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的贴心人

2022-10-20 12:31景民
时代报告 2022年6期
关键词:丰县大棚村民

■ 景民

提起丰县,就立即让人想到大汉雄风、金戈铁马、名人辈出。的确,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里,也曾有过“丰沛收,养九州”的辉煌,但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因素制约,丰县,这个苏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县发展有些滞后,特别相对于苏南更是差距颇大。为振兴这个120万人的农业大县,江苏省委已经派出22批帮扶工作队来丰县全力脱贫攻坚。2020年,是向丰县派出帮扶工作队人数最多的一年,29家后方单位,30位队员,迎着突如其来的疫情,毅然开赴汉高故里丰县。省帮扶队员们身担重任,铁肩道义,赤诚奉献,全力投身乡村脱贫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汗水洒向这片热土,为汉高故里乡村的脱胎换骨付出了青春,付出了汗水,他们当之无愧是汉高故里美丽乡村路上的最美追梦人!

在2022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时值2020年来丰的这批省委驻丰乡村振兴工作队完成使命,结束丰县帮扶之时,笔者赴丰县的帮扶镇、村,乡村振兴局,省委驻丰乡村振兴工作队进行了深入走访,为省委驻丰工作队的这些帮扶队员对第二故乡丰县倾注的无私的心血、奉献而深深地感动……

“这届省委驻丰工作队员学历高、素质高,都是单位的骨干,从大城市来到丰县偏远的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有情怀责任,有使命担当,经过扎实工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就。”省委驻丰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叶黎伟对两年来的工作非常欣慰,“通过聚焦产业帮扶,扎实推进了帮扶项目实施,深化资源帮扶全面助力了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力消费帮扶,促进了丰县农业产业持续发展,2020年底实现了丰县的全面脱贫,2021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开拓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局面。”

2020年新春,适逢新型冠状病毒暴发,这成了省委扶贫史上有独特挑战的一年。接到派人扶贫通知,考虑到单位其他符合条件的男同事的确有自身的困难,不适合离家在外两年,军人出身的江苏省作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汪焰明当即主动第一个报名:奔赴扶贫村!

3月16日,省委帮促工作队派往丰县的队员举行了出征仪式后,大家戴上口罩,乘大巴踏上了前往江苏最西北的丰县的征程。大巴车行驶到服务区,发现自助餐早已因疫情关闭,工作队员们每人简单冲了盒方便面,就继续赶往丰县。

“从内心深处里,有使乡村美丽的梦想,没人强迫,自己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安徽农村,最深的印象就是穷、饿、苦。因此,一直有个把乡村变美丽的梦,带着情怀而来,带着梦想而来,想为贫困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带着丰收走,带着故事走。”朴实厚道、脚踏实地是这位军人的风格,就是带着美丽的乡村梦,汪焰明开始了扎根汉高故里这块热土的帮扶工作。

来丰县后,汪焰明负责到华山镇小史楼村帮扶并任村第一书记。下村伊始,汪焰明就深深地思索:改变村子面貌到底从哪儿下手?要做什么项目?怎么才能给村里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光凭一腔热情是肯定不行的。汪焰明开始了对村里情况深入细致的调研,他走访贫困户,田间地头、农户家里处处是汪焰明忙碌的身影,对这个常住人口525户210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186人的村里的情况作了详细了解,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一个改变村里贫困局面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在调研中,汪焰明发现小史楼村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小麦等经济效益低的传统作物,缺乏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另外,还应扩大规模,形成产、销规模效应,这才是切实可行的帮扶思路。通过多方考察市场,和村里干部、经营能手座谈交流,一个能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蓝图逐渐形成,建大规模连片蔬菜大棚。

立即行动,雷厉风行是汪焰明一向的工作风格。

汪焰明写思路,造预算,沉浸在干事业的兴奋中,他多次回省作协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思路,省作协对汪焰明的想法高度支持,决定拿出70万元到小史楼村建总面积100亩共85个连片大棚。“建好后,作为集体资产,低价租给村民,村民们种上西蓝花、西瓜、芹菜等,增加了收入,如果收入好和外出打工差不多,谁还背井离乡呢?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可更好地去服务百姓。”汪焰明在建这100亩规模大棚时马不停蹄,跑南京、跑县城、跑镇上,协调多方单位,力使项目尽快上马。

“不能误农时,尽快建好,抢了一季,群众就多了一季的收入。”军人,就有军人果断行动的效率!

有效率,更要考虑成本、质量,为村里利益最大化,汪焰明找到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材料、价格分析比较,有关部门预算可做60个大棚的计划拿给汪焰明,汪焰明详细计算,把每项成本往死里抠,最后由60个大棚增加到85个。

在具体施工中,由于汪焰明增加大棚数量,有的施工队嫌利润低不干了,最后由小史楼本村的施工队来承接,利润低,干的质量还好,施工人员都是本村的村民,又为村民增加了收入。100亩连片规模的85个大棚建起来了!东西近30排,南北3排,宛如条条巨龙,在太阳照耀下,气势壮观,成为了小史楼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2年4月,时值两年帮促工作结束之际,笔者来到小史楼村百亩连片大棚采访,碰到了租用大棚的农户刘兵。

“我租了8 亩大棚,主要种花菜、薹蒜、茄子、娃娃菜等。”刘兵兴奋地带着我进入大棚看了生长旺盛的绿油油的薹蒜苗。

“收入怎样?”

