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Mg/Si质量比对6000系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2022-10-26 02:59李恩波陆宏韬王力颢周广宇杨武迪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晶间腐蚀晶界时效

李恩波,陆宏韬,樊 晨,王力颢,周 朋,王 渊,周广宇,杨武迪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辽阳 111003)

汽车制造行业为降低能源消耗继而将汽车轻量化作为首要目标,铝合金因其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和可加工性好等优点[1-3],已成为理想的轻量化材料。6000系铝合金为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可以通过固溶、淬火和人工时效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合金的强化效果,并以Mg2Si过渡相为主要强化相[4-5]。

合金的组织结构决定其性能,然而合金组织结构与其合金成分(主要是Mg/Si的质量比)及时效工艺密切相关[6]。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Mg/Si质量比的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析出第二相的种类、尺寸、数量及分布的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时效制度,以保证铝合金制品的最终性能。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取了Mg含量一定,Mg/Si含量比不同的三种合金A、B、C,其化学成分见表1。合金铸锭均匀化处理后,在2750T挤压机上进行挤压加工,挤压生产的主要参数为:铸锭加热温度480 ℃,挤压系数33.2,挤压速度6 m/min。

表1 合金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三种合金采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560 ℃固溶保温1 h后水淬,水温为室温;为避免停放效应造成的不良影响,合金需立即转移至时效炉内进行人工时效,175 ℃时效保温0~20 h。

1.2 试验方法

采用FV-810维氏显微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试验力为10 kgf,加载时间为15 s,每个试样测试五点取平均值;采用SMP-10涡流电导仪进行电导率测试,每个试样测试不少于三次;使用57 g/L NaCl+10 g/L H2O2混合液进行晶间腐蚀试验,试验温度为35 ℃,试验时间为6 h;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腐蚀形貌,并测量其腐蚀深度。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维氏硬度

图1为三种合金随时效时间变化的时效硬化曲线。由图1可知,三种合金的硬度变化趋势相似,曲线均分为四个阶段,即快速上升、缓慢上升、平稳达到峰值和缓慢下降阶段。在时效保温2 h内,A合金的硬度值上升最快,时效2 h时硬度达到了90 HV以上,在6 h时硬度达到峰值98.7 HV。B合金的Mg/Si质量比较A合金的大,在时效保温2 h内,硬度上升的速度低于A合金,在7 h左右达到硬度峰值97.7 HV。由此可知,合金的Mg/Si质量比为1.00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Si含量对合金的强化效果不太明显。C合金的整体硬度值都低于A合金和B合金,在9 h左右达到硬度峰值,这与C合金内Mg和Si总含量小有关。此外,在过时效阶段,A合金的硬度下降速率较B合金的快,在时效时间延长至11 h后,B合金的硬度值超过了A合金,说明合金性能的热稳定性可能与合金中Mg/Si质量比有关。

图1 三种合金时效硬化曲线

2.2 电导率

电导率可以用来表征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的优劣,电导率越大,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越好,反之亦然[7]。图2为三种合金的电导率随时效时间的变化曲线,均呈现出快速上升阶段、平稳阶段和再缓慢上升阶段。A合金初始电导率为46.1%IACS,在时效初期,A合金的电导率快速上升,时效时间为6 h时,A合金电导率达到峰值为49.1%IACS;之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变化很小;当时效时间延长至12 h后,电导率缓慢上升。B合金电导率变化曲线的斜率要比A合金的小,初始电导率为46.3%IACS,峰值时效时合金电导率为49.3%IACS。C合金初始电导率为46.6%IACS,峰值时效时合金电导率为49.7%IACS。由此可见,合金内Mg含量一定时,随着Mg/Si质量比增大,峰值时效后合金的电导率增加,且变化速率变缓慢。

(a)A合金;(b)B合金;(c)C合金

2.3 晶间腐蚀

图3为三种合金欠时效、峰时效和过时效的晶间腐蚀形貌,表2为三种合金晶间腐蚀最大深度的等级表。由图3和表2可知,与不同Mg/Si质量比对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影响相比,时效制度对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更大。A合金在欠时效时,晶间腐蚀深度较小为111.71 μm;峰时效时,合金腐蚀范围扩大,腐蚀程度较为严重,最大深度为234.78 μm,有较大的腐蚀倾向性;过时效后,合金的腐蚀程度较峰时效时明显减弱,最大深度为171.18 μm。B和C合金晶间腐蚀深度的变化与A合金相似,峰时效时,合金晶间腐蚀深度较大,有较大的腐蚀倾向性;欠时效时,合金具有较好耐腐蚀性。铝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由强到弱顺序为:欠时效>过时效>峰时效。

