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旋涡”的定义、特点与治理策略

2022-10-20 13:58吴志润
中国记者 2022年7期
关键词:旋涡酸菜舆情

□ 吴志润

“舆论旋涡”一词,经常出现于各媒体报道中。但它的学术内涵和社会意义,却未见权威、专业的说法。飘忽不定的“舆论旋涡”,在强烈吸引人们目光的同时,也会引爆不可控的新舆情。因此,尽可能地弄清楚“舆论旋涡”的本质和特点,十分必要。本文试对“舆论旋涡”的定义、特点和治理策略进行探讨。

一、定义探索

什么是“舆论旋涡”?笔者查阅了众多资料,未获权威、专业定义。有人从当事人所处的境地出发,提出了“境地说”,认为“舆论旋涡”就是“骑虎难下的境地”;有人从舆论的状态出发,提出了“中心说”,认为它是舆论“风口浪尖的中心”;有人从当事人的状态出发,提出了“尴尬说”,认为它是让人左右为难的“尴尬状态”,等等。这些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作为专业定义并不准确。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旋涡是流体受到不断变化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所以说,旋涡的产生是有具体原因的,并且具体到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因此,笔者倾向于这种“具体说”,认为“舆论旋涡”,就是一种“舆论反映”。具体定义表述为:“舆论旋涡”是由新闻事件引发的一种激烈舆论反映。

该定义既涵盖了舆论形态、时间变化和发酵过程,又描述了当事人和受众的状态,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高度概括。因为“新闻事件”本身就包含了当事人和受众;“舆论反映”则包含了事件的发酵过程和不断变化的舆论形势。至于“舆论方向”,该定义没有表明,因为舆论方向是变化不定的,甚至可能反转。

二、特点分析

当一个“舆论旋涡”降临,往往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其特点主要有三个:

一个新闻事件,之所以成为舆论热点,并形成“舆论旋涡”,就在于这个新闻事件撩拨了公众情绪,引发了不同人群的激烈反应。当然,公众情绪不会无缘无故而来,而是公众价值取向不一的观点碰撞。不同的价值取向,使不同人群观点不一,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产生了来势汹汹的舆情。

比如,今年3月的“冯巩大战”。这一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有三个原因:一是时间节点,恰逢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二是当事人的身份,分别是前国足队员、现政协委员;三是话题的背景,就是大年初一中国男足以1﹕3惨败给越南队,广大球迷余怒未消。巩汉林在接受采访时,举例表达了对球队的不满,得到了广大网民认同,却受到了冯姓球员等人的揄揶。显然,冯某等人的观点与公众严重对立,从而猛烈地刺激了广大网民的情绪,造成了激烈的口水之争,从而产生了舆情。

“舆论旋涡”必然要经历舆情的发酵过程,而发酵过程,就是随着事件证据变化或其他客观原因的披露,引发网民观点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公众的主导观点可能不断发生变化。客观上,也就产生了“舆论旋涡”飘忽不定的情形。

比如,2018年的“重庆大巴坠江案”。一开始舆论主要方向是抨击与大巴迎面的女司机,认为是她逆行干扰大巴导致坠江。在群情激昂之际,被打捞出来的黑匣子却表明与她无关,是一名女乘客拉扯干扰大巴司机造成的。因此,舆论抨击方向转向了女乘客。本以为舆情方向就此明朗了,却又莫名其妙地变了。这次是女司机、女乘客一起被无差别地抨击,原因多种多样,并变化不定。所以说,“舆论旋涡”方向是飘忽的,难以预料。

任何舆情都是公众意见的一种反映,都有其影响因素和背景。伴随着舆情的发酵,不同观点的碰撞,都会对公众的思想产生冲击。不管舆论的走向如何,都会对后续的社会认识产生深远影响。只要公众的观点无法达成完全统一,它将长久存在,并影响后续的社会认识。因此,任何“舆论旋涡”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比如,今年的“老坛酸菜变土坑酸菜”事件。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土坑酸菜”的生产内幕,引起了广大网民出离的愤怒。过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迅速下架了“老坛酸菜”的相关商品。统一、康师傅等相关企业也发声向消费者致歉。可以说,“老坛酸菜”作为一款地方特产可谓名声扫地了,短时间内很难再获市场信心。

三、治理策略

“舆论旋涡”是一种激烈的舆论反映,如果想要冷却下来,总要有时间的消磨、要素的变化,或者其他旋涡来干扰分散,否则难以有效扰动原有旋涡。当然,平台机构的自觉等,也可以让旋涡的影响降低。

比如,2021年5月初的“倾倒牛奶”事件。一段“倒奶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热传,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旋涡”。大量酸奶被倒入沟渠的举动,深深刺痛了网民的心。原来这是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的粉丝,为给偶像扫码打榜,专门雇人拆盖倒奶,要盖不要奶。粉丝的这种荒诞追星行为,引发了广大网民强烈抨击。有关主管部门抓住源头迅速出手,责令主办方停止节目录制,舆情迅速降温。

“舆论旋涡”惊涛骇浪之际,其实就是网民观点碰撞最激烈的节点。自然界旋涡的产生,就是不同动力之间撕扯流体造成的。当一种力量远大于其他力量时,旋涡虽不至于马上消散,但总体将顺应于主要力量方向旋转。事实上,在舆论场上,要让一种舆论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舆论导向,就需要有主流媒体介入,引领舆论。主流媒体的发声像一股清流,逐渐驱散浑浊河水。

以2019年的“996”事件为例。“996”,是指“从早9时工作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简称。这是一种与法相违的工作规定。然而有商人逆势表示“996是福报”,从而引发舆论强烈不满,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舆论旋涡”。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激浊扬清,主动介入给予严厉驳斥。此后,最高人民法院等权威机构在公布案例中明确表示,“996”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大家知道,“舆论旋涡”的影响是深远的,当一种舆情随着时间消磨逐渐消退时,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它随时可能再度激发。只要起作用的要素没有消散或者减弱,一旦条件变化时,它将可能再度爆发。比如,从2021年蔓延到今年的“林生斌事件”。4年前,他曾是“杭州保姆纵火案”中让人同情的“好男人”,2021年却在无意中人设崩塌,深陷“舆论旋涡”。

当然,不是所有事件都会再度爆发,只要防范得力,许多“旋涡”也可控制。比如树立正面典型、学习榜样等。以后一旦相关事件有苗头了,大家都会主动对照典型、标杆等,形成无形的“界桩”。

猜你喜欢
旋涡酸菜舆情
酸菜味是什么味
小心,旋涡来啦
泡酸菜
大班科学活动:神秘的旋涡
旋涡笑脸
山间湖
중국 기차여행의 ‘필수품’, 컵라면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