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交模式对红椎与黑木相思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2-10-24 08:08陈家裕
防护林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黑木纯林混交林

陈家裕

(紫金县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广东 河源 517400)

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多以纯林为主,但纯林存在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不高、单产下降及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研究证实,相较纯林,混交林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改善林地立地条件,从而实现林地生产力和林分抗性提升,在生长效应、经济效益、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红椎()材质优良、木材坚硬耐腐,加之固碳能力强,且枯落物氮含量高,改土性能好,在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红椎喜湿润、温暖、多雨的季风气候,营建红椎纯林时,仅适宜在阴坡、半阴坡种植,且需要一定的遮阴措施,不利于荒山瘠地造林。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大部分造林地多为荒山,因此通过混交林营造更能提升红椎育林成效。黑木相思()是豆科相思属树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其木材花纹美丽、材质好,自20世纪90年代引种后,已成为我国华南地区速生珍贵用材和生态公益等多用途树种。黑木相思喜光、抗旱、耐瘠薄,是荒山造林绿化优良树种。因此,鉴于混交林优势及红椎、黑木相思生理特性,为提升红椎育林成效,本试验以黑木相思为伴生树种,通过营建不同混交模式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分析了3.5年生林分高径生长量及叶片光合产物、养分含量变化,旨在揭示混交对红椎、黑木相思林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红椎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紫金县(115°11′42″ E,23°38′24″ N),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5 ℃,年平均降水量1 733.9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05.7 h,年平均雷暴日为88.9 d,年平均相对湿度83%,海拔170~215 m,坡度20~25°,土壤为红棕壤,土层厚度40~60 cm。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林营建 炼山后选用1年生红椎、黑木相思幼苗以株行距2.5 m×2.5 m的密度种植,于2018年春季按照行状混交方式进行5种模式造林,即红椎纯林(10∶0)、7红椎3黑木相思(7∶3)、5红椎5黑木相思(5∶5)、3红椎7黑木相思(3∶7)、黑木相思纯林(0∶10)。造林前1个月,每穴放0.5 kg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作为基肥。造林后连续2年对林地进行除草抚育和施肥管理,其中每年追肥一次(约400 kg·hm),砍草1次。

1.2.2 样地设置 2021年分别在红椎、黑木相思纯林及红椎+红椎混交林内随机设置5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同年10月按每木检尺的方法进行树高与胸径测定。

1.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避开林缘,于每个样地内选择3株平均木,在其主干中上部从不同方位进行叶片采集,然后将所有叶片混合均匀。在林地内先采用便携式叶绿素速测仪测定叶绿素含量,然后将叶片带回实验室进行可溶性糖、淀粉、氮、磷、钾含量测定。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均采用蒽酮比色法,N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P用钼兰比色法测定,K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用Excel进行整理与作图,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量变化

不同混交模式下,3.5年生红椎与黑木相思林分树高、胸径生长差异显著。从图1可知,混交模式下红椎、黑木相思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模式(10∶0和0∶10)。其中,在7红椎3黑木相思(7∶3)混交模式下,红椎、黑木相思的树高、胸径均达最大,分别为6.2~6.8 m和5.6~6.1 cm,其次是5红椎5黑木相思(5∶5)混交模式,最后是3红椎7黑木相思(3∶7)混交模式。这说明,与纯林相比,混交能促进红椎、黑木相思生长,但在混交模式下,随着红椎比例的减小、黑木相思比例的增大,红椎、黑木相思高径生长量明显降低。红椎耐阴,黑木相思喜阳,在生长习性上具有互补性,但二者均为速生树种,固碳能力强,对光照、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的竞争激烈。从不同混交模式下红椎、黑木相思林分胸径、树高的生长表现可以看出,二者间的混交比例存在一个最佳范围。通过优化其混交模式,3.5年生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较纯林提高22%~37%和48%~55%。

图1 不同混交模式红椎与黑木相思林分生长变化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树种不同混交模式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2.2 叶片养分含量变化