(a)A合金,欠时效;(b)A合金,峰时效;(c)A合金,过时效;(d)B合金,欠时效;(e)B合金,峰时效;(f)B合金,过时效;(g)C合金,欠时效;(h)C合金,峰时效;(i)C合金,过时效

表2 三种合金晶间腐蚀等级表

2.4 分析

6000系铝合金时效析出序列一般为:首先形成Si原子团簇,随后Mg和Si原子不断扩散到团簇位置,在<100>Al上形成完全共格的GP区;随后形成完全共格的β″相,在时效后期沉淀析出半共格的β′相,最终形成不共格的稳定β相[8-9]。沉淀析出的强化相中,β″相的强化效果最好,其次为β′相,效果较差的为稳定β相[9]。时效初期,合金基体内以GP区为主,共格使基体产生晶格畸变,产生了很大的弹性应变场,阻碍位错运动,合金的硬度提高。随着Mg和Si进一步簇集,形成的β″相使晶格畸变程度进一步增大,形成的应力场更强;当β″相长大到一定尺寸后,在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应力场连成一片,此时合金硬度达到峰值。A合金中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大,其析出相的形核驱动力越大,合金达到峰值硬度所需的时间也越短。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形成的β′相减弱了基体的畸变程度,对位错阻碍作用也随着减少,合金的硬度也随之下降。

合金固溶淬火后,被固溶的溶质原子形成了置换固溶体或间隙固溶体,引起了基体晶格畸变,增加了自由电子的散射作用,使合金电阻率增大[10]。因此时效初始时合金的电导率偏低,A合金内溶质原子质量分数大,造成的基体畸变程度也增大,时效初始时电导率小。时效初期,随着溶质原子不断的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沉淀析出,形成强化相,基体的过饱和度逐渐下降,强化相析出的驱动力也逐渐下降,析出速度减小,故合金的电导率变化缓慢;时效过程中,基体中溶质原子含量一直降低,对自由电子的散射作用在减弱,平均自由程增加,故合金的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晶间腐蚀是指沿着晶粒晶界或相邻区域向晶粒内部扩展的腐蚀,晶间腐蚀会使晶粒间失去结合力,使合金强度丧失,而合金表面却无任何变化,因此其危害性很大[11-12]。6000系铝合金时效沉淀析出的Mg2Si相的电极电位高于纯铝的电极电位,而相邻的晶界无沉淀区属于溶质原子贫化区,其电极电位较低,存在的电位差为晶间腐蚀提供了驱动力[13]。峰时效时,析出相在晶界上大量析出,呈连续分布,在腐蚀微电池中充当阴极,形成了一个阴极连续的腐蚀通道,而相邻的晶界无沉淀区充当阳极,晶界无沉淀区被快速溶解,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晶间腐蚀。在欠时效阶段,晶界上的析出相较少,析出相的间距较大,无晶界、无沉淀区;同时基体内含有较多的溶质原子,其电极电位也较大,与晶界上的析出相的电位差小,形成的腐蚀威电池较弱,故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较好。在过时效阶段,析出相粗化,间距增大,形成不连续的阴极,不连续的阴极会在局部产生腐蚀,但很难向晶界内部扩展,故过时效的耐腐蚀性要高于峰时效。

3 结论

1)当6000系铝合金的Mg/Si质量比为1.00时,在此基础上增加Si含量对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不明显,同时时效强化的热稳定性可能与合金内Mg/Si质量比有关;

2)Mg含量一定时,随着Mg/Si质量比增大,合金的电导率增加,但变化速率变缓慢;

3)时效制度对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由强到弱顺序为:欠时效>过时效>峰时效。

猜你喜欢
晶间腐蚀晶界时效
7B04铝合金特殊用途板材的热处理技术研究
基于截断球状模型的Fe扭转晶界的能量计算
运动晶界与调幅分解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场法研究*
预时效对6005A铝合金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性能的影响
Ca 对氧化铝晶界处氧空位扩散的活化机理
不同取向7020铝合金试样的晶间腐蚀机理研究
溶质元素晶界偏聚行为的研究现状
SUS630不锈钢
690TT传热管和I-800传热管晶间腐蚀试验研究
低Cu含量Al-Mg-Si-Cu合金的T78双级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