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同时测定藏龙蒿中6种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

2022-10-27 05:41于庚原贾姗姗张童画徐浩然杜小伟瓮学智孙毅坤
西北药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奎宁绿原甲醇

于庚原,贾姗姗,张童画,徐浩然,杜小伟,瓮学智,孙毅坤*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2. 北京市药品检验研究所,北京 102206;3. 北京市丰台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北京 100071

藏龙蒿(Artemisiawaltonii)为菊科蒿属植物,藏语中称为“普尔芒那保”,其地上部分可治疗虫病、炭疽、疫疽、皮肤病[1],是常用的藏药之一。藏龙蒿与同属其他植物(如茵陈、艾叶等),在外观上极为相似,难以鉴别,易被混淆[2-3]。目前,藏龙蒿的相关研究较少,其质量标准仍处于空白阶段,亟待补充与完善。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藏龙蒿中含有多种以咖啡酰奎宁酸为结构母核的有机酸类成分,主要包括新绿原酸(5-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3-咖啡酰奎宁酸)、隐绿原酸(4-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3,5-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且在同属其他植物中(如茵陈、艾叶等)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发现,该类有机酸成分具有抗菌[4-6]、抗氧化[7-8]、抗炎[9-10]、抗病毒[11]、免疫调节[7]、保肝[12-13]、抗肿瘤[14-15]、抗紫外线及抗辐射等多种药理作用[16]。因此,本研究选取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作为含量测定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上述6种有机酸类成分,以期建立快速、准确和稳定可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藏龙蒿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 152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707自动进样器、Waters 2489紫外检测器、Empower 3工作站,美国Waters公司);CPA225D型十万分之一天平、SQP型千分之一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Milli-Q Advantage A10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

1.2 试药

对照品:绿原酸(批号110753-200413,质量分数96.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异绿原酸A(批号Z05M10X87215,质量分数为98%),异绿原酸C(批号Y03S10H95976,质量分数为98%),隐绿原酸(批号P16A10U95423,质量分数为98%),新绿原酸(批号P30N10L104575,质量分数为98%),1,5-二咖啡酰奎宁酸(批号P26F9F54633,质量分数为98%),均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磷酸(分析纯,北京化工厂);水为超纯水。藏龙蒿(河北安国药材市场,批号:2019092102、2019092301、2019092703)由北京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常增荣主任药师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XBridge®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美国Waters公司);流动相为乙腈(A)-0.5 mL·L-1磷酸水(B),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0~5 min,5% A;5~10 min,5%~10% A;10~15 min,10%~12% A;15~27 min,12%~16% A;27~45 min,16%~28% A;45~63 min,28% A;63~75 min,28%~40% A。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327 nm;进样量为5 μL。

2.2 溶液的制备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对照品适量,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质量浓度分别为0.07、4.46、0.06、5.40、1.50、0.90 mg·mL-1的对照品储备液,4 ℃保存备用。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1 mL,置于5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藏龙蒿药材粗粉约1 g,精密称定,置于锥形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20 mL,称定质量。水浴加热回流提取90 min,取出放冷,称定质量,用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补足质量,摇匀,0.45 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色谱图见图1。

注:A.混合对照品溶液;B.藏龙蒿供试品溶液;1.新绿原酸;2.绿原酸;3.隐绿原酸;4.异绿原酸A;5.1,5-二咖啡酰奎宁酸;6.异绿原酸C。

2.3 方法学考察

2.3.1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稀释得到不同质量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照本实验的色谱条件分别进样,记录色谱峰的峰面积,以对照品的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并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的标准曲线及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

表1 6种化学成分的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

2.3.2精密度实验 取2.2.1项下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分别记录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的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RSD值,结果分别为1.06%、0.99%、1.10%、0.96%、0.93%、0.9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3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批次的藏龙蒿药材6份,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别记录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的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RSD值,结果分别为0.89%、1.51%、1.75%、1.76%、1.65%、0.77%,表明本实验方法重复性良好。

2.3.4稳定性实验 取2.2.2项下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室温放置0、2、4、8、12、24 h后,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记录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的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RSD值,结果分别为1.52%、1.34%、1.40%、1.40%、1.48%、1.29%,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3.5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6种对照品适量,分别置于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129 5、10.285 7、0.236 6、10.504 0、2.568 8、1.671 4 mg·mL-1的对照品溶液,备用。取已知各成分含量的藏龙蒿药材粗粉约0.5 g,精密称定,置于锥形瓶中,加入上述对照品溶液各1 mL,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记录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的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加样回收率,6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7.07%、93.95%、102.34%、99.54%、105.48%、101.71%,表明本实验方法准确性良好,见表2。

表2 6种化学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n=6)

表2(续) 6种化学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n=6)

2.4 样品含量测定

取不同批次的藏龙蒿药材,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别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的峰面积,按照线性方程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结果见表3。6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2.01%、0.05%、2.04%、0.47%、0.31%。

表3 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n=3)

3 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超声法和加热回流法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回流法效果较好,故用加热回流法作为提取方法。本研究考察了以下实验条件:甲醇、体积分数为75%的甲醇、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3种提取溶剂,30、60、90 min 3种提取时间,1∶10、1∶20、1∶30 3种药材与溶剂体积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药材与溶剂体积比为1∶20、体积分数50%甲醇加热回流提取90 min效果最佳,故用上述条件作为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本研究参考了部分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17-19],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乙腈-磷酸水、甲醇-磷酸水、甲醇-甲酸水、甲醇-磷酸水4种流动相体系,同时比较了25 ℃和30 ℃ 2种色谱柱柱温,发现以甲醇-磷酸水为流动相、柱温30 ℃时,色谱峰的分离度及峰形最佳,能够满足含量测定的要求。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在327 nm波长附近存在最大吸收,但因具体实验条件影响,导致在不同研究中所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并不相同[20-22]。因此,本研究用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的液相色谱系统对混合对照品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以选取最佳检测波长,发现6种化合物均在327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但考虑到紫外检测器的重复性、基线平稳度优于PDA检测器,故本研究最终选择配有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系统在327 nm波长下进行实验。

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藏龙蒿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 6种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靠,可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未来可以进一步对蒿属其他植物中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进行研究,揭示藏龙蒿与同属其他植物有机酸类含量的差异,对其含量范围作出相应规定,以提高藏龙蒿的质量及其可控性,更好地发挥质量标准的本质意义。

猜你喜欢
奎宁绿原甲醇
低温甲醇洗甲醇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
甲醇:需求增长能否支撑价格高位稳定?
奎宁手性催化合成苯并噻唑氨基酸酯反应机理研究
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上半年甲醇市场走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