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

2022-10-24 07:31李华飙王若慧郝琳霰
中国信息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藏品文物博物馆

文|李华飙 王若慧 郝琳霰

一、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是将现实世界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虚拟世界的一种技术。数字技术的范围很广,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之也产生了相应的理论,最开始提出三元空间理论,认为我们已经从传统的以“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为主的二元空间逐步进入了“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信息空间”所构成的三元空间。也有数字孪生的理论、平行世界的理论。自2021年起,催生了一个新的元宇宙概念。实际上,无论是三元空间、数字孪生、平行世界还是元宇宙,都认为是存在着一个应用数字技术打造的数字空间。

数字技术是推动实施国家文化大数据战略的引擎。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从《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数字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而要贯彻文化数字化国家战略,必须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应用。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一方面,博物馆的发展需求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博物馆建设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往博物馆工作更多的是依赖传统的手段,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不容易得到显现,借助于数字技术可以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博物馆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模式。另外,近一两年数字藏品也变得非常热,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收藏品生成唯一的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目前国内上马了多个数字藏品项目,在平台上发布的数字藏品也往往很快就可以售罄。有专家提出不能将数字藏品过度金融化,以免产生泡沫。由于是一种新生事物,有关数字藏品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利于其长期良性健康的发展,这些都是值得业内人士警惕的问题。

二、关于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的若干看法

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常常颇受争议。有一种看法认为,博物馆应该着重于文物内涵的挖掘,技术是第二位的,不应该过分炫技,沉迷于声光电的感官刺激并不好。也有看法认为只要技术先进就足够了,不用去管内容本身。还有观点认为有了新技术,大家都不用去博物馆了,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逛博物馆了。

实际上,新技术的应用与博物馆文化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既不能排斥新技术,也不用盲目依赖新技术。这有点类似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好的形式有助于更好的展示内容,好的内容可以让形式的威力更好的发挥出来。去博物馆之前,预先通过网络了解博物馆的藏品,到了博物馆将更有目的性,参观更有效率。在博物馆参观时,可以看文物本体,也可以看数字展示,例如沉浸式体验、全景漫游等等。参观博物馆之后,也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回顾,加深印象。新技术的应用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服务模式,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是对传统模式的一个补充。

三、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博物馆变得更智慧

博物馆的职责是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优秀文明成果。近些年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展览展示、公众服务等方面积极引入大量的数字技术,使博物馆更加“智慧”。

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留存文物高精度信息的新方法,使文物保护更智慧。博物馆是征集、收藏、保护、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把代表文化记忆的文物保护好。但是博物馆文物面临着各种风险,例如,2018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遭遇大火,近两千万件藏品被烧毁。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建筑损毁严重。虽然文物本体可能会被损毁,但是应用数字技术将文物信息记录下来,则可以实现永久保存。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高精度、全方位、多角度留存文物细节特征信息,让文物可以超越时空,在数字空间得以永存。借助于文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已经成为可能,使得历经千年沧桑的文物在数字空间中重返当年的神韵。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完成了六千多件文物三维建模,特别是在复杂材质和器型文物如古代服饰、佛造像等的三维建模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可供国内外同行参考。目前在博物馆行业,主要采用的是非接触式三维扫描重建技术,可以使用激光、结构光等作为光源,获取点云数据,通过摄影获得文物纹理,将点云和纹理融合,获得文物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可以支持虚拟修复,通过3D打印可以支持文物复制,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其次,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生动地表现文物神韵,使展示更智慧。博物馆是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博物馆的文物记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展陈方式存在着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等不足,无法将文物蕴涵的丰富内涵表达出来。当前,许多博物馆积极尝试采用AR、VR等新技术,丰富展示互动形式,实现观众与博物馆藏品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为观众提供高品质、沉浸式观展体验。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例,中国国家博物馆聚合馆内181项展览信息、60余个虚拟展厅、50多部相关视频,推出40多个网上展览,邀请观众“云”游博物馆。2021年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充分利用VR、三维重建等技术打造“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七十五周年主题展”云展览,提升展览的互动性和传播性。

