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对南充农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2022-10-25 13:06鲜铁军蒲春雷刘怡欣李元刚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洪涝抗灾南充市

丁 攀,鲜铁军,蒲春雷,刘怡欣,李元刚,王 毅

(1.四川省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气象局,四川 南充 637000;3.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充 637000;4.四川省蓬安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蓬安 637800)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主要发生于夏季,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常给农业造成较大损失。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各类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对此,南充市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定了相应对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通过近年来南充农业气象灾害灾情调度情况,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总结了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对进一步搞好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1 南充市农业气象灾害调度情况

2019~2021年的农业灾情行业调度数据表明(表1),对南充市农业威胁较大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其中尤以洪涝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分别占2019年~2021年农业经济总损失的100%、67.9%和94.9%。从年度来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越来越大。如2020年7月21日20时至22日7时南充市营山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全县35个雨情监测站点,有12个超过100mm,最高降雨量达到227.9mm,导致该县多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农业经济损失5000万元。2021年8月7日3时至8日17时,全市出现区域暴雨天气过程,38个气象监测站点有16个超过100 mm,6个超过250mm,最高降雨量达557.6mm,最大小时雨强为102.4mm,均为历史极值,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近亿元。2021年10月5~7日,受上游强降雨影响,嘉陵江水位暴涨,经历了1981年以来最大的洪峰,造成多个乡镇受灾,农林牧渔业损失4000万元。从行业来看,种植业遭受的损失明显高于畜牧业和水产业,分别占2019~2021年农业经济总损失的100%、88.6%和81.3%,种植业中又以农作物和基础设施受损最为严重,占2019~2021年种植业经济总损失的83.3%、95.7%和90.0%,究其原因是近年来畜牧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化的养殖场在选址上就已对防御洪涝等灾害有了充分考虑,而种植业中的农作物和基础设施对强降雨造成的洪涝等次生灾害防御能力极差,加之蔬菜基地多临江、临河建设,如遇洪涝损失极大。

表1 南充市2019~2021年农业气象灾害损失 单位:亿元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气候原因独特

南充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南充夏半年(5~10月)雨水集中旱涝并存,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南充夏半年主要受暖湿气流的影响,雨水多而集中,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夏半年平均降水量780~887mm,占年总降水量的83%左右,最多达1554mm。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是南充著名的“两个降雨高峰期”,历史上特大的洪涝都发生着两个降雨高峰期之间。南充夏季又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在副高的控制下,南充夏旱、伏旱不仅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而且危害重,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暴雨洪涝、高温干旱是南充影响最大、危害最重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2 农业抗灾能力弱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在气象灾害面前的防御手段仍主要依靠农田水利设施,而近年来的突发极端天气尤其是暴雨洪涝均远远超过农田水利设施设防标准,加之长期以来的重修建轻管护思想,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超限服役导致抗灾能力减弱,一旦遭受暴雨洪涝往往损毁严重,而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导致未能及时进行修补,造成“新伤叠旧疤”,进一步削弱了抗灾能力,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在面对气象灾害前的损失。据调查农田水利设施往往存在以下原因导致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一是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如提灌站等因缺乏管护资金导致没有管护维修而无法正常运行。二是部分田间蓄水池因各种原因出现漏水,或维修不彻底导致维修后依然不能满足储水需求。三是水渠涵洞堵塞导致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3 种粮农户抗灾减灾投入意愿低

随着农业市场化发展,农户在抗灾减灾中已越来越考虑投入效益比,尤其是在劳动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在粮价低迷种粮效益不高的情况下,种粮农户在抗灾减灾中不愿过多投入。许多抗(减)灾技术措施由于成本原因而导致部分农户不愿实施,如遭遇旱灾时使用100kW抽水泵抽水,需投入抽水抗旱电费47元/667m2,但据测算,南方农民种水稻,直接成本约需1380元,按中晚稻最低收购价计算,每667m2利润144元,抗灾投入过大会极大的影响种植利润,在两相对比之下对抽水抗旱积极性不高,其他如洪涝后的洗苗扶苗、玉米成熟期遇水淹后剥除苞叶等技术措施都因成本而导致难以推广。在2021年冬至2022年春期间应对拉尼娜时,经济作物种植农户尤其是晚熟柑橘种植户对低温天气的防御措施落实情况就明显好于种粮农户,受到的影响也远小于种粮农户。