“租用大棚后,一年下来,一亩都能纯收入1万多元,比种传统的小麦、玉米收益大多了,种植蔬菜技术不难,只要能干,肯定能带来收益。”刘兵介绍说,“2021年雨水大,夏季时菠菜价格猛涨,种菠菜的农户投入少,一亩就能纯收入二三万元。今年收成会更好。”

说到收益,刘兵特别谈到:“在家种蔬菜,还能照顾家里,因为有规模,有人专门来收,不愁销路,谁还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呢?”

村里在外挣了钱的老板也回到家乡,有的租下30个大棚,成了种菜大户,一年下来几十万的纯收入,逢到收获季节,请村里乡里乡亲来帮忙干点轻活,一天工钱六七十元。也有的老人子女在外,自己想做点事,也包上七八亩地,一年挣上10万元左右,规模蔬菜大棚实实在在地为村里带来了实惠,带来了收益。看着连片大棚,绿油油的蔬菜,刘兵非常感慨:“实在得感谢省作协的帮扶,感谢第一书记汪焰明啊,汪书记一切为我们村着想,为我们村民奔波,是省作协派来我村的贴心人啊!”

在小史楼村采访,村民们纷纷提到汪焰明种植推广的小黄姜,小黄姜的故事成了汪书记在帮扶界的一段佳话。

通过在小史楼认真细致的调查走访,汪焰明深深感受到传统的农作物的确让村民收益太少,必须种植经济作物。可种植什么经济作物既切实可行,又能让百姓致富呢?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正在汪焰明日思夜想这个问题时,队友招商来的徐州的一家公司来丰县考察,有意向在丰县建一个中药基地,准备种植小黄姜和艾叶,汪焰明听说这个消息,立即邀请这家公司来村里详细考察,因为小史楼村大都是沙质土壤,适合小黄姜生长,更巧合的是汪焰明的老家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现在就大规模种植小黄姜,老家已种植10多年,有着丰富的技术和很好的市场。汪焰明的哥哥在岳西县老家就是种植高手。

汪焰明热情满满地投入到和这家徐州公司的洽谈中,尽力促成此事,但最后还是因为多种原因,这个中药材基地项目没能谈成。但是,种植小黄姜,既适合村情,又有老家种植的成功案例,汪焰明树起了坚定的信念:就种植这种亦食亦药的小黄姜。

“我老家岳西本来也和小史楼一样,也没有小黄姜种植,老家的一位老乡到云南打工,发现小黄姜种植利润高、收益大,就从云南带回种子在老家试种,结果很成功,老家的百姓纷纷效仿,越种越多,现在已种植近万亩,施肥打药很有经验,形成了产销一条龙。既然老家那么贫瘠的土地都能成功,为什么不能在丰县这儿试种推广呢?”汪焰明又和村里的老少爷们算了一笔账,“在我老家已近万亩规模,现在每亩基本能产4000斤左右,每斤4~6元,种植小黄姜,收入很可观。为让村民们的风险降至最低,我先试种两亩,成功了就找到了新的突破,就可大面积推广!”

从2020年4月中旬开始,汪焰明就开始了这两亩试验田的种植,他又是除草,又是施肥、打药,遇到问题立即和老家哥哥视频聊天,请哥哥技术指导,渐渐地小黄姜苗长势良好,老百姓看在眼里,慢慢地信心就来了。

“晚上做梦,也是梦见一片一片的小黄姜,梦见小黄姜种植被大规模推广开了。小黄姜,真成了货真价实的梦想……”

往往一大早,汪焰明就骑上电动车到了地里,旱天浇水,雨水天排涝,脸也被晒得黝黑,皇天不负苦心人,小黄姜种植取得了成功。

2020年11月,到了收获的季节,试验田共收5000多斤,由于当年价格较高,6元一斤,这样共收入3万多元。

为更好地服务村民,2021年4月,汪焰明协调了万元资金买了小黄姜种送给村民,扩种8亩。省委驻丰帮扶队员、范楼镇徐平楼村第一书记王建看到汪焰明的成功经验,也在自己帮扶村里推广种植。2021年底由于王建指导村民种植管理到位,徐平楼村种植的质量效益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甚至还有一个村民用大伙剩下的小黄姜种子试种了一分地,由于精心打理,结果种得很好,这充分说明小黄姜适合在这里生长,适合发展。

丰县是饲养羊的著名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消费羊肉之地,羊肉馆、羊肉汤饭店林立,炖羊肉、烧羊肉汤如用上小黄姜,味道更美,将来对小黄姜需求很大,市场前景广阔。

