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挑花的艺术特征及应用分析

2022-10-19 03:34任雪玲王东敏
丝绸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巫溪挑花绣娘

任雪玲, 林 微, 王东敏

(青岛大学 美术学院,青岛 266075)

挑花也被称为挑织,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刺绣工艺[1]。巫溪挑花发源于重庆市巫溪县,曾广泛分布在以巫溪为中心的渝、陕、鄂周边,并在大宁河上游流域广泛流传,其种类多样、题材丰富、寓意吉祥,是本土生活、艺术及文化三维融合的产物。自国家工业体系建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与外来文化给传统民间艺术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巫溪挑花一度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2]。

目前,国内关于巫溪挑花的研究较为稀少且缺乏深入分析。在艺术特征研究方面,冉瑞铨[3]、罗迪等[4]探讨了巫溪挑花的构图及符号化特征。但论述仅停留在概述层面,并未具体展开对挑花图案构图、题材、色彩及工艺层面的分析。因此,本文从针法工艺、图案构成、纹样题材及色彩搭配四方面分析了巫溪挑花艺术的特征,丰富巫溪挑花的理论资料,为巫溪挑花的保护、传承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资料源于笔者在巫溪县“红池绣楼”扶贫车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共采访了当地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集挑花产品72件,拍摄照片205张。

1 巫溪挑花概况

巫溪挑花有清晰传承谱系可考的历史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其最早是以补丁的形式出现。巫溪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当地绝大多数山民都以务农为生,肩膀、手肘、膝盖等处的布料易被磨损。在手工粗布盛行的时期,当地妇女就会将织布残余的麻线用于加固衣物容易磨损的部位,此后逐渐发展出美观的形式。直至纺织工业发展后,当地妇女仍旧会购买直纹布料或直接购买成衣进行挑花。

传统巫溪挑花从清朝到近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其主要通过家庭传承体系在一代代女性间传承,并不断改良,逐渐形成独有的图案及纹样体系。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巫溪挑花逐步从胸花、扣花和裤边花等用于修饰服装的小型挑花发展到床帘、台布和靠垫等用于修饰寝具的大型挑花。20世纪70年代是巫溪挑花的鼎盛时期,其广泛分布于大宁河上游,并衍生出枕巾、罩帘、床帘、围裙、围腰、挎包、马甲、风帽及方巾等二十多种不同的挑花制品[2]。挑花艺术也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并在针法工艺、图案构成、纹样形态、色彩搭配上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

2 巫溪挑花的艺术特征

巫溪挑花广泛用于装饰布制生活用品,其纹样题材取自山民日常生活见闻,经过当地绣娘抽象化的艺术处理,将不同纹样搭配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挑花图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较强的艺术表现力,集中体现了巫溪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本文从针法工艺、图案构成、纹样题材和色彩搭配四方面来具体分析巫溪挑花的艺术特征。

2.1 齐整严密的针法工艺

传统巫溪挑花“重挑不重绣”,巫溪挑花的基础针法仅有十字针和一字针两类,十字针又由线迹的不同可分为直纱针、直角针、斜纱针三种。如图1所示的巫溪挑花“凤追凤”图案,挑花图案的骨架和主体皆由规律排列的十字针构成,一字针主要用于挑绣“钩钩藤尖”“鸟嘴尖”等细节。绣娘将挑绣出来的“×”单位与“一”单位平铺组合形成纹样,再通过“拼花”的过程将纹样再相互搭配组成一幅完整的挑花图案,呈现出齐整严密、规律有序的针法特点。

