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海事专业优势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

2022-10-21 02:26廖建峰
中国海事 2022年9期
关键词:航区钦州内河

文 廖建峰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特别关心、寄予厚望。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一、广西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位优势

打开中国地图,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连接中南、西南和北部湾,是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广西北部湾港为关键节点,向北通过铁路经贵州、重庆、甘肃等纵贯中国西部,衔接中欧班列,向南通过水路连接东盟乃至全球各大港口。从重庆经过贵州、湖南和广西到广州出海的距离约为1 295公里,重庆到钦州直线距离为869公里,北部湾港是距离重庆最近的出海港口。相比于长江水运通道,铁路运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优势明显,重庆至广西钦州的铁路运输距离比重庆至上海的航运距离要短850公里,运输时间可缩短13天以上。重庆经钦州至新加坡的海铁联运通道比重庆经上海至新加坡的江海联运通道,运输距离减少2 100多公里,全程用时可减少20天以上。由此可见,广西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位优势明显。

二、平陆运河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改良钦州以为海港,须先整治龙门江,以得一深水道直达钦州城”,规划了平陆运河通道的雏形。2022年3月17日,平陆运河项目正式获批立项,孙中山先生的夙愿终于在我辈手里按下了“启动键”。

平陆运河位于南宁市下游151公里处,从横州市西津水库的平塘江口出发,沿沙坪河向南跨越分水岭,经灵山县陆屋镇入钦江继续南下至钦州沙井港出海。平陆运河全长约135公里,连通西江“黄金水道”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将以最短距离打通西江干流入海通道。采用内河Ⅰ级航道标准建设,兼顾通航5 000吨级江海联运船舶和3 000吨级海船。

平陆运河建成后将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广西珠江流域连接北部湾港的亿吨级水运交通大动脉。右江云南段随着百色水利枢纽船闸建成(右江剥隘—百色和百色—南宁段2030年为Ⅲ级航道),云南富宁港可打造成为云南省通往“两广”地区的水陆联运枢纽。这样,云南省的货物可以经右江通过平陆运河从北部湾港出海,比经西江干线从广州港出海缩短563公里。红水河水运主通道贵州段按内河Ⅳ级航道标准完成,在龙滩翻坝运输系统和过船设施建成的条件下,将形成由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至广西水运主通道,贵州省南盘江、北盘江水系港口周边区域也可形成水陆联运到广西北部湾港出口的通道。

平陆运河将释放北部湾的潜力,激发西江干线的活力,改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格局。3 000吨级船舶从南宁经运河直达北部湾港,千吨级船舶从云南、贵州直达北部湾港,内河港口再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枢纽、节点有机结合,可以组合出无数的综合运输方式与物流方式,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加高效、便捷、经济,充满活力。

平陆运河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强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大牵引工程,对广西及西南地区、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海事主动担当作为,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前期工作

海事部门肩负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和人民利益的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海事作为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要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交通与航运发展,是海事义不容辞的责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以下简称部海事局)先后出台了《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建造规范(2018)》《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和《航区划分规则(2021)》,定义了“特定海区”“特定航线”,为内河船舶直航海港的方案提供了法规依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021年11月25日,《中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关于推进海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意见》印发,将海事服务平陆运河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因此,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是广西海事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广西海事局认真贯彻落实部海事局的指示,积极支持、配合、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有关前期工作。

(一)突破常规,大胆创新

2019年在规划建设平陆运河建设方案的初期,按传统的、常规的思路,为做好内河船舶及其货物与海港、海船的衔接,设计单位原计划在平陆运河出海口茅尾海设置过渡港口码头与钦州港衔接,内河船舶在过渡码头装卸,再运到钦州港出海。反之亦然,海船及其货物在钦州港卸货,再运到过渡码头,由内河船从过渡码头装载经平陆运河运往内地。

通过大胆设想,平陆运河开通后,西江航运干线内河船舶如果能通过运河进入钦州湾,直达钦州港江海联运港区,可避免二次中转费用,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本着安全、绿色、畅通、高效的原则,广西海事局将平陆运河出海口至钦州港水域与珠江口至香港水域进行比较。经过对水域开阔度、遮蔽条件,岸形、岸线以及气象、海况等相关因素的比较,认为平陆运河出海口至钦州港水域比珠江口至香港水域具备更好的遮蔽环境,于是大胆地提出了钦州湾内湾参照珠江水系内河至港澳航线相当内河A级航区、距岸不超过5公里的水域航行做法的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当内河A级航区的设想一经提出,引起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中交水运科学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及其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

(二)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钦州湾航区研究

从提出设想到实现设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如果不继续努力,就会半途而废。广西海事局高度重视平陆运河钦州湾航区划分工作,在部海事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推动、深度参与了钦州湾航区划分工作。

