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铜矿浮选药剂用量优化及技术应用探讨

2022-10-25 06:49程国柱李从尧
铜业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回收率矿石品位

程国柱,李从尧,张 鹏

(1.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5;2.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5)

1 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不少,但禀赋差、品位低、颗粒细、多金属共生复杂难处理,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原矿品位日趋降低,大量的矿石需要经过选矿加工才能利用,而且在入选矿石中难选矿石愈来愈多[1],矿产资源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率都较低[2]。

湖北某铜矿经过50多年的开采,露采资源早已消耗殆尽,已经全部转为井下开采,井下矿石随着多年的开采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矿体多,有III、IV和XI矿体;二是生产中段多,有-365、-425、-485、-545、-605、-665、 -725、-785等;三是供矿采场多,经初步估算有60多个。不同采场的矿石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当不同性质的矿石混合进入选矿流程后,分选难度大幅增加。据现场浮选操作员反映,今年矿石性质与往年有较大不同,在常规加药条件下,浮选前两槽不能有效形成泡沫层,浮选液面经常出现“翻花”现象,以致选矿指标波动大,同时起泡剂用量大幅上升。针对以上问题,对井下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2 矿石制备

2.1 矿样采集与加工

试样的代表性是决定试验研究工作有无价值的关键[3]。地质人员根据采场矿石储量分布及实际供矿生产情况,从井下10个采场采集生产矿样,并运送至选矿实验室。实验室对矿样进行加工,通过破碎、混匀、缩分,制成分析样、试验样和备份样。矿样加工流程见图1。

图1 矿样加工流程

2.2 矿样配制及性质

将10个采场矿样分别进行铜、铁品位化验分析,并按一定比例制成混合矿样,配矿方案如表1所示。配矿后,混合矿样含铜0.865%,含铁33.93%,与生产品位相近。铜物相结果见表2,硫化率为84.05%,其中次生铜含量达24.28%;氧化率为15.95%,其中结合率为4.28%。

表1 采场配矿方案

表2 铜物相结果 %

3 小型试验研究

试验规模按规定分为可选性试验、实验室小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等[4]。为了了解不同采场矿石的可选性,泡沫状态和混合矿分选情况,本次试验包括单采场矿石和多采场混合矿石实验室小型试验。

为了使矿石中有用矿物充分单体解离、粒度适合选别要求[5],又考虑到现场一段磨矿条件,试验确定磨矿细度为72%-200目,药剂为现场使用的捕收剂和起泡剂,磨矿设备采用XMQ-Φ240×90球磨机,粗扫为XF D-3L挂槽浮选机,精选为XFD-1L挂槽浮选机。浮选流程为一粗二扫一精,试验流程见图2。

图2 开路试验流程

3.1 单采场矿石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不同采场的矿石浮选现象和指标存在较大差异,有较多采场矿石粗选起泡困难,部分采场矿石的捕收剂用量由100g/t增加至170g/t,起泡剂用量由80g/t增加至170g/t时,粗选仍不能形成有效泡沫层,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表3 单采场矿石试验开路试验结果

(1)粗选不易起泡,亮绿色泡沫,矿浆难沉降过滤(如:5505、6018、6019、6602);

(2)粗选不易起泡,红(黑)色矿浆泡沫(如:5508、6010、9438);

(3)易起泡,红色矿浆泡沫、墨绿色泡沫(如:9334、9436、9432)。

将泡沫现象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发现第(1)种浮选现象,不论原矿品位高低,均可得到高品位精矿,回收率也较高;第(2)种浮选现象,铜精矿品位有高有低,指标波动较大;第(3)种浮选现象,铜精矿品位相对较低。

3.2 多采场混合矿石试验结果

3.2.1 药剂用量对比试验

从表4可知,在磨矿细度-200目为72%的条件下,当起泡剂用量为70g/t时,将捕收剂用量由100g/t提高至120g/t,铜精矿品位基本不变,粗选铜回收率提高了0.25%;当捕收剂用量为120g/t时,将起泡剂用量由70g/t提高至90g/t,铜精矿品位下降了0.81%,粗选铜回收率下降了0.02%。因此,推荐现场捕收剂用量为120g/t, 起泡剂用量为70g/t。

根据表4的浮选现象可知,三组试验的粗选泡沫层均较薄,扫选能形成稳定的泡沫,与上述单采场矿石试验观察到的泡沫现象相似。

表4 混合矿开路试验结果

3.2.2 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针对粗选泡沫层薄,增加起泡剂用量仍不见好转的情况,本次试验在起泡剂总用量70g/t,捕收剂总用量120g/t的条件下,将粗选捕收剂用量分别设置为60g/t、30g/t、10g/t进行对比,试验流程见图2,结果见表5。

