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特色疗法
——穴位埋线

2022-10-24 09:12高思婷冯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肝博士 2022年5期
关键词:瘦素酒精性经络

文 高思婷 冯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如果有人对你说,有一种中医疗法,每周或者每半月进行一次,不需要每天服药,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就能达到减重及改善脂肪肝的效果,你会相信吗?这就是“穴位埋线法”,在实际临床中,穴位埋线间隔周期长,刺激量更强且持久,每周或每半月复诊一次即可,对于现代社会中以快节奏生活的“打工人”是上乘之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除酒精及其他明确病因以外的一种肝脏代谢性应激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肪堆积,是肝硬化和肝癌的致病原因之一。中医理论认为,NAFLD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湿热疫毒或劳逸失常。针灸埋线治疗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穴位埋线到底是什么?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延伸和发展,通过“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其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形成针灸中“留针”的效果,使其对人体产生持续且温和的刺激,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具有疗效持续时间长、对人体危害轻等优势。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如何?

李永丰等取穴肝俞、脾俞足三里、中脘、天枢为基本穴位,辩证酌加章门(肝郁脾虚)、丰隆(湿浊内停)、膈俞(痰瘀互结)、阳陵泉(湿热蕴结),采用穴位埋线方式治疗 NAFLD 共 49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水飞蓟素胶囊,共治疗 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且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脂情况。黄鸿娜等在八 穴(上、次、中和下,左右共8个穴位)进行穴位埋线并联合祛瘀化浊汤治疗NASH 共 42 例,与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做对照,共治疗3个月,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且治疗组对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八髎穴埋线联合祛瘀化浊汤通过降低非酒精性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穴位埋线通过什么机制治疗脂肪肝?

研究发现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各种信号通路改善瘦素抵抗状态、改善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棕色脂肪的功能,从而实现治疗肥胖和脂肪肝的临床目的,但是对于穴位埋线的底层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揭开其作用的真相。

穴位埋线能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埋线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对疾病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穴位埋线能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的状态。其次,穴位埋线法可通过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血调和,经络通利,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中医理论认为NAFLD是因为长期饮酒、嗜食肥甘厚味等酿湿生热,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凝聚成痰,痰阻气滞,渐致血行不畅,脉络壅滞,痰浊与气血搏结于肝而成,穴位埋线疗法能增强新陈代谢的速度,加速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改善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针灸埋线?

NAFLD患者以腰腹部脂肪堆积居多,埋线所选的穴位以循行腹部的脾经和胃经为主,体现了“经络所通,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经典治疗法则。其中,天枢理气行滞,大橫通调脾气,二穴相配调动肠府气化,以利津液疏布,并可通调气机;梁门、滑肉门健脾益胃,运化脾土,调节胃肠功能;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二穴相配运健中州,祛除痰湿;水分利水泌浊,带脉约束诸经,气海温阳益气。

针灸埋线有哪些注意事项?

穴位埋线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肥胖及脂肪肝外,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肩颈酸痛、腰腿痛、肥胖、月经不调、失眠、哮喘等疾病。一般情况下,埋线时穴位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会自行消失。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由于埋线后的日常护理不当,可能会出现埋线部位的过敏、感染反应。患者应该注意遵照医生医嘱,做好埋线后的护理,埋线3天内避开埋线区域清水擦拭,尽量不淋浴,七天内避免游泳。另外,一定要在正规医院进行穴位埋线操作。

猜你喜欢
瘦素酒精性经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及Foxp3的表达
瘦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