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2022年全国乙卷“海岸线变化”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2022-10-17 06:54甘肃孙文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陆面海岸线海平面

甘肃 孙文华

202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笔者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对兰州市部分高考完的学生进行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对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海岸线变化”一题,进行概述和特点分析,以期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试题概述

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第37题,以“海岸线变化”为主题,以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太平洋北岸的阿拉斯加基岩海岸与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地区为区域情境,列举了影响海岸线的不同尺度因素,并简要说明了1.8万年以来冰盖消融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呈现上述两个地区1980—2020年海岸线的垂直变化的曲线简图后,设四问如下: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二、试题分析

(一)以考查综合思维为主

本题对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如时空综合、要素综合、地方综合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思维品质要求。

1.时空综合,尺度跨度大

从时间尺度来看,一是宏观时间尺度,以万年为单位。1.8万年至今,是第四纪全新世以来北美冰盖开始消融的时间,属于是一个较长且缓慢的过程;二是较短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年为单位。在情境材料中主要体现为近些年来由于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的海岸线变化的时间。从空间尺度来看,主要分为四个,一是全球尺度,指影响海岸线的全球尺度因素,如全球气候因素、全球海陆分布等;二是大陆尺度,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北美大陆;三是区域尺度,区域尺度中根据划分标准不同,可以分为冰盖消融区和非消融区、基岩海岸区和泥沙海岸区等;四是微观尺度,主要表现为海平面、陆面的垂直缓慢升降,此空间尺度非常细微,需要通过科学监测得出。

尺度意识是学生学习地理时需要培养的重要意识之一,要明确分析问题时,不同尺度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现象和规律。本题的问题情境,具有较大跨度的时空尺度,是造成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2.要素综合,思维品阶高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河流、泥沙淤积、岩石、植被、全球气候等;人文因素材料里笼统称为人类活动,根据对设问的分析,应包括工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填海造陆、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人文因素还会对自然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发生变化,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加速全球变暖的步伐、砍伐森林或兴修水利导致河流、泥沙运输移动发生改变、人类活动导致三角洲平原面积的变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等,使得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对综合思维中要素综合的品阶要求较高。

不仅需要综合要素,还要对某些要素进行较为深入分析,方可正确作答,如岩石因素的分析对回答第4问“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小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有着重要作用: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地形起伏大,坡度大,导致海岸线水平变化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是沉积海岸,地形平坦,坡度小,导致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3.地理过程,变化原因复杂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海岸线变化的原因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原因为主或人为原因为主;第二类是海平面和陆平面的相对升降(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第三类是海平面或陆平面的绝对升降。以上原因的具体地理过程表现如下:一是某地若处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地持续上升;二是地壳运动,某地位于板块交界,板块挤压,被抬升一侧的陆面升高,这一原因极为隐蔽,访谈中学生表示在非常紧张的考试时间内,无法仅从“地壳运动”四个字与“板块构造运动”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联系;三是全球变暖等原因,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势必导致海平面上升;四是岩石因素导致的海岸地形坡度的差异,导致海岸线垂直变化幅度不同;五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地面沉降、三角洲萎缩等影响陆面的垂直升降变化进而影响海岸线的水平变化。

虽然海岸线变化的方向比较单一,但海平面的垂直变化和海岸线的水平变化有时会互相影响,明显加大了试题难度,如第4问中的甲乙两站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不同,是因为海岸岩石性质导致的地形坡度不同,这里垂直方向的坡度和水平方向的海岸线变化互相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并未注意到这一空间方向的变化。

本题四个小题,总体采用“总—分—总”的思路,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引导思维步步深入,先从冰盖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的一般规律、基本思路出发,然后对甲乙两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分别进行考查,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最后对甲乙区域的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了比较。引导思维由冰川融化后水向低处流的一般规律入手,根据甲站基岩海岸和板块交界处的地理位置、乙区域沉积海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理条件,综合、深入分析海岸线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地理思维不断深入,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顺利作答。

