钱,拿到1万元。2015年,我来到太原做建筑小工,认识了一位塔吊司机,开始跟着他学习开塔吊。

我从小说彝语,那时基本听不懂汉语,很难理解关于塔吊的专业知识。听不懂,我就在塔机上做记号,用手机拍下来一遍遍看;学得慢,就用午休时间练习,不吃饭也得学会。

2016年,公司举办塔吊司机技能大赛,比赛成绩前六名的人能被聘为正式职工。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拼命练习,最后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就这样我留了下来。

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系统学习了塔吊专业知识。2019年,我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要去人民大会堂领奖。那是我第一次去首都,激动得一夜没睡。

我们家的变化也特别大。在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扶下,我家搬出了大山,住进二层楼房,水、电、气、网全都有,两个妹妹可以就近在镇上的学校读书。

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现在,我已经成为公司的塔吊班组长,还“升级”当了爸爸。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我肩上的责任都更重了。对下一个10年,我充满期待。

把我们的好生活讲给大家听

● 但利 福建寿宁县 下党乡下党村村民

2016年,我和丈夫刚回到下党村的时候,可以说是债台高筑、举步维艰。婆婆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医疗费用花了50多万元。我老公原本右手残疾,又在修葺老屋时不小心摔断了腿。那时候家里连着好几个月,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我常常一个人偷偷流泪。

乡里知道这些情况后,把我家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还给家里每个人办了医保,婆婆自付的药费从原来的每个月2万多元减到了2000多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乡里还把我家纳入了村合作社,用托管养鸡的方式帮我们增收,又帮我在家门口的学习书屋找了一份保洁工作。后来,乡里还为我们申请了建房补贴,我们自己又凑了些钱,终于把新房盖起来了。

在党和政府帮助下,我们夫妻俩齐心协力,在2018年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过了2年,孩子们长大些了,我也能脱开身做更多的事。2020年,乡党委书记项忠红建议我担任“难忘下党”主题馆的讲解员,为游客讲述下党的脱贫故事,把我们现在的好生活讲给大家听。担任讲解员2年多,我已经接待了600多批游客,大家都说我是主题馆的金牌讲解员!

这些年,到下党乡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我老公便和朋友一起合作开了农家乐,生意红火,家里收入节节高。

如果说未来我还有啥愿望,那就是希望孩子们成长成才,学成后将下党村建设得更美好。

从“贫困户”到“小老板”

● 吴连花 江西遂川县 巾石乡竹坪村村民

由于家贫,我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2010年,我在一场事故中落下残疾,只能回到老家。回家后,我尝试过很多赚钱的门路,但全以失败告终。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经过严格审核,2014年,我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在镇上开了家茶叶零售店,和妻子早起晚睡全心经营店铺,最终顺利脱贫。

家乡的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水汽丰沛,生长着不少野生茶,我便萌生了种茶、制茶、卖茶的念头:要当“小老板”,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富路。

我把积蓄都投进了茶叶基地,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但资金仍然周转不过来。帮扶干部帮助我联系到1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还协调水利资金用于改善灌溉条件,请来技术员定期上门指导,助我一次次走出困境。

如今,茶叶基地拓展到了500多亩,茶树旁套种了井冈蜜柚和药材,丰歉互补,能确保效益,还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当地政府落实了每亩3年1200元的产业奖补政策和3年5万元的贴息贷款政策,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和乡亲们的荷包更鼓了。

有了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我也敢“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制茶比赛了。这些比赛有家门口的,有省里举办的,也有国家层面的。通过与五湖四海的茶友们切磋比拼,我获得了一些奖项,也看到了自家基地的短板所在,发现了突破方向。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我的想法很简单:练精制茶本领,扩大产业规模,继续在乡村振兴中“遨游”。

每摘一个果子我都非常开心

● 麦付祥 贵州从江县 谷坪乡谷余村村民

我今年47岁,家里有父母、妻子和3个儿子。这10年,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高速公路修到了村寨口,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水、电、网供应稳定;村寨环境干净、整洁,老人可以在户外下棋、喝茶,孩子们可以在篮球场运动玩耍;住房和城里几乎没有差别,而且门前清溪、门后青山,空气还比城里更清新。

