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措施对老年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2-10-27 01:49崔孟姗解思罗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围术直肠癌保温

崔孟姗 解思 罗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辽宁 沈阳 110000)

直肠癌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1〕,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且由于该疾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其中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目前已逐步成为国内外治疗的标准术式〔2〕。而为了更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的预后效果,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有资料显示〔3〕,腹腔镜手术中实施术中保温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体温,有利于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本文拟分析术中保温措施对老年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对照组(60例)行常规处理,研究组(60例)行术中保温措施。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4±2.80)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5.21±0.97)kg/m2,TNM分期:Ⅱ期48例,Ⅲ期12例;研究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8.29±3.43)岁,平均BMI(25.38±0.86)kg/m2,TNM分期:Ⅱ期50例,Ⅲ期1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入选标准:符合直肠癌的诊断标准〔4〕;年龄≥60周岁;TNM分期在Ⅱ~Ⅲ期;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意识清醒,有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临床资料齐全、完整;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术中行预防性造瘘或中转开腹;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心、肝、肺、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疾病;腹腔转移、远处器官转移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1.2方法 患者入室后,予以常规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然后采用电子耳温计由鼓膜获取患者的体温,并予以氧气吸入4 L/min。麻醉后,经鼻咽腔将监护仪温度探头插入,获取患者的核心体温。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维持室内温度为22~24℃,不采用其他措施。研究组实施术中保温措施:在手术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若体温下降,需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术前应尽快完成消毒工作,减少机体大面积暴露时间;术中应加强保暖,必要时可采用空气加热器、变温毯等。冬天,可维持室温28~30℃,手术开始后,维持室温25℃;还可对输入机体的静脉液加温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后5、30、60 min及术毕对比体温;检测术前、术毕4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对比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寒战、恶心呕吐、感染等;统计护理满意度〔6,7〕: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体温比较 术后5、30、60及术毕,研究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体温比较

2.2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PT、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4 h,两组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2.3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13.88±1.71)、(19.93±3.35)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2.21)、(22.10±4.42)min;t=4.16、3.03,均P=0.00〕。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围术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例(6.67%);寒战1例、恶心呕吐2例、切口感染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20.00%);寒战4例、恶心呕吐6例;切口感染2例;χ2=4.62,P=0.03〕。

2.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59例(98.33%);非常满意46例、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3例(88.33%);非常满意29例、满意24例、不满意7例;χ2=4.82,P=0.03〕。

3 讨 论

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5位,其中60%以上为直肠癌〔8〕。目前,临床医师对于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根治性手术为核心。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直肠癌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患者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因此,围术期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9〕。

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可将体温控制在合理水平(约37℃),而当机体受到手术、麻醉影响时,可导致机体产热能力下降,血管扩张,且手术室温度较低,患者体温会随手术的时间而逐渐降低,导致术中低体温出现〔10〕。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较长时间的低体温可导致机体中枢调节异常,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发生寒战,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11〕。虽然术中低体温可减少机体代谢,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若患者体温持续低于正常水平,还可增加术后出血量增多、凝血功能异常、呼吸抑制、麻醉苏醒延迟、切口感染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2~15〕。而Ismail等〔16〕研究表明,体温低于36℃会增加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但不会增加呕吐的发生率。姜晓敏〔17〕研究也证实,低体温可改变机体血流动力学,抑制胶原合成,增加蛋白质消耗,从而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Cui等〔18〕研究也表明,与常温组相比,胃肠道手术中低体温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而急性肾损伤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而低体温本质上是机体手术顺应性的应激调节行为,可有效降低组织器官代谢率,但也会累及肝脏功能,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凝血因子分泌异常,增加术中出血风险〔19〕。石晓玲等〔20〕研究表明,术中合理控温有利于患者止血速率加快,并改善凝血功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术中保温措施可有效改善老年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凝血功能。

综上,术中保温措施可有效保持老年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体温,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围术直肠癌保温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价值体会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能“保温”的雪
补充维生素D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保温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