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10-28 07:54汤研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7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思政课程

汤研

(常州大学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教育部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指导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此背景下,挖掘安全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实现思政元素价值认同,对于保障安全工程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安全工程专业特点

安全工程专业具有多领域交织的复合性特点,既不单纯归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也不单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多维度需求,安全工程涉及了能源、信息、消防、社会文化、公共卫生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专业课程覆盖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化工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与法规、消防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安全检测与监控、燃烧与爆炸理论、安全哲学、安全史学等。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监测与检测、安全生产与设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和显著的思政内涵,专业教师可依据课程多样的应用实践背景,总结、凝练每门课程所涉及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协同共振。

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课程思政元素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挖掘。

1.培养学生“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在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安全是社会生产活动的前提,是社会经济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价值。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安全理论要服务于安全生产,通过理论、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切实提高安全水平、降低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

2.培养学生责任关怀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科学技术应服务平安社区、平安社会的建设。责任关怀理念最初是将关怀理论与化工企业管理相结合,提高化工企业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认知度和行动意识,从产品全生命周期关注安全与健康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和控制危险隐患。可通过榜样示范、师生对话、安全教育实践、安全行为认可等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安全责任取向,引导学生树立从“关怀自我安全”到“关怀他人安全”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科学技术对平安社区、平安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提升和相互安全关怀关系的建立,实现培养具有生命价值意识和责任关怀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安全工程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个方面,这些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尤其需要精准把控其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研发具有高效应急和防灾减灾的关键技术。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提高安全科技水平、健全安全体系、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培养学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应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可结合安全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能源、化工、消防等领域进行具体分析,如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运,应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对于减少环境生态污染与破坏的重要意义;火灾防治领域中新型灭火技术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到防灭火效率,也要兼顾技术的环保性;新能源领域涉及本质安全型储能材料研发、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须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培养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努力奋斗。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包含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生物、太空、极地和深海等16种安全。应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和构建“大安全”理念和格局,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肩负起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时代重任。

(二)教学及评价方法

1.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须考虑多元化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专题研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如课前可将课程背景知识、重点和难点相关的文献、视频等发送至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平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讨论和思考。在课堂上,可通过典型案例引出教学内容,并设置疑问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提示点拨,使学生不断深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作出总结性评价,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练习,如设置“线上”答题环节,使学生在认知领域对安全知识和安全理念进行巩固和提高,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起情感共鸣,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递给学生。

2.考核评价方法。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不仅考虑教学过程(教学态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也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成果。相比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相对抽象,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变化、对专业价值的认同等,多属价值塑造范畴。因此需统筹定量和定性、主观和客观,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如何通过课堂感想、随堂作业、课堂记录、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进行价值思考,也可采用笔试、问卷等方式,将课程讲授过程中所涉及的思政元素融入期末试题和调查问卷中,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多维度分析和考查。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结合上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文以“燃烧与爆炸理论”“化工安全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与教学实践。

1.“燃烧与爆炸理论”课程主要讲授燃烧与爆炸的概念、分类、区别,燃烧的条件、过程、机理,爆燃及爆轰、粉尘爆炸、火灾爆炸的预防及控制等,使学生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例分析能力(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等的危险特性、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物质状态变化引起的燃烧、爆炸及防火防爆技术等)。在教学中可将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燃烧爆炸事故案例资料(事故发生的背景、过程、损失程度等)上传至班级线上教学平台,如2020年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的爆炸事故、2019年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思考,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安全是社会生产活动的前提,把安全生产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培养学生“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发生条件、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技术等内容的讲授,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精准把控灾害演化客观规律、创新研发高效应急和防灾减灾技术对灾害处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课堂上可设置线上答题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随堂作业题中,对价值塑造过程进行考查。

2.“化工安全工程”课程主要讲授化工生产的火灾、爆炸、毒害机理,化学物质、化工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装置检修、工业防毒等风险分析及控制技术,化工企业厂址的安全选择、总平面布置、安全布置、工艺路线的安全选择、安全设施的设计等,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灾害发生的原因、原理及规律,掌握化工安全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制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止伤亡事故、职业病、职业中毒及其他各种事故发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化工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视频,启发学生思考、理解什么是化工安全,以及化工安全所研究的内容。结合典型化工过程如氧化、还原、硝化、氯化、催化、聚合、电解等过程安全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精确设计和科学管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结合化工生产过程中尘肺病等职业病产生的原因和给工人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责任关怀理念。在课程知识讲授后可进一步开展小组讨论,以小组汇报形式分析不同化工工艺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专业价值认同。

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主要讲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法制、原则准则和方式方法,具体涉及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安全基础理论、燃爆危险性预测和评价、生产安全技术、危险源管理、事故应急救援、职业危害及防护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授课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应用场景,如氯碱、橡胶、合成氨、矿山企业等。结合国内外典型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如2016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认识到安全理论要服务于产业安全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培养“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结合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计算及控制等内容,分析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践行“两山”理论;结合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内容,培养学生责任关怀理念;结合危险源管理与重大事故应急等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安全专业理论知识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结语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建设路径。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充分考虑安全工程专业多领域交织的复合性特点,立足于“大安全”理念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融合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教学环节,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考核评价必须统筹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既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让学生丰富学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