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呕病房工作模式应用对老年肿瘤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2022-10-27 01:50彭春艳郭守俊赵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恶心医务人员依从性

彭春艳 郭守俊 赵娟

(赣州市肿瘤医院 1内科一区,江西 赣州 341000;2门诊部心理咨询室)

超过60%的癌症患者出现慢性恶心和呕吐〔1〕。癌症患者出现呕吐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阿片类药物、胃排空延迟、机械性肠梗阻、颅内压升高、前庭功能障碍、代谢问题、焦虑和(或)抑郁等〔2〕。慢性恶心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并引起并发症,如厌食症和疲劳,功能状态受损,生活质量下降。此外,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和呕吐可能继发于患者的治疗,如化疗和(或)放疗,并可能在治疗后持续数周〔3〕。尽管癌症治疗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但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仍是化疗最令人痛苦和使人衰弱的不良反应之一〔4〕。如果不进行治疗,恶心呕吐可能影响60%~80%的癌症患者与过早停止治疗、生活质量下降、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有关,最终降低治疗成功率,增加了成本〔5〕。本研究拟分析无呕病房工作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300例。纳入标准:(1)符合肺癌、乳腺癌、胃癌诊断标准;(2)患者接受第1个疗程化疗;(3)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认知、情绪问题;(2)肿瘤已转移或肠梗阻者;(3)患有肠胃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止吐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无呕病房工作模式。无呕病房工作模式:(1)组建专业团队,包含科室主任、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在第1次化疗前24 h内,对组内成员进行呕吐对应知识、注意事项的讲解;评估患者发生呕吐的可能性;制定预防解决方案。科室主任明确组内各医务工作者所负责的工作,并按时考核各位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第1次治疗后48 h医务人员进行电话随访,第2次治疗前立即进行面对面检查,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解决方案。

1.3观察指标 恶心呕吐分级:采用数值评定量表评估,恶心分为0~3级,呕吐分为0~5级,级别越高,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采用WHOQOL-BREF量表,包括24个方面,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因素4个领域。每个领域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患者满意度:使用本医院定制的调查表,满分10分,0~1分为不满意,2~3分为一般满意,4~6分为比较满意,7~10分为特别满意。患者治疗依从性: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配合治疗程度,分为不依从、一般依从、完全依从。

1.4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倾向评分匹配是一种能够处理非随机数据、控制和平衡混杂偏倚的统计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观察和临床非随机研究。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 匹配前,两组年龄、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对照组146例,男81例,女65例;平均年龄(62.84±2.64)岁;住所:城市65例,农村81例;吸烟51例,饮酒74例;癌症类型:肿癌104例,乳腺癌18例,胃癌24例;两组年龄、性别、住所、吸烟史、饮酒史及癌症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表1 匹配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150,n)

2.2治疗前后两组恶心分级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恶心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恶心0级例数明显增加,1~2级明显减少(P<0.05),3级也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恶心0级增加更多、1~2级减少更多(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恶心分级情况对比(n)

2.3两组治疗前后呕吐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呕吐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呕吐0级例数明显增加,1~3级明显减少(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呕吐0级例数增加更多,1级减少更多(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呕吐分级情况对比(n)

2.4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因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5治疗前后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特别满意48例、比较满意84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高于对照组(特别满意33例、比较满意64例、一般满意32例、不满意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6,P=0.005)

2.6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依从者(10例)少于对照组(23例)、完全依从者(77例)多于对照组(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般依从者(84例)多于观察组(63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且令人痛苦的副作用之一〔6〕。结合止吐治疗,32.6%~59.2% 接受中度催吐化疗的患者和35.3%~66.0%接受高度催吐化疗的患者仍然报告急性和延迟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7〕。有研究表明,在至少化疗2 w后患者报告的14种治疗相关症状中,恶心和呕吐的报告比例超过50%〔8〕。恶心是接受单独化疗或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患者所感受到的最严重症状之一。70例接受化疗的卵巢癌患者报道了类似结果,其中恶心和呕吐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副作用〔9〕。在目前临床使用的抗吐药中,化疗前5-HT3受体拮抗剂、神经激肽-1拮抗剂和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中使用率较高〔10〕。但止吐药物的使用依然难以达到很好效果。除药理学外,有时也结合使用非药理学方法,如音乐疗法、渐进式肌肉放松、穴位按摩、针灸、分散注意力、引导想象、饮食调整、心理教育支持和信息等方法可能会有效减少疼痛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11〕。肿瘤科医务人员在教育患者潜在症状和启动管理策略方面起主导作用〔12~14〕。医务人员必须理解并能够为不同风险水平的患者应用临床指南,并能够使用循证干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管理需要个性化方案〔15,16〕。因此,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类型:急性、延迟和预见性。医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明显不同的恶心呕吐诱导模式,有些会立即引起恶心和(或)呕吐,而另一些会引起延迟反应〔17,18〕。因此,无呕病房工作模式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重要意义。

综上,无呕病房工作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恶心呕吐改善、治疗依从性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恶心医务人员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题出的太恶心
做题做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