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

2022-10-21 10:32王丹丹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水工灾害评估

王丹丹

(贵州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三总队,贵州 遵义 563000)

地质灾害是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工作能够全面性地了解并记录相关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等,对工程后续的施工与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及价值。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或多或少地侵害到其周边环境。

由此需要在保障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实际效果的基础上,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1 水工环地勘察概述

1.1 水工环地勘察含义

水工环地质勘察是一项集复杂性、综合性、社会服务性为一体的地质工作,其主要的勘察内容包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察。

一般情况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可以系统性地分为三个工作阶段,也就是初步测量计算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技术实施阶段。其具体工作细节较为繁琐,十分考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的资源总量以及自然环境状态都发生了极大程度的变化,因此现阶段的水工环地质勘察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依照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水工环一体化已经逐渐掌握了整体地质勘察工作领域中的话语权,该变化更倾向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友好沟通,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进步具有极高的价值[1]。

1.2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社会层面出发,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部分古迹、文物等,并且不规范的工作方式也会对其造成一定损害。

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也会对工程当地的自然系统与土地资源、水系等造成负面影响,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甚至可能对当地水资源造成污染,导致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2]。

基于自然环境出发,水工环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殊性,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的挖掘面积与深度极高,如工作方式、仪器使用等行为不规范,则有可能在污染、破坏地下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对地上植被、生态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须加以注意[3]。

2 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原则

其一,应遵循备案原则以及分级评估原则。在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时,应全然性地依照相关分级标准开展分级评估工作。换言之则是以实际的待评估地质为主要参考,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三级划分,针对不同的等级进行不同的准备工作与备案。针对一级评估目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置备好充分的基础性材料,并以此作为本次评估的参考依据。应依照标准向相关国土资源部门申请权威认证,同时其评估机构自身也应具备颁发甲级资质证书的资格水准;针对二级评估目标,除去评估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应具备授予甲、乙等级地质灾害危险证书的职能外,还应向当地国土资源局申请备案,在获得许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评估工作;针对三级评估目标,应在满足一级评估目标的基础上,具备甲、乙、丙三级资质评估的资格。

其二,应依照分区评估原则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根据目标评估区域地质灾害的特殊性、显性隐性的灾害诱发因素、高位灾害分布点以及灾害危险程度等,对应相关标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等级差异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地质灾害可能引发的生态平衡性、地区经济等方面指标进行分析,例如灾害承受区域经济属性变化、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等。利用概率学对其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小型、中型以及大型的划分。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依照该目标评估区域受灾前后的适宜性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等。

其三,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当同一评估目标区域中同时发生两种或以上的地质灾害问题时,也就是在面对具有“灾害共存现象”特征的目标区域时,其评估结果应主要参照更高等级的地质灾害而忽略等级较低的地质灾害。例如,在同一地区同时具有弱发育类崩塌危害、滑坡灾害以及强发育性的裂缝灾害时,应主要依照其中危险等级更高的灾害类型进行评估。根据其最高级灾害的危险性及灾害程度,将其定义为具有较大危险性地质灾害且不适宜居住的区域。

3 水工环地质评估工作要点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要点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是现状评估,也就是针对已有的地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以及分布范围、活跃状态以及危及方向等方面的评价。针对能够影响地质稳定性亦或是能够引发极端危机情况等内容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明评估地区往年的数据、图文资料。同时依照不同工程中地址现状设计不同的工作方案,以充分判断其危害对象以及损失情况;其次,应依照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中的“双评价”制度(相关标准可参考图1)去设计并开展既能够满足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同时也能够满足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方案;最后,应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关注,并针对其实际工程情况以及地质现状进行预测评估。在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的选址、结构设计方案、施工周期、作业环节等都需要依赖于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具体方式可见表1。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不应该将工作重心拘泥于简单的数据检测、总结,而是要全方位地为相关工程提供地质性质、力学性质、地下水活动规律、常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等内容。帮助施工单位维护其工程的安全性,保障周边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标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勘察技术革新以及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化。并且要积极引进新时代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落实高素质素养人才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工地质勘察对于社会、自然环境、人文建设等方面的服务性与价值,从而借助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力量,助力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与进步[4]。

图1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标准

表1 地质灾害主流评估方式

4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展开策略

4.1 在地面崩塌、泥石流治理中展开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

地面崩塌、泥石流等常见于地震灾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发生时易威胁到周边人群的生命安全,同时发生后,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因此,针对此类灾害必须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以降低其所能够产生的危害程度。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在地面崩塌、泥石流等类似灾害的治理重点主要体现在监测以及预警这两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针对容易发生此类灾害的区域,开展较为深入且全面的监测工作,在重点区域内科学、合理的布置相关监测仪器设备,同时做好完全的安全防护装置建设,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要充分的了解其当地的地质结构变化,如此才能够全方位地把控灾害发生的概率,依照实际数据信息开展评估工作,最后总结、制定出严谨且科学的紧急预案。

4.2 在地裂缝治理中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

所谓的地裂缝,指的便是区域性的地质构造断裂问题,而水工环地质相关工作方式与技术手段在地裂缝的治理工作中同样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地位。

相关人员应针对影响地裂缝出现的各种内容以及其诱发因素进行严密的监督与控制管理。例如,为避免某区域地下煤炭开采工作过度影响到该地区的地质结构稳定性,就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地下资源的应用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与控制。除上述内容以外,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在地面塌陷治理、水质测试等工作中皆有一定的价值作用。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本项工作的重视,进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不断完善相关工作的开展制度与标准,集行业之力,共同推动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5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优化策略

5.1 优化勘察环节

首先,应加强对地形地貌系统的分析。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始勘察评估工作之前,先对待评估区域以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实地观察与资料准备。在制备出相应地貌资料之后,依照资料内容以及实际勘察需求,进一步地制定与优化评估方案。其次,应对带评估区域可能发生的地质危害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该区域近十年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周边区域、类似区域的危害等级进行详细分析[5]。并对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做好完全的安全防护建设,避免其在突发地质危害中遭遇危险。最后,应做好人员管理工作,针对待评估区域的资料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普及,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起绝对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全局意识,为后续实际的评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5.2 与专业机构达成良好合作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的各项技术与设备等都要稍逊于西方国家先进的评估团队。由此,在面对特殊带评估区域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其自身的使命与实际能力,切勿托大。在必要时应该与更专业的机构与单位达成良好的合作,并在其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积累技术层面以及理论层面的经验。也可以积极引进专业机构所使用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技术,可适当增加设备以及仪器、技术的引入资金力度,以不断优化我国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机构的软、硬件实力。

6 结语

时至今日,我国地质工作的整体水平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在不断推动相关工作质量、效率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地质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对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时代要求的思考。传统工作环境下的部分勘察方法与勘察技术虽有较好的实际效用,但却会对作业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不仅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对地质相关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也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推动环境工作的稳定开展,在提升地质勘察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建设提供助力。优化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内容,提升地质勘察管理水平,以获得更优质的工作效果。

猜你喜欢
水工灾害评估
水工建筑渗漏成因与措施探析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初探
天下水工看淮安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探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GPS、RTK的技术应用
灾害肆虐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