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之魂

2022-10-18 02:38付珍珍刘聪璇
乡音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风农耕文明

付珍珍 刘聪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乡村振兴提供着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乡风文明建设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只有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才能让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建议:

一、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和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一是要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应加强农业文化遗产调查,掌握分布和保护现状,摸清底数,做好记录和归档,分批认定中国中药农业文化遗产,夯实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传承责任,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稳定文化遗产的规模、范围,使其基本功能得到有效传承,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展示宣传,大力推进转化创新,探索合理利用的模式路径,发展休闲农业、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农文旅结合新业态。二是要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技艺。应开展抢救性记录整理,形成视频、文字资料。探索以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馆、村史馆等为载体,将当地农村的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和平台,挖掘好、讲述好乡村传统技艺的文化历史故事,形成品牌影响力。三是要保护传承好农村传统节庆民俗。农村节庆民俗是带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对于促进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吸引各方关注、发展休闲旅游产业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依托丰富的农村传统节庆民俗资源,深入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发展特色节庆民俗经济,吸引游客参与节庆文化活动的同时,体验特色美食、享受田园乐趣。

张家口市阳原县利用各中心村的小广场、文化墙、宣传橱窗、大喇叭等资源,建成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大喇叭等村级法治文化阵地,提升了乡风文明,增强了乡村活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共建文明乡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对健全文明乡风管理,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做好农村持续性移风易俗需要多方发力,久久为功。既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引导和村民委员会依据村规民约出台具体约束性措施,对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进行治理,又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把道德教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敬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二要广泛报道农村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榜样人物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引导,坚决抵制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同时要关注婚恋养老等重点领域惠民服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乡贤等组织的作用,搭建农村婚恋服务平台,为适婚青年提供婚恋服务,积极宣传引导文明婚恋,抵制陋俗;积极改善农村养老设施,引入民间资金和公益组织,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三要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要加强有效管理和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在全面从严治党、乡村振兴中推进移风易俗,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农村婚丧嫁娶风气向良好转变。在此过程中,各级领导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带头作用,逐步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婚丧嫁娶报备制度,完善制度监督和群众监督。

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只有进一步丰富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才能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首先要加强乡村文化产品供给,繁荣“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积极推出展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塑造新型农民形象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出特色鲜明、接地气、传递正能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完善农村网络基础建设,利用互联网推动云演出、云展览,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供给。二要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利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民俗文化活动,既丰富基层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引导农民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整合优质资源与力量,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欢乐下基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乡村春晚、广场舞、农民歌会等乡村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三要进一步巩固乡村公共文化阵地,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文化礼堂、农村戏台、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建设;积极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农村分馆制,畅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渠道;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推动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积极推行“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数字文化资源进乡村,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网络文化活动等服务,加强乡村优秀文化、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渠道,为乡村提供生活服务、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方面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加强乡村电影院线建设,积极推动改善乡村观影条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探索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

四、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留住美丽乡愁。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那就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一要挖掘乡村文化人才,培育人才支撑。建设乡村,关键在人,传统村落的保护离不开人才支撑,既要挖掘人才,又要吸引人才,还要做好人才的管理激励工作,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保持基层文化队伍相对稳定。同时,要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人才返乡下乡,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志愿服务体系。要关注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做好人文关怀,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服务,吸收各界力量,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二要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在尊重原著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和开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中,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新魅力、新风采。

猜你喜欢
乡风农耕文明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农耕旧事十二韵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