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022-10-28 11:02陈晶晶福建省漳平一中364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阿姆斯特朗导图文本

陈晶晶(福建省漳平一中 364400)

英语阅读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的阅读教学偏重对阅读篇章知识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不重视文本的深层理解,忽略了阅读篇章想表达的信息。如果学生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获得的只是零散破碎的信息,脑海中只剩下简单的单词和词组,那么深层次的语篇解读目标就难以实现,更难以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保证英语阅读教学实效性,在深度解读文本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多维度、多视角思考和解读文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应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文本解读,不断变革阅读课堂教学。

一、思维导图对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意义

19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家托尼·巴赞提出了思维导图。它按照人的思维习惯将放射性思考图形化,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使用符号、词汇、线条和图像等搭建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归纳出篇章的主要要点,延伸出其分支要点,高效厘清要点间的关系,使片面零散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图式工具,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文本解读是学生对文本信息主动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如果只利用纯文字表达,不仅解读内容烦琐复杂,教学呈现也无法做到简明直观。因此,思维导图对文本解读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围绕特定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关联并利用图示直观展示,将隐性知识外化,化抽象为具体,更全面综合地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整合,加深对篇章的理解。运用思维导图助力文本解读,不仅能降低文本阅读的难度,还可以多维度挖掘文本,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系统整合和重难点信息的高效输出,让阅读语篇的学习、理解与运用浑然天成。

二、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材The Courage of A Winner教学实例,具体详细地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基于标题创建思维导图

文本标题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标题中的关键词更是文本内容的核心。抓住关键词就抓住文本的根本和主线,为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奠定基础。The Courage of A Winner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文章,讲述了美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兰斯·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在艰苦的治疗后重返赛场并获得环法车手七连冠,创造了环法历史上的奇迹。文章通过介绍兰斯·阿姆斯特朗的事迹,赞美了他对抗癌症与困难的勇气以及坚韧不屈的品质。文章标题The Courage of A Winner具有很强的概括性,Courage和Winner这两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从文本标题入手创建的思维导图,直接揭示了文章主题,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章正文,利用Courage和Winner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不断深化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时,通过Scanning(扫读)让学生快速查找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标题中的核心关键词Courage和Winner进行思考。

Q:Look at this title:we know a winner refers to Lance Armstrong,but what does“courage”refer to?

设计意图:基于标题Courage和Winner创建出思维导图后,启发学生思考一系列关于“勇气”和“成功者”的问题,如具体是谁的勇气,又是谁成功,如何成功?等等。教师通过巧妙设置悬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阅读与分析之中,不断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助力其后续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篇章结构

不同的文章结构不同,体现出作者不同的写作思路。篇章结构是文章的脉络,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只有掌握好结构,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体裁和风格、语言技巧、作者思路和意图等。因此,梳理文章结构是进行深度文本解读必不可少的步骤。厘清文本结构就是探索文章段落之间、句子之间存在的关系。思维导图能直观地呈现这些关系,便于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等充分厘清文本脉络,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理解得以强化,高阶思维品质也能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升。

以The Courage of A Winner为例。本文一共8个自然段,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清晰地概括兰斯·阿姆斯特朗从患上癌症到与癌症抗争,最后成功实现七连冠的一生。通过思维导图呈现这样清晰的时间线索,易于让学生快速去除无用信息,有序厘清文本的整体脉络,充分归纳文本内容,有效解读文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设计时,通过Scanning(扫读),学生快速扫读出文章出现的所有时间,清晰地掌握阿姆斯特朗一生最重要的6个时间点。

Q:Find out all times appearing in the text.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出思维导图(图1),用思维导图梳理出6个清晰的时间线索,学生能迅速厘清文本脉络和结构,抓住文章重点,归纳文本结构和内容。

图1 The Courage of A Winner全文思维导图

3.运用思维导图解读文本内容

学生常常无法做到高屋建瓴地分析文本,可能出现“蜻蜓点水”式浅层次的文本解读,无法深入掌握文章结构和文本主题,同时严重制约阅读思维的形成。思维导图可视化地展示文本结构,大大降低了文本解读的难度,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索文本内容,深度解读文章。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以思维导图主干中的主要观点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完善思维导图,同时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标记,确立一种思维图式,然后将支干的观点作为出发点,将内容细化、丰富,让学生从中领悟深层次的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设计时,通过Careful reading(细读),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中的6个时间点,梳理出阿姆斯特朗在这6个时间点的经历和他的态度,并提出问题:“他经历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面对的?”

Q:What happened to him during these times?What did he do?

设计意图:在文本解读时,通过思维导图中6个时间点的主干信息辐射文本内容,学生根据时间线索查找兰斯·阿姆斯特朗在这些时间点发生的相对应的事件与他的态度,直观深刻地了解阿姆斯特朗一生的经历,清晰地掌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构建出了篇章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文本,不断深化文本解读。

4.运用思维导图激活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将无形的大脑活动转化为有形的图式工具,将抽象的文本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直观系统地梳理篇章结构和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点,深入挖掘文本传递的文化意识,不断深化文本解读,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设计时,通过Discussion(讨论)环节,设计出问题:What did“Courage”refer to?在借助思维导图深度了解阿姆斯特朗一生的经历后,通过讨论“是什么让阿姆斯特朗打败癌症并7次赢得环法赛冠军”,进而讨论本文主题“勇气”的内涵与意义。Summary(总结)环节,介绍阿姆斯特朗的自传It’s not about the bike(《重返艳阳下》)中的一段话,加深学生对courage的认识,并启发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用坚韧的勇气打败困难,争取成功。学生深层次思考“勇气”与“成功”,深入领悟主题,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Q:What made him beat the cancer and win Tour de France again and again?

Courage:the determination to face the cancer,overcome it and manage to realize his dream.It was his courage that enabled him to conquer cancer,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finally created a miracle of Tour de France.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courage and enlighten students to use the courag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life.

三、结语

思维导图因其“系统性”“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充分助力文本解读,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正如陶行知所言,“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思维导图正是可用于高效的文本解读的“科学之方”,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求学探索。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用好思维导图,做好文本解读”,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阿姆斯特朗导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浮世绘
环法王赛车失而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