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探析

2022-10-24 07:17熊永礼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6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损失率信用风险

熊永礼

(广东湾区发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55)

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四项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要求2018年1月1日起在A+H股上市公司执行,2019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鉴于“预期信用损失法”首次在会计准则中提出,该模型的建立较为复杂,涉及企业风险管理,本文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结合实务予以探讨。

一、预期信用损失的含义

2017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损失准备是指按准则要求计量的金融资产、租赁应收款和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的准备,计量的金融资产的累计减值金额以及针对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的准备。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

预期信用损失的引入是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体系的突破,它将金融资产减值从“已发生损失”向金融风险理论中减值准备应包括“预期损失”靠拢,实现了从会计逻辑到金融逻辑的转变。旧准则中明确要求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为“已发生损失模型”,它是以未来现金流为基础,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融合了金融风险管理“时间”和“不确定性”的理念。新准则实施后,损失准备消化预期损失的风险抵补机制更加清晰和明确,企业的整体风险抵补水平和损失消化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二、预期信用质量判断

在计算减值时需要对金融资产的质量进行判断,新准则要求根据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状况,区分三种情况。

如果在报告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则应按照相当于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该金融工具的损失准备(阶段一)。

在每一报告日,如果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则应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该金融工具的损失准备(阶段二)。

对于在报告日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应当于基于该资产的账面总额与按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折现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量预期信用损失(阶段三)。

准则要求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依据的是违约风险的变化,而不是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化。从风险管理角度,也就是强调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客户本身还款能力,而不应过于强调第二还款来源,以此来评估金融工具在存续期内发生拖欠的风险变化。准则同时规定了一个可以推翻的假设:如果合同付款逾期超过30天,则表明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准则同时强调不能仅依赖于逾期天数等容易获取、同时标准比较客观的直接信息,而是要充分考虑前瞻性信息。

三、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基本原则。

一是通过评价一系列可能的结果而确定的无偏概率加权金额。

二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三是在无须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的情况下或获得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及可支持的信息。

准则强调预测预期信用损失必须是无偏估计,也就是最大可能估计,此估计指预期信用损失有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

计量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应当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即需要对合同现金流量和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折现率是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的重要参数。预期信用损失应当采用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实际利率或其近似值进行折现。对于所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应当采用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进行折现。

合理及可支持的信息是指在报告日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便可合理获得的信息。包括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信息。历史信息是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重要基准或基础,但同时应基于当前可观察数据对历史数据作出调整。

四、减值计提模型

新准则下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分为一般方法(预期信用损失)、简化方法和特殊规定。对于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企业可以采用一般方法和简化方法;对于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金融资产,准则规定了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一般方法: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的基本公式为:

未来12月内预期信用损失:

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主要包括的关键要素有:

违约概率(PD):是指在未来某个特定时期内债务人不能按照合同要求偿还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目前主流的方法为迁徙矩阵法。具体方式为:首先制定风险划分标准,明确违约定义;再统计每一年内从某一类(A)迁移到另外一类(B)的客户数量;最后将这个客户数量除以年初某一类(A)贷款数量总和,得到当年的迁徙概率;将归属于违约定义的类别合并计算,就得到合并后的迁徙违约概率;求得历年的迁徙矩阵后,将历年迁徙违约概率取平均值,得到评级迁徙矩阵;最终得到每个类别的违约概率。在计算时,风险划分得粗细、适用样本的期限长短、求平均迁徙矩阵时所用的权重标准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违约损失率(LGD):是指债务人如果发生违约将给造成的预期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

违约风险敞口(EAD):是指在未来某个违约时点的预期风险敞口,需要考虑在报告日后,所有预期的续约敞口变化情况,其中包括合同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应还本金和利息,以及相关债项未来支取的合理预期等。

(二)简化方法

预期信用损失的估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对于不具备内部评级体系、同时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准则“无须付出不当成本”的精神,建立复杂程度较低但符合准则要求的简化模型。

如准备矩阵来计算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企业可参照应收账款的历史信用损失经验来估计金融资产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矩阵可能会列明诸如取决于应收账款逾期天数的固定准备率,取决于主体客户群的多样性,若企业的历史信用损失经验表明不同的客户细分发生损失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则企业应进行分组,分组的标准包括地理区域、产品类型、客户评级、担保品或贸易信用保险以及客户的类型,以此在组合层面确定资产的损失率或计提比率。

损失率法基本步骤如下。

1.基于资产的信用风险特征(是否违约、贷款用途、贷款类型、剩余期限等)来区分资产。

2.获取不同资产组合12个月和整个存续期的损失率(在不同的观察点)。

(1) 构造评价矩阵,有m个待评价对象,有n个参与评价的指标,则有评价矩阵:x=[xij]m×n(i=1,2, ……,m;j=1,2, ……,n),其中:xij为第i个评价对象对第j个指标的特征值。

3.根据前瞻性信用做出调整。例如在香港上市的环球医疗公司在2021年做出如下披露:就不包含重要融资组成部分之应收款项而言,或当本集团采取实务中不调整重要融资组成部分之影响时,本集团于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时应用简化方法,故此,本集团并无追溯信贷风险变动,而是根据各报告日期之年限内预期信用损失确认亏损拨备。本集团已设立根据其过往信贷损失经验计算之拨备矩阵,并按债务人之特定前瞻性因素及经济环境做出调整。拨备率基于具有类似损失模式的各个客户群分组账龄。