回想2014年时,通过精准识别,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我家和30多户村民聚居在山顶,平日缺电、少水,就医、上学更是困难,大伙只能靠耕种几亩水稻加上外出打工勉强维持生计。

2015年,在国家扶贫政策帮助下,我所在的高首寨实现了整寨搬迁,我们搬到了交通便利的山腰平地。像我这样年纪的中年人,去打工体力不占优势,挣不了多少钱。搬迁后,驻村帮扶干部就想了许多办法带领我们致富。

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祖是农行榕江县支行副行长,他是主动请缨到我们村挂职的。他来推广过百香果种植产业,我认真研究了惠农政策,决定试种20亩百香果。

村里还组织我们去县里接受培训,如果遇到种植方面的困难,我们可以拍照发到种植群里,科技特派员会指导大伙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今年9月,我的百香果园进行了今年的第三次收果,每摘一个果子我都非常开心。家里的老二、老三先后考上了省外的大学,他们在校时勤工俭学,放假回家还能帮我种植百香果。

努力生活就能看见方向,辛勤劳作日子就有盼头。

日子过得比蜜甜

● 潘洪全 四川苍溪县 五龙镇三会村村民

这10年,无论是我的家乡还是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我家建起了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还种植了10多亩梨树,2022年可实现家庭收入20万元以上。我们还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两个孩子都在镇上读书,我和妻子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回想过去,1978年,我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身体残疾,母亲身体也不太好,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为了过上好日子,我很早就背井离乡到广州打工。

2012年,我决定返乡创业,投入20多万元,搞起了生猪产业。但由于技术、销路、交通不便等原因,第一次创业亏得一塌糊涂。

2016年,政府引荐的温氏集团,给我增添了创业信心,我投入40多万元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采取代养模式,加入温氏集团。我只需要交押金,由集团统一提供技术指导、饲料供应、防病防疫等服务,这样就降低了养殖风险,技术方面也有保障。

这一年,村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我家门口的通村路建好了,运输饲料更方便了。最终这批生猪出栏后赚了9万余元,我被温氏集团评为优秀养殖户。

2017年,在政府帮助下,我又种了100多株黄金梨,依靠“种养循环”模式持续增收。后来,我的农场还被评为省、市、县级示范农场,日子过得越发红火。

依靠勤劳的双手,我改变了命运。一人富不算富,未来,我要带动村里更多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我也要教育好我的两个孩子,希望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回报这片土地。

没有不努力的理由

● 马海军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 东铁迈村村民

我今年60岁。因为身患疾病,种地没力气,打工没人要,再加上自己缺少文化知识和技能,孩子还要上学,那些年没少为生活犯愁。

2016年初,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来到我家,详细询问了情况后,我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拓宽增收渠道,到看病报销,还有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生活用电、卫生厕所等,这些方方面面的改善,既帮我走上了脱贫路,也给我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驻村干部了解我家的情况后,给我们争取到了种子肥料补贴,给我儿子联系了外出务工的机会,还把我妻子介绍到公益性岗位,参与村里的保洁工作。我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政府这么贴心,咱还有啥理由不努力?

经过大伙的共同努力,2016年底,东铁迈村的贫困户全部脱贫。此后,大伙的收入年年见长,砖瓦房、瓷砖地、水冲式厕所、壁挂式暖气,已成为很多村民家的标配。村子里,家家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特别是在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咱们这儿美得跟画一样。我家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过了1万元,真真正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摘掉“贫困帽”,心气也更高。2019年,在驻村书记的帮助下,中国联通的百兆宽带覆盖全村200多户,我们还享受了优惠资费。细细的网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不仅和亲人朋友联系起来方便了许多,我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学到了青稞和油菜的种植技术,并且把自己的种植经验发布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得到众多点赞、评论。甚至还有人在私信中下单,这可为我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

只要踏踏实实地干,生活肯定还会再上一层楼。这两天,我正忙着收拾屋子,打算再盖4间宽宽敞敞、亮亮堂堂的大平房,住着也舒心。接下来,我打算再承包几亩地,把种植规模再扩一扩。

猜你喜欢
塔吊贫困户
空中记
多标段工程群塔布置与安装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塔吊检查
超高层建筑塔吊选型和布置分析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真心帮扶贫困户的“甜蜜事业”
加价收购贫困户小麦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