图1 巫溪挑花“凤追凤”图案Fig.1 Wuxi cross-stitch "Phoenix Chasing Phoenix" pattern

从工艺角度来看,巫溪挑花齐整严密的针法特点一方面表现在其严格的“数纱”要求上。“数纱”是挑花工艺中组织图形的重要手段,绣娘在制作挑花时要用棉线按照底布的经纬数出纱线后,挑织出一个个“×”单位,逐渐形成纹样和图案。在挑花的制作过程中,“数纱”是最难的操作,挑绣的每一步都需要数出固定数量的纱线,要求绣娘在绣制时不偏不倚,手眼合一,每位绣娘在挑织时都要严格按照“经三纬三”或“经五纬五”挑绣十字针。“数纱”这一操作一旦出错,往后数的纱线便会都错,造成挑花图案的变形或偏移。巫溪当地在制作挑花时对“数纱”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当地流传着“数纱要方形,对角要架好”的数纱口诀,因此每一件巫溪挑花作品正反两面的针脚和线迹都很整齐,针法严密,绝不会出现乱纹的现象。

“一针到底”的挑绣过程是巫溪挑花严密针法的另一表现。巫溪挑花绣制时从绣幅中心起针,以不同线迹的十字针构成图案,往外挑绣时走单线,往回挑绣时形成完整的十字针形,这样绣线正好回到起针点进行收针。当地绣娘在起针时也会预留线结,便于最后穿线收针。即便在绣制过程中出现绣线过短的情况,巫溪绣娘也不会用打结的方式接线,而是通过手捻将两截线头捻合,最大限度地保持绣线的一致性。“一针到底”绣成的巫溪挑花图案表面无线结,均匀规整。巫溪挑花严格的针法工艺不仅赋予当地挑花制品均匀美观的视觉表现,也形成了当地挑花制品在实用层面的地域特色。“一针到底”的绣制原则确保了绣线不会因为脱节而散针,满足了当地山居生活中耐磨、耐洗的实用需求(图2)。

图2 巫溪挑花十字针挑绣过程Fig.2 Wuxi cross-stitch cross stitching process

2.2 均衡和谐的构图表现

传统巫溪民间以“拼花”的形式进行挑花图案的创作,当地绣娘会依据想要表达的主题选择不同题材、不同形态的纹样相互组合,呈现在同一绣幅上,这对绣娘的构图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绣娘通过生活实践与代代相传的挑绣经验,设计出均衡和谐、疏密有度的挑花构图,将各种形态、不同题材的纹样相互组合、相互穿插,最终在视觉上达成和谐的形式美感。

巫溪挑花图案通常由不同的花型纹样组合而成,挑花纹样因在图案内布局位置的不同有“团花”“边花”“角花”“花边”与“填花”之别,在完整的图案中承担着不同的装饰作用。当地绣娘会根据挑花制品的实用与装饰需要,发挥自主创造力,选择不同的花形进行搭配与绣制,力求构图均衡、饱满,并创造出不同形式的挑花构图方式。如图3所示,巫溪挑花围裙既有团花与边花、团花与角花的搭配,也有团花、角花、花边的搭配形式。在巫溪挑花构图中,常以位于图案中心的团花为主体纹样,团花是巫溪挑花图案中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整幅挑花图案构图的核心。如图4所示,巫溪挑花团花的构图常用规律的对称式或旋转式的结构,偶见无规律的自由式构图。在规律构图中,绣娘绣制团花时在布面中心起针,自内往外挑纱,故团花常见方圆相互嵌套,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布局。在自由构图中,当地绣娘会先依据图案主题挑绣主体纹样,再选取钩钩藤、八瓣花等易于搭配的纹样填补空隙与主体纹样一同构成团花,纹样题材丰富,造型富有变化,体现出饱满和谐的构图效果。

图3 巫溪挑花围裙的三种构图方式Fig.3 Three ways to compose a Wuxi cross-stitch apron

图4 巫溪挑花团花构图方式Fig.4 The structure of roundel embroidery pattern in Wuxi cross-stitch