植株养分含量反映林木对环境养分因子的竞争性,与林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N、P、K是林木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从表1可以看出,3.5年生红椎纯林叶片全氮含量明显高于混交林,而随着混交中黑木相思比例增大,红椎叶片全氮含量明显降低,这可能与黑木相思超强的固氮能力有关。豆科的黑木相思对土壤中氮素的竞争力强,这说明在红椎混交林培育中,过高混交比例(>50%)的黑木相思由于会抑制红椎对氮素的吸收,从而导致红椎林分生长量下降。值得一提的是,混交模式下黑木相思叶片全氮含量随着自身混交比例增大、红椎混交比例降低而降低。红椎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氮含量较高的造林树种,通过极高氮输出性,在改善土壤肥力中作用明显。过高比例黑木相思抑制了红椎对氮素的吸收,导致红椎氮素含量下降,氮归还量减少,从而破坏了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中氮素养分循环,进而黑木相思养分含量随之下降,胸径生长量减少。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中核心关键营养元素,调控着磷、钾元素的吸收与代谢。因此,从表1中红椎、黑木相思叶片中磷、钾元素含量的变化看到了类似的趋势,即随着黑木相思混交比例增大、红椎混交比例减小,叶片磷钾元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体上,混交模式下7∶3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中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最高。

表1 不同混交模式红椎与黑木相思林分植株叶片养分含量 单位: g·kg-1

2.3 叶绿素及光合产物含量变化

叶绿素含量与植物光合能力大小直接相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供植物生长发育。而可溶性糖和淀粉作为最重要的两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反映林分固碳能力,是评价森林生态功能中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由表2可知,相较纯林,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中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明显偏高。其中,在7∶3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模式下,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较红椎、黑木相思纯林增加了60%~84%、85%~94%和64%~115%。这说明,混交能显著改善红椎、黑木相思林的光合能力,碳汇能力增强。

表2 不同混交模式红椎与黑木相思叶片叶绿素及光合产物含量 单位: g·kg-1

3 结论与讨论

人工纯林由于经营措施简单,在营林实践中广泛存在。但人工纯林普遍生长力不高,且生态安全问题隐患较大。营建混交林是提高人工林质量、改善生态平衡、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策略。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红椎、黑木相思林分发现,混交显著提升了红椎、黑木相思树高、胸径生长量,但考虑到树种间对环境条件的竞争性,其混交比例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试验供试5种混交模式中,以7红椎3黑木相思的比例按行状混交方式造林,林分高径生长量最大。

在混交树种选择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的生理特性,避免对立地因子激烈竞争导致林分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本研究中选择的红椎、黑木相思在光照条件上具有很高的互补性,前者耐阴,后者喜光。通过混交林营造,有效地避开了红椎纯林营建中由于需要遮阴而对坡位、坡向选择性较高的缺陷,较好地扩大了红椎的推广种植范围。红椎、黑木相思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强,对氮素均具有较高需求。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木相思作为一种超强的豆科固氮树种,其纯林叶片氮含量为30.3 g·kg,虽高于红椎(28.5 g·kg),但在7∶3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模式下,黑木相思叶片氮含量提高至36.8 g·kg,这反映了通过与红椎混交,由于红椎的高氮输出性,加快了养分循环,从而黑木相思叶片中氮含量增加。而红椎叶片中氮素含量又受黑木相思固氮性的影响,表现为纯林最高,然后随着黑木相思混交比例的增大而降低。但整体上,红椎纯林生长量明显低于混交林。这可能与混交提升了林分的光合能力有关。从混交林叶绿素及光合产物含量的变化看,7∶3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中,林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最高,这说明相较纯林,混交通过改善林分的光合能力,导致光合产物增加,林分生长量、固碳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通过与黑木相思混交能有效改善红椎林分生长质量,碳汇能力增强。在本试验供试5种混交模式中,以7红维3黑木相思混交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黑木纯林混交林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心中无戒堕深渊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2000平方米的爱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一场虚惊
黑木真二:不想只演日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