2020年9月,广西海事局成立工作专班,汇总梳理了钦州湾内湾至钦州港附近海域的相关资料,初步分析了钦州湾航区划分相当A级的可行性,并作专题汇报,得到了部海事局的认同及大力支持。10月,部海事局指派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专家赴钦州湾实地调研,认为钦州湾可按相当A级航区的路径开展研究。

2020年10月,广西海事局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同多部门赴钦州港现场调研指导(平陆)运河项目航区等级划分工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密切工作配合,举行多轮座谈沟通,共同调研咨询,联合专题汇报。2021年6月,《钦州湾航区划定研究》立项后,广西海事局参与了研究大纲的审定。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基于《航区划分规则(2021)》对河海交界区的航区划分标准和申报要求,提出了将钦州湾划分为相当A级航区的项目需求,并委托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和广西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等单位组成项目组,开展了“钦州湾航区划定研究”的专题工作。

2022年5月17日,广西海事局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钦州湾航区划分评审会,按照《航区划分规则(2021)》的要求,对《钦州湾航区划分申报资料(评审稿)》认真开展审查,组织了由交通、海事、港航、船检、气象、水文、海洋等部门及科研院所、港航企业的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特邀专家参加评审会。评审的代表和专家一致认为钦州湾航区划分研究数据来源可靠、技术路线合规、分析论证严谨、研究结论可信,申报资料符合《航区划分规则(2021)》的要求,提出的钦州湾相当A级航区水域范围的建议合理,满足申报河海交界区相当A级航区的条件。2022年7月7日,部海事局正式批复平陆运河钦州湾特定水域暂定A级航区试运行。

(三)航区划分意义重大

划分航区等级是一项十分严谨、规范的基础性工作,是船舶设计、建造、检验、营运、监管等的重要依据,关乎船舶的航行安全,钦州湾航区划分是平陆运河项目前期关键瓶颈工作之一。划定钦州湾航区为平陆运河船型规划、通航技术标准制订、运输组织方式、江海联运港区布局提供了工作基础,对加快平陆运河实施,早日打通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形成我国与东盟贸易往来便捷水运通道,加快推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是提升河海运输转换衔接效率,减少一次中转装卸环节,会大大缩短内河船载运货物转换到海船出海的时间。二是节约了运输成本,省了一次中转装卸和运输的费用,使平陆运河能够最大发挥水路运输低成本的优势。三是节省了宝贵的岸线资源、码头后场土地资源。省掉过渡港口码头,改变港口布置格局,在北部湾岸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为顺利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节约了投资,节省了过渡港口码头的一大笔投资,对疫情期间、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在国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顺利实现平陆运河开工是一大贡献。这是水上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的一次创新、开拓,必将提升平陆运河及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服务平陆运河建设的挑战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同意建设平陆运河的决议,决定平陆运河项目将于近期正式动工。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平陆运河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运河,建设和运维中将会遇到诸多新的未知挑战机遇和困难问题。平陆运河与北部湾港连接的相当A级航区,改变了陆海衔接方式,改变了港口的格局,同时也会对港口的安全管理带来挑战。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连接点,必将向物流转型,发展集疏运体系,形成多个公路、铁路、水路运输转换综合体。万吨巨轮与千吨小船,海船船员和内河船员,两种体系下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均不一样,同台表演、同台竞技,必定会带来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新课题。立足八桂,广西海事局必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主动作为。

一是北部湾水上船舶交通流量增加,海事交通管理的能力、手段必须加强,以适应交通流的增长。二是航道锚地不足,应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航道锚地的位置、数量和大小,谋划好内河船舶避风锚地。三是做好江海联运船舶、船员、通航环境及引航的前期调研、政策法规研究。从平陆运河出河口进入茅尾海、钦州湾内港的内河船舶,或者茅尾海进入平陆运河的海船,在船舶安全设备上有何要求,在船员资质、船员能力等方面有何要求,应提前谋划。四是对于水工通航安全监管工作,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有何特点、特殊要求,如何保障平陆运河工程建设中的水上安全,需要提前考虑。

总之,把平陆运河特定水域化为相当A级航区的思路,作为海事促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举措,在全国普查与海洋连接的内河河口,如长江口、珠江口等有需求、有条件的河口,统一规划、统一研究、统一划分,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特定水域划分,使内河船舶可以直接到达海港,使船舶及其货物在陆海转换的衔接更加高效、快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和推广这一做法,将有效发挥海事专业优势,彰显海事服务保障职能,极大提高水路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水路运输行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航区钦州内河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秋季去钦州赏秋“海蚝”情
旅游开发战略与福州城市内河治理
从《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中研究内河水运变革
内河水运之浙江模式
江西石虎塘航电枢纽库区航区划分建议
广西左江航区划分建议
广西左江航区划分建议
广西钦州坭兴陶窑变、雕刻艺术价值初探
钦州学院教师学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