“边花”“角花”“花边”及“填花”属于小面积花形,通常在确定团花后再挑绣在绣幅边角或空白处加以点缀装饰,减少绣幅空白,加强挑花图案整体的均衡感。如图5所示的巫溪挑花童裙,团花面积最大,纹样组合也最复杂,绣娘将蝴蝶纹、狮子纹、绣球纹、花灯纹、八瓣花纹等多种纹样穿插组合,形成复杂的双狮滚球花灯图案;角花则选择了较为简单的钩钩藤纹和石榴花纹进行组合,花边采用了二方连续穗状花边,角花和花边在绣幅中起到了点缀装饰裙边、延伸视觉的作用,其简单的构造又足以衬托团花,使得巫溪挑花图案展现出主次分明、有简有繁的和谐效果。巫溪挑花的均衡构图不仅体现在外在视觉表现上,更来源于图案的内涵表达。巫溪当地绣娘追求表达主题的一致性,在进行角花、花边等配花的设计时,会选择与团花同题材或同类型的纹样进行搭配。如图6所示的巫溪挑花抱枕,其团花是由凤鸟纹、石榴纹、牡丹纹、花盆纹构成的“凤戏牡丹”图案,当地绣娘在设计角花时便采用雀雀纹和侧牡丹纹进行组合,图案整体为鸟形态纹与植物类纹样的结合,主题鲜明,观感和谐。

图5 巫溪挑花童裙Fig.5 Wuxi cross-stitch children’s skirt

图6 巫溪挑花“凤戏牡丹”抱枕Fig.6 A Wuxi cross-stitch throw pillow with the theme of "A Pair of Phoenixes Playing on Peonies"

2.3 丰富多元的纹样题材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和乡土语境,这些构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民俗艺术[5]。巫溪县地理位置偏僻,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林、牧、渔等农业项目始终是当地的第一产业。传统巫溪妇女生活在山区,挑花是日常劳作的一部分,也是巫溪妇女记录山间生活的手段之一。基于访谈与图片资料,巫溪挑花图案的纹样主要可分为动物鸟兽、植物花卉、人物生活、文字几何及神话天象五方面,如表1所示。巫溪挑花纹样的题材多元,且不同纹样通常以“拼花”的形式组合成不同的挑花图案,即一幅巫溪挑花图案会囊括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多种不同题材的纹样。

表1 72件巫溪挑花产品纹样题材分类Tab.1 The pattern theme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72 pieces of Wuxi cross-stitch works

2.3.1 趋吉避凶的民俗情结

巫溪县地处偏僻、民风淳朴,每一幅巫溪挑花图案都是当地百姓文化价值观的客观体现。民间美术最讲究“好彩头”,其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已成为民间手工艺人遵守的格律[6]。受传统民间祈吉思想的影响,巫溪挑花的图案多以民间吉祥如意的纹样为主题,如象征富贵的金玉满堂图、寓意高升的鳌鱼祥云图及驱邪避灾的金鸡牡丹图等,都寄托了当地居民祈吉避凶的情感需求。

巫溪本土女性是挑花的创作主体,受“母传女”家庭传承模式和“护子”的本土情感民俗影响,巫溪挑花“趋吉避凶”的图案寓意在挑花童装中最为常见。巫溪当地有着家中长辈为幼儿绣制挑花童装的传统习俗,在传统巫溪挑花童裙及儿童马甲中,金鸡牡丹、狮子滚绣球、金玉满堂等辟邪祈吉的图案都凝聚着当地女性为子女驱逐灾病、纳吉祈福的护子情结。如图7所示的“金玉满堂”图案便是巫溪挑花童装中的代表图案,绣娘将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寓意吉祥的汉字成语简化并排列组合成菱形纹样,与植物纹、几何纹结合组成图案,在图案四角则用寿字纹加以装饰。“金玉满堂”图案常被绣于挑花童装的后背,体现了“护心”“护背”的情感民俗。当地绣娘通过规律而巧妙的构图将各种饱含祈吉意义的纹样堆叠在一起,包含了“祈吉”“求富”“益寿”等多种民俗情感语言,直白地表达了巫溪妇女希望幼儿身体康健、生活顺遂的美好愿望。

图7 巫溪挑花“金玉满堂”图案Fig.7 The "Gold and Jade Fill the Hall" pattern of Wuxi cross-stitch