(二)以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考查为辅

1.区域认知,信息较内隐

本题对区域认知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相对较少,但部分区域特征的准确认知,是作答的必备知识之一,前文在时空综合中,对本题涉及的区域有较详细的分析,这里举例说明区域认知的一些个别、关键信息比较内隐的特点,如第3问“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表面上是指小尺度区域,考查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海岸线变化,但实际是指向了一个较大尺度的区域:密西西比河流域,因为乙站所处的区域是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因此三角洲的海岸线变化与该河流整个流域内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河流特征的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运用比较法,研究区域差异

比较法是研究和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本题通过甲乙两站的比较、冰盖消融区和非消融区(主要和纬度有关系)的比较,研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规律。甲站位于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人口稀疏,人类活动较少,所以侧重考查甲地的自然特征如地理位置:冰盖消融区和板块交界处;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地区,非冰盖消融区,且自然条件优越,是美国经济发达区和人口密集区,人类活动频繁,所以对乙区域的海岸线的变化侧重于对人文原因的考查。

本题的图表,从要素和表现形式上来看,均简单明了,学生容易判读,对甲乙两站的海平面变化的比较,非常直观,海平面高低不同:甲站海平面1980年较高,然后不断降低;乙站海平面1980年较低;海平面变化趋势不同:甲站海平面不断降低,乙站海平面不断升高;海平面垂直变化幅度不同:甲站幅度大,乙站幅度小。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第4小题问的是甲乙两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而海平面变化与海岸线变化不同,且问的是水平变化而非垂直变化,需要对此进行详细比较分析,难度较大。

3.人文因素,渗透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本题虽然主要考查综合思维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但隐含了一定的人地关系思想。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强度和广度都有着深刻的变化,如第3问“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密西西比河流域及三角洲地区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流域内兴修水利设施拦截(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沉积,(在海水运动的侵蚀下)三角洲平原萎缩;当然还包括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北美地区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海岸线的变化,从全球尺度来看应以自然原因为主,但是从本题所选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来看,有些人类活动虽然没有直接影响海岸线的变化,如兴修水利工程、开采地下水等,但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运移,最终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海岸线的变化,这一事例再度敲响了人类保护环境的警钟。

(三)突破惯性思维,体现科学求真精神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关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的关系,一般推理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但是从本题中第1问和甲乙两站海平面相对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海岸线的变化是陆面和海面相对升降决定的;甲站区域虽然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但陆面上升幅度比海面上升幅度大,所以1980—2020年间,海岸线在相对下降。这要求学生尊重地理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和传统,勇于质疑和挑战,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且集中分布在地形平坦的中低纬度地区。所以相较于本试卷中“旅游景点观景台”等生活化情境材料而言,学生对海岸线的变化和冰盖融化的情境不甚熟悉。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本题是乙卷最难的试题之一。相对陌生的情境材料,可以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可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实现高考服务选才的重要功能。

三、教学启示

(一)深化课程改革,培养核心素养

包括37题在内的2022年地理高考试题,都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着力考查考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和素养,体现了高考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为高中地理教师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此类高考试题引导高中地理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亦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将是高考命题和高中教学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科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是地理科学的基础,具有自然科学严谨的逻辑推理。海岸线的变化,主要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通过本题的分析,启发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思维的指导下,能科学分析复杂的、不良结构情境下的真实问题,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突出学科本质,强化学科育人价值

海岸线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综合性和区域性,通过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要素综合,对北美大陆部分地区的海岸线变化的过程与原因,进行了深入考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突出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问题,能解决当代世界或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充分运用地理图表等地理工具,显示地理现象、展现地理规律。这样才可以在高考中,抓住地理试题命题的主旨考查意图,准确解读各类图表,有效解决各类地理问题。

结语:本题以海岸线的时空变化为主题,以北美地区为区域情境,通过海岸线变化过程的逐级设问和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启发,突出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突破思维常规,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助力“双减”政策落实,引导教学,有效遏制了单纯靠机械刷题、死记硬背提高考试成绩的备考方法和教学方法。高考地理试题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向,是助力高中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推手。研究高考试题,明确“课改”“考改”方向,优化教学方法,体味学科本真,是笔者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的初衷。

猜你喜欢
陆面海岸线海平面
冰山熔化会使海平面上升吗
海平面上升 我们如何应对
戴永久: 砥砺前行,永远奋斗
相似廓线法在星载雷达陆面衰减订正中的应用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长江流域降水预报效果分析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