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否真有其人

2022-10-20 06:47
新传奇 2022年41期
关键词:玄奘白衣武则天

近日,一篇题为《孙悟空: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网文引起较大反响。作者称,这个人是唐代高僧车朝奉。此前也有孙悟空是白衣书生、印度“神猴”、武则天、关羽儿子等说法。那么,孙悟空的原型究竟是谁?是否真有其人?

近日,一篇题为《孙悟空: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网文引起较大反响。作者称,孙悟空是唐代高僧车朝奉,曾在唐朝军队中担任将领,“自幼习武、艺高胆大”。

751 年,车朝奉奉命护卫唐朝使团前往西域,因患病滞留在中亚罽(jì)宾国(今克什米尔一带)。他在病中发愿:如病愈,愿削发为僧。当时罽宾国盛行佛教,车朝奉的法号是法界。764 年,车朝奉到印度北部游学。789 年,车朝奉返回长安。此时他已年近六旬,唐德宗赐其法号为“悟空”。

车朝奉的故事与玄奘法师相似,但当时唐朝去西域求法的高僧甚多,且在历史上,“悟空”这一法号并不罕见,不是只有车朝奉一人。

其实,在学界“孙悟空原型是谁”一直是热门话题,只是结论大多站不住脚。

1986 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孙悟空本是白衣书生?

从唐贞观十九年(645 年)玄奘返回长安,到明嘉靖末年(约1566 年),《西游记》的创作过程长达900 多年。在南宋刊印的三卷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已有“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

该书记录较简单,未记作者名,但可以肯定,作者跟车朝奉不熟。因为书中的孙悟空是以“白衣书生”形象出现:偶然在一天中午时分,一个穿白衣的书生从正东而来,遇见玄奘一行人,便上前作揖,问玄奘:“万福,万福!您现在往何处去,怕不是再往西天去取经吧?”

这个“白衣书生”就是“猕猴王”变的。他主动参加玄奘取经团队,改称“猴行者”。不过书中没有具体写“猕猴王”的前史。但“猴行者”自称:“我年纪小,历过世代万千,知得法师前生两回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害……我八百岁时,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万七千岁,不曾来也。”这暗示大闹蟠桃会。书中的“猴行者”显然是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前身,但神通远不及孙悟空。

元人有著《唐三藏西游记》一书,但已失传。不过,同时代的朝鲜有《朴通事谚解》,是一种汉语教科书,记录了元代生活细节,书中提到《唐三藏西游记》中的一些细节,与今本《西游记》相似。

可以说,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游记》是综合各种版本再创作而成的。

孙悟空原型的六种猜测

《西游记》的创作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人们对孙悟空原型的猜测也是五花八门,目前主要有六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三种是真人。

一是石槃陀说。石槃陀是甘肃人,曾随玄奘西行,敦煌《玄奘取经图》中有其形象,绘于西夏时期,貌似猴。有学者认为,石槃陀是胡人,孙悟空的猢狲即“胡僧”音讹。但唐代胡人指匈奴后裔,石槃陀是粟特人,从姓看是石国后裔,从名看意为“神的仆人”,与匈奴后裔有明显区别。

二是武则天说。学者刘海峰认为,“悟”与“武”同音,“空”是“曌”的下半部。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双颊有须,像猿猴下巴,时人戏称“猴颊郎”。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武则天尊号是“则天大圣”。在《三遂平妖传》中,武则天原型之一蛋子和尚也会“七十二般道法,俱已炼成……上可梯云,下能缩地……匿形换貌……风云雷雨随时有,水火刀枪不能伤,还能撒豆成兵”……不过,这些“证据”更像是明代小说家互相抄袭的结果。

三是关羽儿子关索说。其实历史上并无关索,《三国演义》只提到了四次,说明作者也不太确定他是否真实存在。学者金文京据明成化本说唱词话《花关索传》,与《西游记》对读,发现关索也是“上下不长,四尺五”“身材不抵拳来大”,事迹与孙悟空有重叠处。不过,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有孙悟空,此时关索可能还没被创作出来。

还有三种是神。

一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说。胡适、陈寅恪力倡此说,在《罗摩衍那》中记有哈奴曼事迹,他能一个跟头飞出印度,且能大能小,被鹰神吞后,身材矮小的哈奴曼突变巨人,鹰神同步变大,哈奴曼又瞬间变小,从鹰耳中逃走。但书中只是随笔一提,形象干瘪,远远无法与孙悟空匹敌。

二是无支祁说。无支祁出自《山海经》,其貌如猿猴,因反抗权威,被大禹锁于桐柏山井下,有“大闹天宫”的意味。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认为孙悟空的“神变奋迅之状”来自无支祁。但无支祁是恶神,吴承恩是保守的儒家学者,不会将其改写成正面人物。

三是骊山老母的儿子。骊山老母即黎山老母,道教中的玉清圣祖紫元君,曾出现在多个时代,是齐宣王妻子钟无艳(战国)、薛丁山妻子樊梨花(唐代)、杨宗保妻子穆桂英(宋代)的老师,杜撰痕迹明显,应是附会。

身上藏着七种类型的人

学者王小军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原型解析》一文中提出,孙悟空身上包含了五种类型的人:

英雄原型力大无比,所向披靡,能拿得动东海龙王殿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且创造了非凡业绩。

探险家原型孙悟空占据花果山时,突然忧虑将来年老力衰,想求个长生不老之术,便告别众猴,独自乘竹筏迎着茫茫大海四处求道。历经十多个年头,在西牛贺洲地界寻得须菩提祖师。后来取经路上,孙悟空也经常忘了取经大业,四处探险惹事。

魔法师原型即“孙悟空一出生便会行走,后来拜须菩提祖师为师,不仅习得七十二般变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还学会了翻筋斗、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和二郎神之间的对战,堪称全书精华。

亡命之徒原型主要体现在“大闹天宫”部分。

照顾者原型孙悟空虽桀骜不驯,但一路上多次忍耐唐僧的错误判断,小到化斋,大到历险,都是亲力亲为。唐僧屡屡被抓,孙悟空虽有过动摇,但始终没放弃。

除了以上五种外,其实还有两种类型值得一提,即士大夫和老中医。

孙悟空经常戏弄团队伙伴,不服从权威,但他大事不糊涂,有儒家学者的气质。另外,孙悟空还有精通医术的一面,比如他的“悬丝诊脉”。

其实,小说无法处处真实,读者应更多关注作品本身以及其文学价值,而不是死抠字眼。

猜你喜欢
玄奘白衣武则天
白衣英雄赞歌
白衣战士出征歌
吕蒙白衣渡江
太宗&玄奘:西游前后的帝与僧
玄奘的晚年很凄凉
詹白衣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关于武则天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