2.4 农业气象风险预警尚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国家将粮食安全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但传统的聚焦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与关键农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预报预警服务的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合作模式,以及目前农业气象预警只能达到县域一级的精准度,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下,已难以满足当前农业防灾减灾需求。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领导,以民为先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在南充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汛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抗灾救灾的首要目标,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在防灾减灾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减少群众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凡遇重大灾情,南充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均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区域指挥救灾工作,对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单位和个人,市委、市政府均给予了表彰奖励。

3.2 制订预案,科学应灾

面对极端天气增多的情况,为高效有序应对极端强降雨造成的农业巨灾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南充市政府先后印发《南充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南充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南充市暴雨洪涝巨灾应急预案(试行)》《南充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南充市农业农村局也在2021年制订印发《南充市农业应对暴雨洪涝巨灾预案(试行)》,明确了工作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组织指挥和技术支撑体系。

3.3 加强联系,以信避灾

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应急、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南充市气象局每年向相关单位发函要求各单位提供接收气象预警信息人员和联系方式,确保及时发送气象预警信息,对重大灾害预警则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与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各单位接收责任人收到预警信息后利用现代媒体方式及时转发,便于影响区域农户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减少灾害损失。严格执行灾情汇总审核制度,建立了农业灾情调度工作QQ群,安排了节假日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及时、规范地收集和上报灾情。

3.4 加强指导,以技治灾

一是积极开展灾害天气预测预警,及时发布雨情通报。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南充市气象台分别发布气象预警信息19条、20条和23条,发布雨情通报10条、12条和14条,为准确掌握受灾区域和估测受灾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开展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抗灾能力。近年来,南充市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于2018年、2020年召开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获得省2018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水利项目”第一名,市水务局获得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先进集体。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效控灌面积2400km2,占总灌溉面积的52.6%,高标准农田2933km2,占总面积的64.3%。预计到2030年,地处川东北干旱地带的南充,有望改变“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三是针对不同气象灾害提前制订抗灾减灾措施并下发给种养户。灾后组织工作组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指导,通过落实抽水灌溉、清沟理渠、排涝降渍、洗苗扶苗、追肥管理、防病治病等救灾措施,搞好恢复生产工作。为应对拉尼娜带来的灾害天气,组织科技人员提早开展调研会商,形成了应对预案,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四是根据受灾区域需求协调农资调拨货源,满足灾后生产需求。针对以汛为主的气象灾害,在入汛前指导农资经营户加强物质储备,灾后积极协调货源,满足灾后生产需求。

4 建议

4.1 统筹规划,强化避抗减救能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在工作中要做好统筹规划,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救轻防避思想,要立足于防,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摸清情况,定好预案,落实相关工作;要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治理,不能及时治理的也要制定整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要牢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平时就要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尤其是沟渠塘堰的修缮清理工作,预判发生旱情的地区要积极储备抗旱水源,改善引水条件,保障抗旱应急用水,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遭遇灾情时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减少灾情损失。

4.2 因地制宜,提高灾害防御标准

我国地域辽阔,各种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危害程度、应对措施不尽相同,如夏季东北地区防汛抗旱两手抓,重点是防夏伏旱,黄淮海地区重点防局部内涝,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高温热害,华南地区防台风保安全,西南西北地区则重点是防汛抗旱。针对当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科学分析,精准识别易受气象灾害影响区域,采取争对性的措施,要立足抗大旱、防大汛、救大灾,对粮食作物主产区和易受气象灾害影响区域的的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要适当提高灾害防御标准,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4.3 粮安为重,提升种粮农户积极性

粮食生产事关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平衡账,要把防灾减灾作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重要内容,把责任压实,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尤其是在当前种粮效益偏低,世界粮食安全危机加剧的情况下,更要进一步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户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的抗(减)灾补贴力度,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在工作中要做到避防救并重,提高抗(减)灾积极性,确保“应种尽种,应收尽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4.4 精细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灾害性天气往往具有移动性、跨区域等特点,为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防灾减灾,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会商,做好灾害监测预警;要调度储备好救灾种子、抗旱排涝机具等物资,着眼长远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和队伍建设,健全机制体系,提升抗灾能力;要充分发挥专家和农技人员作用,加强抗灾救灾技术指导,要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便于推广的措施;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到户、防御措施到田的服务。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和受灾区域要科学分析,精准定位,对可能遭受气象灾害危害区域内的农户及农业生产主体要及时准确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措施,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猜你喜欢
洪涝抗灾南充市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近54 年贵州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有惊无险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
田间趣事
Analyze the Limitations of Study the Oral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印尼海啸已致数百人死亡
呼伦贝尔2016年年度气候变化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