(三)特殊方法

对于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金融资产,准则规定了特殊的处理方法。如应用现金流折现模型(DCF)。

开展DCF测试工作的基本流程为:首先预测现金流,其次选择折现率计算贴现值,最后得出损失准备金额。

DCF测试最重要的工作是预测现金流,通常对每笔金融资产以交易或凭证为单位进行测试,需要主观判断或预算,预测现金流包括第一还款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现金流包括:交易对手正常履约的现金流,保证人代偿的现金流,处置抵质押物产生的现金流,查封财产处置变现。相应的支撑材料包括:签订补充协议,交易对手的还款承诺,担保人的代偿协议,对抵质押物或查封财产有相应的权利主张,有一定法律手续,抵质押物或查封财产有可比公开市场报价或中介评估价等。以使预测现金流全面、客观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

实务中,通常对已经形成不良或已减值的金融资产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测算损失准备。例如香港上市公司国银租赁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如下:对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本集团主要以单项金融资产为基础,分析不同情形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包括所持担保物的可收回价值),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的现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五、实务案例

(一)海通证券公司在2021年年报披露预期信用损失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使用的关键输入值如下:

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

违约风险敞口(Exposure at Default,EAD)

如上所述,关键参数通常来源于本公司内部开发的风险计量模型和其他历史数据,且通过调整以反映概率加权的前瞻性信息。

违约概率PD为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违约可能性的估计值,是在某一时间点上进行估计。违约损失率LGD为违约产生的损失的估计值,乃基于到期合同现金流量与本公司预期收到金额之间的差额,同时考虑担保品的预期未来可回收现金流量。违约风险敞口EAD为在某未来违约日期风险敞口的估计值,考虑了报告日后风险敞口的预期变动,如本金和利息还款、预期从承诺融资协议提用的贷款。

公司采取以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敞口EAD三项关键风险指标为基础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用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金融工具的减值准备计量,三项指标的乘积即为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其中,违约概率PD是以内部或外部信用评级,或基于内部历史数据得出的迁徙率或滚动率为基础,经前瞻性调整后计量得到的。在评估违约损失率LGD时,公司充分考虑担保证券的预期处置周期和担保证券在预期处置周期内的价值波动影响,包括担保证券的可处置数量、日均交易量、流通受限条件、减持规则和历史波动性等因素,再考虑相关税费后得到担保证券的可回收现金流量。

公司的违约风险敞口EAD反映了假设各类金融工具在相应计量期间发生违约时的未付余额。针对第三阶段金融工具,公司全部采用单项减值测试方法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具体而言,公司根据单一项目的特定风险情况,在充分考虑债务人主体和担保证券标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可持续性状况、司法诉讼、减持限制、重大负面舆情、退市风险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评估担保证券的处置变现价值;同时结合债务人主体提供的其他补充增信资产的估值情况,综合评判债务人主体的预期可回收现金流量,折现后预期仍不足以覆盖其风险敞口的部分计入减值准备。

(二)简化方法案例

上市公司中国铁建在2021年年披露如下。

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减值:对于由收入准则规范的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本集团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对单项金额重大且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管理层基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客观证据并考虑前瞻性信息单独确定信用损失。对除上述之外的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本集团基于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不同组合,并采用减值矩阵确定信用损失,各组合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基于本集团的历史实际损失率并考虑前瞻性信息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涉及管理层的估计和判断,如重新估计结果与现有估计存在差异,该差异将会影响估计改变期间的利润和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的账面价值。

本年度,本集团根据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特定行业因素,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进行了调整,以确保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划分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客户面临的不同风险特征。

信用风险:除对单项金额重大且已发生信用减值的款项单独确定其信用损失外,本集团在组合基础上采用减值矩阵评估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本集团的应收账款涉及大量客户,客户类型和账龄信息可以反映这些客户对于应收账款的偿付能力。本集团依据不同类型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账款划分为若干组合,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各组合在不同账龄期间的历史实际损失率,通过进行回归分析确定部分经济指标如国家GDP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等与历史实际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预测未来经济指标确定预期损失率。除对单项金额重大且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合同资产和长期应收款单独确定其信用损失外,本集团依据不同类型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以历史实际损失率为基础,并考虑上述前瞻性信息进行调整后确定预期损失率和减值矩阵,以此评估合同资产和长期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本年度本集团根据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特定行业因素,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进行了调整,以确保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划分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客户面临的不同风险特征。

于2021年12月31日,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信用损失准备的应收账款情况如表1。

表1

(三)特殊方法案例

某融资租赁公司涉讼项目DCF模型如下表2。

表2

此模型下考虑乐观情形、中性情形、悲观情形的概率,通过不同时点的还款,用实际利率进行折现,再加权,与财务账上余额的差额则为计提的减值准备。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损失率信用风险
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
带有治疗函数及免疫损失率的SIRS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12部使用一年后最廉价转售车
2014~2015年冬季美国蜂群损失调查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