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中的有效应用

2022-10-27 09:03乐陵市融媒体中心孟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2期
关键词:视音频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乐陵市融媒体中心:孟波

随着我国对5G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各领域行业纷纷加入到探索5G技术融合发展的队伍中。纵观现阶段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原有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用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亟需借助5G技术进行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1.5G技术概述

1.1 概念分析

5G技术是指第五代通信技术,作为4G技术的延伸与创新,5G技术显著提升传输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以更低成本来支撑大规模设备有效连接与容量增设,并通过对最新蜂窝移动技术的应用来促进通信环境的优化。同时,5G技术能够做到对网络全面融合,以统一标准进行融合过程的规范,并为人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提供支撑。

1.2 特点分析

立足于民众角度而言,5G的实现以网速的显著增快为主要特点,4G技术应用可为LTE峰值传输100m/s的实现提供支撑,而5G技术应用则将传输峰值提升至10G/s,意味着民众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下载、浏览等任务。立足于专业角度而言,5G技术实现带宽、容量、速率的显著优化。同时,依托于超密站点布设,在保证基站布置符合预期密度的前提下,能够以5G技术来支撑大数据的超远距离传输。相较于4G环境的创设,5G环境下通信服务的提供可实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全面满足,通过业务与网络深度融合来促进通信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以服务能力为例,5G技术应用可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依托于网络开放与无线接入来增设网络重构、网络切片以及MEC等服务,以往网络系统与业务分离的状态在MEC应用的基础上得以转变,可为用户提供更优的计算业务与数据缓存服务,并以信息化服务平台来取代以往网络接入。

2.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中5G技术应用

2.1 广播电视业务丰富

基于5G技术的发展,促使广播电视业务实现5G技术与ITU-R技术的融合应用,在保留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以多元化业务状态进行信息传播,并为基础业务系统的革新转变提供支撑。以移动视频业务为例,以往移动视频业务开展受到传输限制等方面的影响,频繁出现视频卡顿、时空延迟、画面不清晰等问题,并且因传输速率较差而影响到用户体验感。而借助5G技术有效应用,在有效规避移动视频业务出现以上问题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服务。得益于5G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可依据5G技术特点进行相关工作形态的多样化开通,并构建以5G为核心的组播与广播业务。同时,5G技术为4K/8K高清播放的实现提供支撑。目前,我国对基于5G的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以蜂窝型技术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构建,通过点到点单线传播为广播式传播的实现提供保障,并促进视频内容得到全面且高效的分发。以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构建为前提,可通过热门视频信息的有效分发来满足民众实际需求,并实现对数据传输压力的有效缩减。

2.2 移动云采编系统构建

基于5G技术的深度应用,集成云服务化、虚拟化等技术部署来实现云服务器,通过对云制作平台的构建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在全面融合5G技术背景下,形成契合广播电视发展需求的云采编生产模式,为节目在线采编形式的创新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云采编系统的构建结合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析,增设如存储管理、信号输入等功能。另外,云采编系统在5G网络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相关人员可利用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PAD等设备实现对后台服务的有效访问。依托于对代码码率、节目源码率制作,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符合预期要求。

2.3 远程直播

随着民众对广播电视节目提出更多要求,远程直播的实现已经成为提高观众依赖度的关键手段之一。为保证远程直播能够契合民众差异化的访问内容、访问形式,需依据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现状进行针对性技术形式的合理选择。即在应用5G技术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数据链路的创造做到为直播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实时化、多元化传输,并以平台为载体实现为用户有效传输节目内容,以确保用户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此外,广播电视领域与5G技术的融合发展,也是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优化与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可为节目效果的有效营造提供支撑。

