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快递服务战能解决“保价焦虑”?

2022-10-27 20:12胡进
电脑报 2022年40期
关键词:保价快件京东

胡进

两难现状:不保价就认栽,保价却难照价赔偿

“现在就只好算了,不然还为个几块钱的东西真来回掰扯吗?费那劲的时间可能我重新买一个都到了。”最近,租住在某老旧小区的琪琪和电脑报分享了她的最新网购经历,显然并不愉快。

琪琪表示,因为该小区距离驿站较远,在察觉到取货有些不便后的她,看到有同小区的住户将门卫室当成了一个更好的取货点时,也果断在下单时写好了备注,让快递员直接将包裹送到此处,可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利己的举动,却带来了后续更严重的问题。

“后台显示到货当天,我就到门卫室找去了,没找到。问门卫说这不归他管,他不知道。找快递小哥,他说送到了。问商家,人家确实也发貨了……可能是被丢在哪个角落了,也可能被哪个人顺手拿走了,反正现在谁都说不清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能找谁负责……”犹豫再三,琪琪放弃了索赔,“只当是长个教训吧,把快递丢驿站虽然不方便,好歹比直接丢了强。”

相比之下,卡莉幸运很多。“我记得那次是买了1200多元的化妆品,因为快递车起火没了,找快递公司一个星期也没人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连续打了好几次投诉电话才照价赔付了。”卡莉告诉电脑报,幸好因为是贵重物品,她在下单时就选择了保价服务,不然可能也就能赔个运费钱。

卡莉认为,很多时候并不是消费者不想索赔,而是索赔的成本高到他们只能放弃,“就算是买了所谓的保价服务,可能也要折腾好久才给解决。”

实际上,快递行业到底该不该有保价服务、保价赔偿到底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等,一直都没有弄清的问题,不仅与消费者的物流体验息息相关,更与物流企业的生存状态直接挂钩。

自9月以来,顺丰频频因保价问题引爆舆论热点,这个长期以送货上门、保质保量等“优等生”形象示人的快递巨头,如今已经深陷于“保价不理赔”“消费者索赔难”等负面信息中。

对于物流保价问题,不管是网上的诸多消费者留言,还是电脑报咨询的多位用户,他们的说法都很一致,“保价服务作为一种保障手段,只要消费者有所选择,那么不管是快递丢失或损毁都应该赔偿到位。”

但有快递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保价服务的细则才是决定实际理赔结果的关键。比如,有些保价细则会提到,“在运输途中由于公司的责任导致托寄物丢损,公司按照声明价值和损失比例进行赔偿”,也有些保价细则会标明,“理赔时请提供真实有效价值证明,公司会结合市场价值和第三方机构意见评估损失价值。”

而之所以会广泛产生保价与赔偿不符的纠纷,正是因为消费者“保价必全赔”的思维定式,和物流企业的实际承诺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此前就出现过多次保价难赔的问题

行业痼疾:保价理赔为何乱象不止?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认为,保价问题实际是快递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共性问题,而非某一家企业的问题。

“快递保价赔偿问题有历史因素,在改革开放大潮下,顺丰、申通等最早一批快递企业自1993年陆续创立,但民营快递企业直到2009年10月1日新《邮政法》实施才有合法身份,行业法规建设滞后于快递行业发展。”杨达卿表示,《邮政法》规定了快递最高三倍运费的赔偿额之后,这才逐渐成为行业执行的惯例。

而这个,其实也是需求决定问题。中国快递行业发展主要是基于淘宝等零售电商,小批量、多频次、低附加值的电商件,快递企业普遍以较经济方式运转发展。当下中国快递需求虽然在升级,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仍是市场主体,这些因素也使得仅有部分直营式、高品质快递企业重视保价赔偿。

不过,9月以来接连出现的保价理赔事件,说明相关快递保价政策在实际执行层面存在问题,更与市场整体发展仍不成熟有关。

这其中,既包括消费习惯的不成熟,也包括服务能力的不完善。“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普遍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为高附加值物品保价,造成赔偿隐患。对快递服务企业来说,由于普遍以价换量的粗放发展模式,单票包裹整体利润率较低,这种情况下也对保价缺乏主动性。”

杨达卿谈到,电商件邮寄物品多是明码标价的商品,在理赔上相对容易处理,而商务包裹尤其个人包裹,邮寄的有非标准化物品,有别于明码标价的商品,“这些物品货损价值和理赔,需要专业公司认定,不是快递企业和消费者双方能认定的。”

若无法履行保价规则要求,赔付就会出现困难

放到实际保价理赔过程中,可以先梳理出各大物流公司《快递服务协议》的共通之处:如都对保价快件的赔偿方式有明确规定,赔偿部分有足额保价赔偿和未足额保价赔偿两种情况,大多数公司执行的是“如快件丢失、损坏、短少的,按照实际价值赔偿,最高不超过快件的保价金额”,少数公司在此基础上会额外退还保价费。

再来看决定具体赔付额度多少的保价细则,如出示丢失、损毁物品的价值证明以及对相关证明的认定等,当消费者无法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保价规则要求时,赔付就会出现困难。此前曝光的“保价难赔”事件中,就有由于客户寄出的物品无法确认价值而赔付失败的案例。

对于以上情况,杨达卿也给出了建议。比如在选择寄递服务时,要根据物品价值选择高品质快递服务商,同时要根据商品价值做保价,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如果是非标准化高价值物品,需找专业第三方机构评估货值再依据价值客观保价为好。

行业和用户都在等一个最优解

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价赔付金额争议大、赔付周期长、申诉手续繁琐等问题的存在,都让消费者对邮寄贵重物品有些望而却步。

虽然也有物流企业曾试图做出改变,如在2017年,圆通曾推出过“新保价服务”,即客户在寄递快件时,向圆通声明其价值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单件声明价值最高不超过3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当快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丢损时,可按照核定的损失进行赔付。

可惜从黑猫投诉等网络投诉平台的用户反馈来看,圆通对“痛点”的改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消费者一直都期待着有物流企业能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直到9月29日,京东快递率先交出答卷,再一次给了用户和行业新的希望。

据报道,京东快递面向个人寄递场景推出的全新保价服务“全额保”正式上线。消费者在选择“全额保”服务后,一旦快件出现丢失或损毁等异常情况,京东快递将结合保价金额与实际损失金额进行足额赔偿;若快件仅出现部分损毁,京东快递将根据客户意愿,结合保价金额及实际损失进行理赔。

随后,电脑报联系到了京东快递。据相关工作人员举例,如张先生通过京东快递邮寄了一款价值1万元的电脑,保价1万元。一旦电脑在寄递过程中出现了丢件问题,那张先生可以通过950616客服专线,按照保价金额获得全额赔偿。

京东“全额保”上线

若是电脑在寄递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破损、磕碰,或者张先生不想要这个电脑了,也可以获得保价金额的全额赔偿;如若张先生仍想要保留电脑,则可以获得扣除电脑残余价值后的赔付金额。而在此前,当快件出现部分损毁时,消费者只能获得具体损毁部件的赔偿金额,无法获得保价金额的全额赔偿。

对于第一个响应消费者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京东快递,杨达卿认为,其在业内率先推出高于行业的保价服务与赔付标准,将有利于在整个行业内形成“鲶鱼效应”,且有效刺激其他快递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保价快件京东
快件丢失该如何保价理赔?
做“最懂产业的云”,京东云首发云操作系统
帮爸爸取快件
难保的“价”
你有快件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简析我国民营快递保价完善措施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小黑犬
铁路货运保价营销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