第三,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供便捷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使服务更智慧。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满足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方面的要求。在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之后,博物馆面临着种种困难,特别是作为室内场所在疫情防控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疫情的前提下为公众做好服务是摆在博物馆人面前的一个课题。借助数字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能力。通过智慧导览,应用数字技术使得观众更加便捷的个性化观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观众精准画像,为观众呈现个性化文化大餐,打造最能读懂和理解观众的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借助5G通信技术和云展览平台,无论远在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博物馆之中,观众都可以毫无距离感的舒适观展。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首次使用5G通讯技术支持开幕暨导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国博携手全球5大洲15个国家的16家国家级博物馆举办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活动16场直播共计吸引约2亿中外在线观众,为后疫情时代国际博物馆合作提供新思路。

四、数字技术将重塑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格局

对于未来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现有的行业发展格局将会重塑,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也会发生改变。对博物馆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加快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如果能够顺应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动。具体来说,数字技术对未来博物馆行业格局的影响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传统博物馆主要关注藏品本身,而很少考虑观众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数字技术的发展则为博物馆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演变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博物馆更有针对性的借助展览传播文物的文化内涵,提升公众教育质量,进而让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教育等功能更加人性化。

二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创新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方式。传统博物馆主要以单一枯燥的方式讲“故事”,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多角度展示文物和多形式策展提供了可能,有助于观众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等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面对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博物馆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叙事,以保证行业的活力。

三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行业的人才结构调整。新技术在博物馆行业内的广泛应用要求博物馆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展工作。当前,虽然数字现实相关技术的人才层出不穷,但同时了解博物馆业务的人却凤毛麟角。这就容易造成业务与技术无法精准匹配的问题,从而影响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博物馆的人才结构也将会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需要运用新技术、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博物馆应对数字技术发展浪潮的策略:

一是深化博物馆的文物研究。数字技术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功能,因此首要工作是深挖文物的文化内涵,进而指导技术的合理使用。这就要求博物馆在策展时,充分对展览的目的、意义和效果等进行设计和预测,并适时适度地运用数字技术,切忌本末倒置,空有炫技。另外,博物馆必须加强文物研究,博物馆往往有数量较大的文物,因为研究人员数量和精力有限,往往还无法做到对大部分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博物馆可以联合各种社会力量,例如高校、研究院所,动员各类文博研究人员,加强对文物的研究,这是应用数字技术的基础。

二是加强博物馆的数据采集与管理。许多博物馆存在着不重视数据工作的现象,也存在着数据分散割裂等情况,未能充分发挥数据潜在的价值。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战略资源,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技术的基础是掌握各类数据,包括文物三维数据、二维影像数据、用户数据、行为数据、人员数据等。因此,博物馆需要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体系,对各类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应用进行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保证数字技术的顺利安全使用。应该成立专门的团队从事数据工作,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在博物馆内部建立起重视数据的管理制度,加强数据治理,让数据变成资产,以数据资产来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能力。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建立了藏品大数据平台,共治理了140多万件文物的基础数据、二维影像和三维模型,有力地支持了核心业务的开展。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加强版权保护,既要注重共享,又要注重保护。版权保护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共享数据。然而,数据共享过程中往往存在追溯难、确权难等问题。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对博物馆数字资产的全流程跟踪追溯。通过联盟链技术,可以建立博物馆馆际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共享交换过程中加强版权保护。

三是加大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今的博物馆正在以其交互性、趣味性、多感知性等鲜明特征改变着形式单一、氛围沉闷的传统博物馆形式,而这种改变离不开博物馆数字技术人才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加强博物馆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改革是当务之急。博物馆应建立数字技术人才的选育用留机制,用文化情怀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新迭代很快,因此必须加强培训,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参加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保证不落伍不掉队。

猜你喜欢
藏品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