2.3.2 本土生活的抽象表达

民族服饰直接反映着各个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7],对本土民俗的记录也是巫溪挑花图案题材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对当地嫁娶风俗及传统节日的记录,此类图案主要由生活物品类纹样、几何纹、植物纹组合而成。当地手艺人会通过“花中套花”的形式进行图案的布局,将各种纹样相互嵌套穿插,在均衡稳定的构图中表达盛大的民俗场景,展现出疏密有度、繁而不乱的视觉美感。

巫溪挑花与当地婚俗息息相关,传统巫溪女性也将“挑花”称为“嫁花”。在封建社会,巫溪一带女子自十一二岁起便开始学习挑花,所绣的挑花作品在定情时会作为定情信物赠出,在出嫁时也会作为自己的嫁妆。嫁妆中的挑花制品针脚是否均匀、排线是否整齐、图案是否丰富都是评价当地女性挑绣技能的重要标准,“嫁花”制作得足够精美的女性在出嫁后也会得到夫家女性的赏识与尊重。挑花制品在当地婚俗中发挥着身份表征与婚约约束的双重作用,巫溪挑花的代表作“婚嫁图”便是挑花与当地民间婚俗相融合的直接体现。“婚嫁图”是由箱柜奁盒等生活物品纹样与人物纹相结合组成的叙事类图案(图8),其中心为四朵八瓣花组成的方印,方印外嵌套了两圈迎亲仪仗人物纹样;内圈的人物肩挑箱柜,手提奁盒,外圈由迎亲花轿阵列与旗锣伞扇队组成;四边则用雀雀纹与石榴纹组合而成的花边与角花加以装饰,寓意吉祥富贵,多子多孙。当地女性通过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采用“花中套花”的手法,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巫溪传统婚嫁场面;既是对自我挑绣技艺的展现,也饱含传统女性对婚姻的美好追求。

图8 巫溪挑花“婚嫁图”方巾Fig.8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scarf of Wuxi cross-stitch

除当地婚俗外,各种节日庆典也是巫溪县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挑花图案是当地民俗生活的艺术体现,“花灯图”便是巫溪当地记录节庆,寓意吉祥的代表图案。“花灯图”是由多种垂穗花灯纹样组合而成(图9),巫溪妇女将现实中造型立体、花纹繁复的花灯简化为几何形状,再在花灯形状内嵌套卍字纹、四瓣花纹、铜钱纹等纹样,以大小不同的花灯纹搭配组合,形成团花绣制在服饰上,还原巫溪节庆时的热闹场面。在巫溪挑花纹样中,铜钱纹寓意“求富”,四瓣花纹寓意“吉祥”。“花灯图”是巫溪传统民俗节庆热闹场面的缩影,也是当地女性对富足生活的追求与表达。

图9 巫溪挑花“花灯图”图案Fig.9 The "Latern" pattern of Wuxi cross-stitch

2.4 独具风格的色彩搭配

巫溪挑花主要有素色挑花和彩色挑花两种风格,又称为“素挑”和“彩挑”。“素挑”指的是在单色底布上,用与底布不同色的单色绣线挑绣出图案。在制作“素挑”时,绣娘一般采用与底部对比度高的绣线进行挑绣,挑绣出的图案与底布颜色对比鲜明。“彩挑”指的是在单色底布上用多色绣线进行挑绣[8]。巫溪彩挑则注重颜色与图案布局的匹配,用不同颜色的绣线挑绣不同题材的纹样,使得挑花的图案布局更加清晰;在绣线色彩搭配上则注重同色系颜色的使用,减少对比色的使用,展现出协调统一的色彩观感。

2.4.1 对比强烈的素色挑花

传统的巫溪挑花产品以素色挑花为主,常见的底布与绣线的色彩搭配有黑底白花、红底黑花、白底黑花、蓝底白花等。根据对72件传统巫溪挑花制品的统计(表2):红底黑线、黑底白线及白底黑线的素色挑花制品最为普遍,红底黑花的巫溪挑花制品有33件,黑底白花的挑花制品有21件,白底黑花的挑花制品有10件,余下11件为蓝底白花、蓝底粉花、灰底黑花、黄底黑花、绿底粉花等较为少见的素挑搭配。