2.4 VR、AR广播实现

目前广播电视领域对VR广播的研究逐渐加大重视度,主要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真实环境的模拟创造,引导用户以身临其境的形式来获取所需信息内容,在为用户营造真实体验的同时,以VR广播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对用户的吸引力。而在VR广播营造过程中,5G技术的结合应用如虎添翼,可在为用户营造更为震撼、真实场景环境的同时,通过观看体验的创新来提升用户粘度。同时,5G技术应用为AR广播中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对接提供支撑。依托于专用设备的穿戴,用户可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获取所需的广播信息内容。在广播信息传输过程中,5G技术融合应用能够为信息传输质量的优化提供保障,并做到在AR、VR广播信息的传播思虑控制在10Mhpa以上。

在VR广播应用过程中,可借助5G技术实现对视频内容的全景化呈现,并以超高清分辨率来保证用户的观看效果。同时,5G技术可促进VR切换制作的占率与码率的提升,有效解决以往VR视频观看时用户产生不适的问题。

2.5 紧急广播系统优化

不同于其它广播电视业务,紧急广播的应用通常需以紧急事件、特大事件的发生为前提。而受限于以往网络运行体制的影响,数据传输速率无法满足紧急广播传输需求,使得紧急信息的传达受到较大限制。并且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信息服务在大量网络数据的影响下出现负荷过大问题,甚至会增大系统崩溃现象的发生概率。而借助5G技术应用,促使以往紧急广播受到的限制得以有效解决,相关紧急信息可通过5G技术来实现高效、及时传输。且信息传输可增设视频信息、多媒体数据、文本信息等渠道,以确保紧急广播可发挥出最大作用。

2.6 广播电视超级高清视音频实现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要想实现长远、创新发展,需要以超级高清视音频的实现为前提。为此需结合以下技术应用,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音频信息内容:

(1)5G+4K技术。基带信号可依托于编码器应用来实现数字压缩,数字信号可借助HEVC编码协议进行规范,并在5G室外宏基站、终端无线设备分布的前提下实现有效传输。以IP矩阵应用为前提下利用接收端解码进行设备分发,实现以AP信号或基带信号为基准进行后续节目的有效解码与高质量质量,确保在5G网络中维持4K超高清视音频的有效传输。在明确广播电视塔规定、5G终端构建要求、画质测试结果的前提下,可将40M、60M作为5G+4K实现的传输码设定基准。

(2)5G+8K传输技术。现阶段广播电视领域对8K超高清视音频的传输提出更高要求,需在全面优化5G技术应用的前提下,结合画面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可行性传输方案的优化编制。鉴于此,可结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的分析,将4K编码模块的设置数量控制在4个左右,其模块以4K编码芯片作为主要器件,能够实现以较高性能俩支撑HEVC编码算法的运行。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基于5G技术的有效应用,可是对广播电视8K超高清音视频信号的多地区、多点有效传输,且数据量传输支持160、240、320Mbps等规模,做到以5G网络构建为前提来支撑8K直播信号的稳定传输。

(3)5G网络切片技术。基于5G网络技术在我国各领域行业中的逐渐普及,未来超高清传输极易在各业务资源抢占的影响下受到限制。鉴于此,需借助5G网络切片技术来提升超高清视音频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避免因数据传输不稳定而影响到用户体验度。

(4)便携式移动直播系统。5G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移动直播系统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相较于固定直播系统应用,便携式移动直播系统的构建在灵活性、便捷性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而要想借助便携式移动直播系统来促进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创新,需基于5G网络构建来集成应用数据加密、背包设备、链路捆绑传输、内容纠错等技术,以确保超高清视音频内容能够在移动直播系统中得到稳定传输。同时,还需注意移动直播系统在基站切换之间的平滑性、稳定性保证,通过实时传播的实现来提高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满意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行业能否实现创新、升级发展受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用的直接影响。鉴于此,需在充分把握5G技术优势与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与5G技术的融合应用来促进节目内容、形式的创新,并通过对节目内容传输质量的把控来提高用户体验度,实现以5G技术为支撑来促进广播电视领域的创新发展,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够符合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猜你喜欢
视音频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我国首个超高清视音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沪启动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交大共建超高清视音频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媒体视音频线上版权登记正式开通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