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2-10-18 02:38霍新歌曲志彬段茜茜
乡音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工作

霍新歌 曲志彬 段茜茜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机构编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改革,对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健全了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明确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当前,在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主动作为,稳中求进,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机构是党执政的重要平台,编制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机构编制是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载体。要牢固树立“机构编制就是政治”的工作理念,坚决做到“三个始终”。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机构编制原则,在各项工作中鲜明地体现党的意志、党的立场、党的原则和党的纪律,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自觉服从同级党委、编委领导,服从组织部门管理,主动向党委、编委和组织部门请示汇报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从体制机制上为党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二是始终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适应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从学习中领悟解决问题的立场、思维和方法,从领悟中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不断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尽职尽责的实际行动、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三是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和政治定力。在贯彻执行机构编制决策部署上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态度坚决,不打折扣,雷厉风行。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上,要坚持原则,不存私心,不讲情面,不惧压力,不怕干预。在为党委、编委当参谋时,要讲实话,报实情,不隐瞒,不遗漏,情况调查全面,说明理由充分,分析利弊精准。

厚植人民情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机构编制工作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宗旨意识、履职能力和工作成效,在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群众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传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衔接“三定”、权责清单等,合理安排、动态调整机构编制;回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妥善处理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研究其体制机制原因,想方设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和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烦心事、揪心事”。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充分响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人民普遍关心的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公正司法等公共服务领域,着力组建、重组、优化机构编制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三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机构编制工作实际情况,把影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重点领域机构编制供需矛盾找准找实,理清“我为群众办实事”思路,拟定具体措施,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求得工作实际成效。

激发创新动能,有力推动机构编制资源统筹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机构编制部门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者,更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者,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一是在体制改革中守正创新。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不仅要“物理整合”,还要实现“化学融合”,探索优化基层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新办法,创新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把该下放的权力下放,把该加强的职能加强,把该保障的力量保障,进一步理顺县乡(镇)职责关系、整合审批服务力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加强机构限额管理,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在编制管理中优化创新。聚焦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大力实施编制周转池制度,推动编制资源跨层级、跨部门调剂;围绕公共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深挖潜量,统筹编制力量用于疾控、急救等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引进人才调剂使用事业编制、探索实施公立医院总量备案制管理、事业身份人员“区管乡用”等制度,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实现编制管理由机械增量向盘活存量、由传统管控向主动保障转型,做到党委重点工作部署在哪里,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就到哪里。

三是在方式方法中融合创新。立足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机构编制动议事项与调查研究相融合、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与年度报告相融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与中文域名注册管理相融合,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效能。

传承规矩意识,有效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

邓小平同志指出:“编制就是法律。”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是机构编制法定化的本质要求,要坚定传承党管机构编制的政治规矩,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各项配套法规为依据,用法治思维、法规制度、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权威性。

一是坚持机构编制事项“三个一”制度。即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由编委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承办,编委(编办)一家行文。未经编制部门审核,由部门起草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以及擅自制定考核评比标准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一律无效。

二是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法定程序。坚守动议、论证、审议决定和组织实施4 个关键环节,严格按程序办理机构编制事项。及时出台机构编制规范性文件,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机构编制标准和评估办法,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报告制度,建立机构编制同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的共享机制。

三是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认真开展“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坚持总量控制,严禁超编进人、超限额设置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坚决把各级各部门执行机构编制政策纪律情况纳入巡视巡察、督促检查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进机构编制常态化监督。

总之,要始终把坚持政治属性摆在首位,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为体制机制改革主力军、执政资源配置先行者的重要作用,推动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工作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创新机制强化机构编制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