表2 传统巫溪挑花产品配色统计Tab.2 The color matching statistical table of traditional Wuxi cross-stitch works

从装饰艺术的角度看,传统巫溪挑花以红、黑、白三色搭配展现出浓烈而鲜明的装饰风格,通过对比度强的颜色突出其多元的图案题材与丰富的纹样装饰,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传统巫溪挑花图案的造型美感。图10为主色为黑白红三色的巫溪素挑,绣线与底布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清晰,呈现出层次分明、冲击力强的视觉效果。巫溪素挑独特的配色风格源自当地的情感民俗需求与身份认同需求。在民间,红色一直是中国传统民俗中最具特色的色彩文化符号,其象征着崇高、吉祥[9]。在驱鬼辟邪的祭祀活动中,红色还代表阳气,有着驱逐邪恶的能力[10]。在巫溪当地的民俗文化中,红色也被赋予这辟邪的独特内涵,巫溪当地大部分儿童马甲、儿童围腰等童装制品都会采用红色作为底布颜色,巫溪女性相信象征吉祥的红色可以帮助新生幼儿驱逐疾病、灾害等邪祟,保佑子女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如图11所示,当地巫溪女性在红色家机布缝制的儿童围裙上以黑色绣线绣上长命锁纹及宫灯纹,通过浓烈色彩及吉祥纹样的结合,表达心中“护子”“佑子”的民俗情感。

图10 传统巫溪挑花代表配色Fig.10 Color matching of traditional Wuxi cross-stitch

图11 巫溪挑花儿童围裙Fig.11 Wuxi cross-stitch children’s apron

2.4.2 古朴自然的彩色挑花

随着近现代巫溪县本土经济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当地绣娘可用于制作挑花的材料不再只局限于自纺自捻的土布和棉线,多种彩线及棉麻绢缎等混纺材料的应用使得近现代的巫溪挑花发展出“彩挑”的风格。与鄂东地区“以热闹为先”的彩挑原则不同[11],巫溪彩挑不追求底布与彩线的色彩对比,而讲求质朴自然的造物逻辑及和谐的色彩观感。绣娘会根据纹样题材来选择绣线颜色,如用红色绣线挑绣寿桃纹,用粉色绣线挑绣华丽且吉祥凤凰纹、用橙色绣线挑绣寓意瓜瓞绵绵的金瓜纹等。巫溪绣娘的对彩挑配色的设计思维来源于各种物象的客观固有色,赋予巫溪彩挑质朴自然、贴近生活的淳朴韵味。此外,在制作彩挑时,当地绣娘会根据图案布局提前确定底布与主要纹样的颜色,或是通过单色绣线确定图案框架后再根据纹样题材点缀其他色彩,整体上呈现出均衡美观的视觉效果。如图12所示的巫溪彩挑枕巾,绣娘在进行彩挑时,会依据图案的布局结构选择绣线颜色,利用色彩来展现“花中套花”的挑花结构或是对称的图案关系,使得图案的色彩运用与布局相对应。

图12 巫溪挑花枕巾Fig.12 Wuxi cross-stitch pillow towel

3 巫溪挑花艺术的现代传承与应用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12],巫溪挑花的出现与发展都与当地民间风俗紧密相连,成为本土民俗的重要表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封建社会中,巫溪挑花在劳动实用、装饰美观、民俗象征三方面被广泛使用。而在当代文化空间中,巫溪挑花的民俗意义被削弱,设计师需要对巫溪挑花的现代传承方式及现代设计应用进行探索,才能发掘巫溪挑花的当代价值。

