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博物馆成年轻人新潮流

2022-10-19 13:50毕若旭程思王军利
党员文摘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阳阳展品文物

□毕若旭 程思 王军利

一张写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拓印,挂在沈阳理工大学学生赵津慧的宿舍床边,这张拓印是她从辽宁博物馆带回来的。

“当时辽宁博物馆做了体验活动,给游客提供写着不同诗词的石碑,拿一张纸铺在上面,用滚轮蘸上墨,在纸上一滚,就能拓下来,把石碑上的文字‘带回家’。”把我国古代用于保存和传播文章典籍的方法搬到博物馆展厅,让赵津慧觉得既新奇又好玩儿。

“文博游”的火热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5月,最受欢迎景区前10类中,博物馆、展览馆排在第4位。

新潮流

初中毕业那年,赵津慧和家人去西安旅游,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那时起,她对博物馆的兴趣就一发不可收。

上大学以后,赵津慧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一次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的‘又见红山’‘又见大唐’以及书画作品展、鼻烟壶主题展、唐宋八大家主题展,只要有新的展出,我基本都会去看。”最近的一次是书画主题展,看着满眼古代名家的俊逸书法、妙笔丹青,小时候上过的书法和国画课在她脑海里被点燃。“当年老师说的飘逸、穷尽的笔力,我忽然一下就看懂了。”赵津慧说。

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观察发现:“近年来,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日益高涨,这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人们精神文化的追求变高。”

何鑫认为:“博物馆正在成为集娱乐休闲、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空间。”他还发现,带着问题参观的人变多了。不少观众选择租用馆内的讲解器,或者跟随手机端的讲解指引参观,说明人们的参观需求变得专业化、精细化。

新亮点

点击进入小程序,武林门派“粤龙门”的“门规”映入眼帘——“师父”在广东省博物馆的特定展厅标记了含有“龙”元素的文物,“弟子”们需要找到这些文物,并拍摄上传,才能从“寻龙小白”,修炼成“寻龙大师”。

这不是哪个武林帮派的“秘密任务”,而是暨南大学“全景故事会”团队为广东省博物馆设计的互动小游戏。到暨南大学读研后,项晗加入了这支团队,开始从一个博物馆爱好者,变成一个传播者。

故宫博物院有藏品186万多件,云藏品大约8.3万件,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文物缺乏一定的话题性和传播力,公众认知还有较大空白,了解途径也比较有限。项晗的导师和初创团队的师兄、师姐们希望为打破博物馆的这一困境作出努力,用自己的专业给博物馆及藏品的传播注入活力,其中博物馆数字化是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出现,许多博物馆不甘做“安静的”建筑物,一些融入创新思路和创新技术的策展方式,提升了博物馆展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成为扩大声量、吸引年轻人的全新方式。

去年的一个午后,厦门大学的唐阳阳和同学抱着两个“土疙瘩”和一壶热水,来到宿舍边上的操场。两个“土疙瘩”是河南博物馆推出的盲盒。在B站看了一条开盒视频后,唐阳阳马上被“种草”。文物发掘类盲盒就是把一个“宝藏”藏进土块里,购买者需要用配备的小工具从土里挖出“宝藏”。

唐阳阳对耗费了诸多心力挖出的“宝藏”非常上心,不仅作为桌上的摆件,还专门上网去查了印章上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尽管生活在福建的他从未去过河南博物馆,但一种情感联结通过那枚小小的印章产生,“这是我看到的博物馆文创里最好的。最难得的是体验感,毕竟是自己辛苦挖出来的,所以有更多兴趣去了解它,也能体会到文物发掘的不容易。”唐阳阳说。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自缘身在最高层”……数不清的一片片金属书简“从天而降”,这簇银光闪闪的诗的“风铃”,成了辽宁博物馆里的网红拍照打卡点。“这片展区太漂亮了,也很有新意,一看就是经过非常精心的设计。”每每吸引赵津慧前往博物馆的,不仅是展品的深厚底蕴,越来越多有创意、高颜值的展区也让她忍不住前去体验一番。

有创意、有技术含量的策展方式不仅是有趣、吸引人。何鑫还发现,每年不定期举办的各类临时展览对年轻观众非常有吸引力,如生肖特展、亚洲象保护公益展、视频安全科普展等。“这些临时展览的可发挥空间较大,都会融入互动体验的技术手段,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何鑫介绍,“今年年初推出的‘清宫首谱’展,借助3D建模的神兽多媒体及互动展品等手段,从现代哺乳动物学视角重新诠释清宫《兽谱》,让现代动物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打卡体验。”

新场景

除了展出方式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博物馆和一些文物传播方式的变化也与年轻人的喜好同频共振。

博物馆的社交属性有时甚至让赵津慧感到惊讶。有一次,她在博物馆遇到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娘,一起听公益讲解员讲解时,赵津慧从大爷大娘的小声攀谈中听出,他们竟是一群聚会的同学,把博物馆选作聚会的场所之一。

博物馆的“博”不仅在于藏品,在现代社会中,它在年轻人眼中的功能也越发广博。

在唐阳阳眼里,博物馆是比较适合与朋友沟通交流的地方,它既有传递知识、激发讨论的功能,也有类似公园的休闲功能。“有时我们不一定要看遍所有展品、背下几件文物的来历,而是去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起和朋友度过舒适的几个小时,就非常满足了。如果遇到某些展品,可以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讨论热情,那更是锦上添花。”唐阳阳激动地说。

而在何鑫眼中,博物馆正在成为一个文化跨界的空间。何鑫说:“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也会承办颁奖仪式、电影发布会等活动。博物馆里既有穿越时间的实体展品、文物模型等,也在主动和时下流行的社会文化相互联结,迸发出新的可能。”

猜你喜欢
阳阳展品文物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品被盗了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CCMT2016展品预览(1)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