汪焰明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让小黄姜在丰县生根发芽,规模化、产业化、高效益,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省作协著名作家、诗人育邦来丰县采风,专门到小史楼村采访了第一书记汪焰明,看到汪书记为群众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效异常高兴,这位大作家感叹道:“在小史楼村,我所到之处,所见之人,他们发自内心的笑脸,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让我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小黄姜向上生长的力量,是汪焰明务实笃行的力量,是小史楼村迈向全面小康的力量……”

著名诗人陈咏华到小史楼村采风后,特以《“小黄姜”书记》为题赋诗一首。

扶贫,当然要脱物质匮乏之贫,但也要脱精神贫乏之贫,即文化扶贫。在这方面,汪焰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后方单位是江苏省作家协会。

省作协对汪焰明的文化扶贫汇报非常重视、支持,当即决定向村里赠送1万余册文学和教育书籍,并安排物流发往丰县。物流的卡车送书送到事先协定好的华山镇,天已经黑了,但华山镇区距离小史楼村还有3公里,物流便打算卸下1万余册书在镇上,再让村里拉走,这些堆积如山的沉重书籍如果卸下,再由村里搬运会给村里增加很大麻烦。在南京正在开会的汪焰明得知此事立即给物流打电话,诚恳地介绍这是村里的帮扶项目,不是营利项目,是为村里百姓做些实实在在好事,是否能为村里减轻负担,好事做好。物流小哥被他为群众服务的真情感动了,将卡车开到村里,也并没再多收钱。这样,1万多册书赠送到了村里的农家书屋和村里的小学。接着汪焰明又协调资金为农家书屋配备了10组铁皮书柜,整整齐齐摆放好这些书籍供村民们阅读。扬子江诗会是江苏文学界的品牌活动项目,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4次,其他3次都在省会南京,还有一次就在丰县,这就是汪焰明全力协调争取来的。

为使扬子江诗会在丰县举办,汪焰明策划以脱贫攻坚为主题,讴歌扶贫中的精彩事迹,省作协领导对此全力支持,为此专门进行了脱贫攻坚的征文,评出优秀作品,作为诗会上的朗诵作品。汪焰明还协调县领导,协调新闻、文化部门,组织省委驻丰工作队员朗诵彩排,亲自审定主持词,终于迎来了扬子江诗会在丰县的完美呈现。

由江苏省作协主办、《扬子江诗刊》协办的诗会在丰县融媒体中心举办之际,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省作协领导王朔,《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著名作家育邦、徐晓华等文坛大腕出席,丰县扶贫界的干部群众代表,省委驻丰帮扶队全体成员,丰县文艺界代表齐聚融媒体演播大厅座无虚席,本场诗会分为大河奔流勇争先、风光锦绣歌声扬、湖光碧水瓜果香、波涛澎湃纳百川四个篇章,以春华秋实贯穿全篇,展示了扶贫为丰县带来的巨变,以文学的力量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在诗歌的享受中激发起获得感、幸福感。深情的诗句,动人的故事,激昂的朗诵,为乡村振兴之路颂歌。举办扬子江诗会的第二天,省作协汪兴国书记带领省里来的著名作家、诗人一行来到小史楼村调研,慰问村里的贫困户,并为村里挂牌“扬子江文学驿站”。

2022年4月,笔者来到刚建好的上房不久的小史楼新村还是颇为惊异,一排排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这个新建的新村占地91亩,安置搬迁农户448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突出将小区景观和立面颜色融入周边生态环境。小区内环境整洁、干净、卫生,简直就像城市里的一个小区。当年印象中的破旧平房早已拆除复垦成耕地,村民们都集中到这个现代化设施健全,有着健身休闲广场、卫生服务中心、生活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大社区,百闻不如一见,如此美丽乡村,真是日新月异。

小区有些人家正在装修,有一部分已经入住,我们走进一户周姓村民家里,装修精致,干干净净,厨房、卫生间设施齐全,客厅里全新的彩电、空调、沙发等俱全,老周一边带我们看,一边说着他眼中的村里的巨变,谈及今天的居住环境,老周一直感慨:“过去真的不敢想!”

参观完小史楼村这个新型社区,出北门,看到的就是于2022年3月刚刚建成的喜事堂。考虑到村民们都搬到这个大社区,如在小区内举办婚丧嫁娶等活动,肯定会造成垃圾遍地、满地油渍,严重影响小区的环境卫生,汪焰明协调帮扶资金50万元,华山镇政府再筹措些资金共同建设了这个面积1000平方米的喜事堂,喜事堂配备有齐全的音响、桌椅、餐具等设施,供村民们在此举办婚丧活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

2022年,春光明媚的4月,汪焰明结束了两年的帮扶,小史楼村旧貌换新颜:村容整洁,道路笔直,产业兴旺,瓜果飘香,生态宜居,焕然一新。

“带着梦想来,带着情怀来,带着故事走……”

留下了足迹,留下了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换来了累累的硕果!

我们深信,小史楼将成为更美丽的乡村,小史楼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猜你喜欢
丰县大棚村民
大棚妹子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锦上添花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