3.1 巫溪挑花图案的数字化提取

巫溪挑花均衡和谐的构图与齐整严密的针法构成了挑花图案独特的视觉特征,其多元的纹样题材为挑花的现代创新提供了不同的设计元素;但由于部分巫溪挑花制品年代久远,挑花图案出现绣幅磨损、绣线泛白等问题,因此在对巫溪挑花图案进行设计创新之前,需要对传统巫溪挑花图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及归纳。传统巫溪挑花通过“拼花”的手法将不同形式的纹样相互自由穿插进行图案设计,因此在每一幅完整的巫溪挑花图案中,都可提取出不同题材的纹样元素(图13)。对挑花图案进行数字化转化及元素符号提取,可以帮助当地传承人完善挑花资料,建立挑花数据库,保留当地民俗符号形态;且有助于设计师直接对巫溪挑花图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取纹样元素进行设计。如图14所示,设计师在挑花纹样元素中选取巫溪挑花中的南瓜纹和方印纹进行图案再设计,采用巫溪挑花中常见的对称式构图,对配色进行改良,融入现代审美的同时保留了巫溪挑花“拼花”的地方特色。

图13 巫溪挑花图案数字化及元素提取Fig.13 Digitization and element extraction of Wuxi cross-stitch pattern

图14 巫溪挑花图案再设计Fig.14 Wuxi cross-stitch pattern redesign

3.2 巫溪挑花的现代应用探究

在当代文化空间中,将巫溪挑花艺术与现代产品相结合,探究巫溪挑花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形态,有助于促进其在现代文化环境中的传播。在对巫溪挑花艺术进行设计转化时,一方面要注重巫溪挑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持巫溪挑花图案的视觉特征,保留特殊图案的民俗意义与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挑花产品的创新性,开发出巫溪挑花新的使用途径。

在“巫溪县宁绣产品研发及其科技扶贫新媒体传播平台开发”项目中,设计师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协同设计,提取巫溪挑花中寓意吉祥的“朵朵花”纹样与挑花花边纹样进行组合。在巫溪本土文化中,“朵朵花”既是寓意吉祥的代表性图案,也是最受当地女性青睐的图案之一,当地绣娘还会亲切地称其为“朵朵”。将“朵朵花”纹样运用在现代女装中,对纹样构图及色彩进行再设计,既传递了“朵朵花”的地域特质,也使得巫溪挑花服饰更贴近现代市场审美(图15)。

图15 巫溪挑花改良女装设计Fig.15 An improved women’s wear design of Wuxi cross-stitch

鉴于巫溪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巫溪挑花的民俗文化属性,设计师使用巫溪传统挑花文化中的“拼花”手法,进行巫溪挑花现代文创产品设计;采用传统巫溪挑花中常见的二方连续构图,改变传统巫溪挑花“满绣”的特点,并在图案配色上进行创新。经过图案再设计的巫溪挑花便携杯套(图16)、口杯套(图17)、相机织(图18)带等文创产品,既保留了巫溪地方特色,又使巫溪挑花产品在当地文旅产业中取得新的发展,在都市文化空间中得以继续传承。

图16 巫溪挑花便携杯套设计Fig.16 A portable cup cover design of Wuxi cross-stitch

图17 巫溪挑花口杯套设计Fig.17 The cup cover design of Wuxi cross-stitch

图18 巫溪挑花相机织带设计Fig.18 The camera strap design of Wuxi cross-stitch

4 结 语

巫溪挑花是中华民间刺绣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巫溪本土民俗装饰文化的结晶。传统巫溪挑花在针法工艺上讲究齐整严密、均匀一致;在图案构成上,巫溪挑花讲求均衡和谐,形成多种花形,在绣幅中相互搭配,呈现出平衡又富有变化的图案造型。巫溪挑花多以单色底布为衬,绣线则有单色的“素挑”和多色的“彩挑”之分。在挑花纹样方面,其题材受到山居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双重影响,包含了动物鸟兽、植物花卉、人物生活、文字几何及神话天象五方面。每一件挑花制品都是巫溪民间风俗习惯和审美文化的客观体现,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本文深入研究了巫溪挑花的艺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巫溪挑花图案的数字化提取及现代应用两方面探讨了巫溪挑花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为巫溪挑花的进一步传承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丝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

猜你喜欢
巫溪挑花绣娘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王世福的挑花世界:一青二白,淡绣人生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挑花看“妹”
绣娘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