表5 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从试验结果看,其他条件不变时,粗选捕收剂用量为60g/t时,粗精矿回收率为93.22%;粗选捕收剂用量为30g/t时,粗精矿回收率最高,达到93.98%;粗选捕收剂用量为10g/t时,粗精矿回收率为93.57%。因此,推荐试验2的药剂用量条件,捕收剂粗选用量30g/t、扫一用量60g/t、扫二用量30 g/t。

从浮选现象看,随着粗选捕收剂用量下降,粗选泡沫越来越丰富,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泡沫层。当粗选捕收剂用量降到10g/t时,泡沫开始由“实”变“虚”。经过分析可知,当大部分易浮的矿物同时浮起时,对药剂产生竞争吸附,造成药剂量不足;同时气泡吸附大量矿物时,气泡承载力不够,不能有效完成二次富集,使泡沫发生板结,不能形成稳定矿化泡沫层。适当降低粗选捕收剂用量后,使有用矿物有序上浮,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有利于粗选作业泡沫层的稳定性。

3.2.3 闭路试验

为考查中矿的影响[6],在磨矿细度-200目72%,起泡剂70g/t,捕收剂120g/t(第一点30g/t)条件下,进行了一粗一精二扫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品位20.18%、尾矿品位0.060%、选铜回收率为92.98%的选矿指标。试验流程见图3,结果见表6。

图3 闭路试验流程

表6 闭路试验结果

4 生产应用

4.1 生产现状

现场浮选工艺为二粗二扫一精流程,粗选I(前两槽)直接得出精矿1,粗选II通过精选后得出精矿2,与精矿1合并为最终精矿,扫选泡沫循序返回。自2020年7月以来,现场浮选现象发生较大变化,具体表现为:粗选I泡沫层不稳定,“翻花”现象严重,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指标波动较大。同时,现场起泡剂用量大幅上升,7、8、9月起泡剂用量单耗分别为88g/t、93g/t、86g/t,与计划用量70g/t相比,严重超标。

4.2 生产调试

由于现场泡沫现象与小型试验泡沫现象相似,所以直接将小型试验成果应用于生产现场,2020年9月下旬对粗选I捕收剂用量进行了生产调试,现场加药条件和调试结果见表7。

表7 现场粗选用量调试结果

由表7可知,当粗选I捕收剂用量为38~43g/t,铜 精 矿 品 位18.68%~22.16%,选 铜 回 收 率88.17%~90.60%;当粗选I捕收剂用量为18~22g/t,铜 精 矿 品 位19.95%~20.78%,选 铜 回 收 率92.57%~93.06%;当粗选捕I收剂用量调整至38g/t后,粗选I泡沫层不能形成稳定泡沫层,回收率仅为89.46%。

在现场调试过程中,现场浮选泡沫更能解释试验现象,当粗选I捕收剂用量较高时,泡沫层出现板结压槽现象,当开大风量或提高浮选液面时,又出现“翻花”和刮泡带浆现象;适当降低粗选I捕收剂用量时,泡沫层逐渐由薄变厚,液面“翻花”现象逐渐消失,并能形成稳定的泡沫层。

4.3 生产应用

后期生产中针对该类型的矿石,将粗选I捕收剂用量由45g/t调整至20g/t,现场浮选现象明显改观:浮选液面稳定,前两槽无“翻花”现象,泡沫层丰厚致密稳定,粗选至扫选层次感分明,为浮选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由表8可知,调整后,选铜回收率由92.17%提高至92.86%,提高了0.69%;起泡剂单耗由87g/t下降至69g/t,降低了18 g/t,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表8 药剂用量调整前后指标对比

5 结论

(1)针对起泡效果差的矿石,在总药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粗选捕收剂用量,使有用矿物有序上浮,避免了大量易浮矿物对药剂的竞争吸附,消除了气泡承载力不够,泡沫板结现象,有利于改善矿化泡沫层的稳定性。

(2)通过降低粗选I捕收剂用量,彻底解决了浮选前两槽不起泡、翻花等问题。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将粗选I捕收剂用量由45g/t调整至20g/t,浮选泡沫稳定,层次感分明,选铜回收率提高0.69%,起泡剂单耗降低18g/t,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3)对于其他硫化矿,特别是原矿品位高、比重大、较易浮矿物(如黄铁矿、方铅矿),在浮选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粗选矿化泡沫层不稳定,泡沫板结现象。在现场操作调整时,上述药剂用量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回收率矿石品位
两块矿石
矿kuànɡ石矿石多美丽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奶粉中ARA和DHA的加标回收率研究
浮选尾矿再回收工艺流程优化改造生产实践
促进剂对回收镍电解阳极泥中硫的影响研究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点石成金
求职第一关:把品位穿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