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清廉 优环境 助发展
——河津市教育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暨落实“双减”政策综述

2022-10-27 04:29王振宏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局双减校园文化

文 王振宏

近年来,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河津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尤其是2021年以来,河津市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狠抓清廉学校建设,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师生、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统筹城乡,推动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河津市按照“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思路,成立了7个义务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实施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加强校际交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全市优秀教师成立中小学语文、英语、历史等8个名师工作室,采取城乡结对、定点帮扶、观课议课、校际研讨等方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6次,送教40余节,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在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经费拨付等方面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不足100人的学校均按100人划拨生均公用经费,有力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河津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河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布局规划方案》,积极推进河津市龙门学校建设项目(中学部16轨);拟将实验中学城关校区更名为第五初中,第四小学城北校区更名为第七小学,第三小学米家关校区更名为第八小学,第二小学米家湾校区更名为第九小学;职业中学原校址改建为第十小学。同时,立足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保障农村学生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针对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适龄学生不少于80人、上学距离超过3公里,现有校舍满足基本办学条件的乡村,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有序恢复其农村小学的日常教学。目前,河津市中小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严格小学、初中招生管理。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原则,河津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制定《关于中小学招生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招生工作详细规划,严禁任何学校提前组织报名和招生。严格限制各校的招生轨制、班额人数。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最多不超过50人;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最多不超过55人,坚决杜绝超大班额现象。招生工作做到“八公开”,及时公布每所学校的学区、招生计划、入学资格、报名时间、监督电话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举报。严格落实均衡编班制度,严禁设立重点班。目前,河津市已连续4年将河津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等优质高中招生计划6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并向农村薄弱初中倾斜,完成率达90%以上。同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企业员工子女入学全部按照“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原则安排,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2021年共796名务工人员及企业员工子女全部就近在公办中小学就读。

二、减负增效,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发挥全市“双减”协调机制作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河津市闻令而动,稳步实施。8月26日,河津市委、市政府召开“双减”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双减”落地细则。11月2日,河津市教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审批局召开关于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简称“营转非”)部署安排会,出台“营转非”实施方案并扎实推进。12月2日,河津市委编办发文成立河津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12月4日,运城市委书记李晓武主持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河津市“双减”工作情况汇报,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河津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河津市副市长郝红霞担任协调机制总召集人,市直23家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12月21日,河津市“双减”工作推进会暨专门协调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进一步压实部门职责,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目前,河津市已完成全部55家营利性学科类机构清零的重点工作任务,压减率达100%。

严格规范中小学作业管理。制定《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通知》,从作业总量上全面压减,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从作业设计上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从基础型、能力型和创新型三个层次中选择相应作业,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从形式上加强监督考核,将“双减”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与教师绩效挂钩;坚决杜绝机械重复、无效及惩罚性作业;严禁教师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河津市教育局成立了专项督查组,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质量和考试等方面进行督查,指导学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法规范整顿民办营利性培训机构。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治理。河津市教育局抽调50余人次,成立4个巡查组,联合公安、消防、市监、卫健、文旅、应急等部门对全市22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地毯式督查,特别强化安全专项检查、整改验收、摸排巡查、疫情防控等工作。先后查封4家存在违规培训的“白机构”,关停72家“黑机构”,拆除清理违规广告牌80余块。通过反复排查、严格整治,河津市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培训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校外培训市场进一步规范,有效减轻了广大学生及家长校外培训的学业及经济负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积极开展课后服务。2021年以来,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河津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全市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各校结合实际,本着“公益普惠、服务公开、自愿参加、安全第一”原则,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做到“一校一案”,全面铺开“5+2”课后服务工作。目前,各校都能因地制宜设计服务内容,组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各项课后服务工作扎实有序。

三、强基固本,加快各项教育工程项目建设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以来,河津市投资8.9亿元,在万春街片区启动龙门学校建设项目,规划新建12年一贯制的龙门学校(小学部10轨,中学部16轨),共新增义务教育段5400个学位;投资2200余万元,对全市97所学校进行灾后恢复重建,主要进行屋面防水、室内外粉刷、围墙新建等;投资1500余万元,对第二小学、赵家庄小学、柴家小学等14所学校进行校舍维修改造;投资260余万元,启动僧楼中学教学楼及男生宿舍楼加固维修项目;投资200余万元,实施苍头学校恢复建设项目,包括校舍维修改造、设备采购及信息化建设等。以上项目完成后,河津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将得到有力提升,广大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河津市投资4900余万元,实施运城市智慧教育二期工程,着力打造3所引领校(河津中学、第四初中、实验小学)、10所示范校(实验中学、第二中学、第二小学等),目前已完成7所学校的创客教室、3所学校微课制作室的设施安装工作;投资127.7万元,为实验中学、第二初中、第三初中建设英语听力教室,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同时,大力实施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开展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创客教育、智慧教育示范区信息素养提升等培训50余次,参训人员7400余人次;积极开展“互联网+教研”、网络备课、微课制作等活动,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21年,河津市教育局组织参加运城市首届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比赛荣获优秀组织奖,8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荣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5个。

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2021年10月,河津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要求各中小学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科学和谐的环境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为创建目标,因地制宜、一校一策,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特色。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特别是结合课后服务、学生社团等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兴未艾,比如实验中学的书香校园、第四初中的花样跳绳、第四小学的晨诵阅读、柴家小学的中华武术等,都深受广大师生及家长好评。

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期,河津市将进一步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重点工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市各中小学校正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局双减校园文化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