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的倾斜度、偏心量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2-10-29 05:18刘巧萍林为华廖国伟邹大和黄艳陈少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0期
关键词:偏心晶状体晶体

刘巧萍,林为华,廖国伟,邹大和,黄艳,陈少钿

(顺德爱尔眼科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0 引言

白内障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同时也是致盲的首要原因,多见于老年群体,近年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白内障患病率逐年升高。与此同时,由于白内障手术技术进步,白内障病人及家属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显著升高。目前在临床上,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非球面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术式,但有学者发现[1],非球面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袢与晶状体光学部夹角会有不同设计,故当人工晶状体植入人眼后,晶状体光学部与人眼自然晶状体距离也会随之不同,进而有可能会影响病人术后视觉质量。现为进一步明确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人眼的位置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特做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顺德爱尔眼科医院确诊白内障并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意愿的患者15例(共2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有9例男(12只眼),6例女(8只眼),年龄59~77岁,平均(68.25±6.10)岁,人工晶状体度数18~22D,平均(20.34±1.65)D。纳入标准: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明确;②年龄在55~80岁之间;③无眼部外伤史、手术史或眼部疾病;④术前角膜散光检查结果少于1.0D;⑤签订了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后预期角膜散光≥75°;②患有囊袋剥脱综合征、假性囊袋剥脱等可能会影响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效果的疾病;③术后瞳孔直径<2.5mm;④术后出现玻璃体脱出、后囊膜破裂、眼压升高等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前对病人进行散瞳处理,察看其晶状体及悬韧带状况,并进行眼前段照相结合Pentacam眼前段全景分析仪检查,排除晶状体半脱位、外伤等禁忌。手术开始时,应用爱尔凯因滴眼液以作表面麻醉。在眼角膜陡峭轴做长约3.0mm的透明角膜切口,行连续环行撕囊,先进行原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清除晶状体皮质,再将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到囊袋内。50例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位技术娴熟的医师操作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

1.2.2 手术前后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1 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常规裂隙灯检查以观察角膜及伤口愈合情况、前房反应、眼压、人工晶体位置、角膜曲率。与此同时,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观察人工晶体的位置是否有偏心和旋转,测出三焦点人工晶体的偏心量及倾斜度大小,并测量5、10、15、20、25、30cpd不同空间频率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倾斜度、偏心量。②比较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不同空间频率的MTF值。③对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球面的偏心量、倾斜度对不同空间频率MTF值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人工晶体倾斜度、偏心量比较

20例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倾斜度、偏心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不同时间人工晶体倾斜度、偏心量比较 ±s(n=20)

表1 术后不同时间人工晶体倾斜度、偏心量比较 ±s(n=20)

项目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值 P值倾斜度(°) 3.07±0.603.20±0.623.11±0.762.95±0.650.0900.767偏心量(mm) 0.31±0.130.27±0.120.29±0.090.29±0.100.5380.472

2.2 手术前后不同空间频率的MTF值比较

术后1周患者的5、10、15、20、25、30cpd空间频率MTF值均较术前降低,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不同空间频率的MTF值比较 ±s(n=20)

注:与术前比较,★P<0.05。

时间 5cpd 10cpd 15cpd 20cpd 25cpd 30cpd术前 0.53±0.080.27±0.070.19±0.050.13±0.050.08±0.030.06±0.02术后1周 0.42±0.06* 0.22±0.06* 0.11±0.04* 0.05±0.03* 0.04±0.02* 0.03±0.01*术后1个月 0.50±0.120.23±0.080.17±0.070.10±0.050.07±0.030.04±0.02术后3个月 0.50±0.080.27±0.080.16±0.080.11±0.040.08±0.030.06±0.02术后6个月 0.52±0.080.26±0.080.15±0.080.13±0.050.08±0.020.07±0.01 F值 5.7877.0939.7327.19411.9629.498 P值 0.0200.0100.0030.0100.0010.003

2.3 人工晶体倾斜度、偏心量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术后6个月5(y1)、10(y2)、15(y3)、20(y4)、25(y5)、30(y6)cpd空间频率的MTF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纳入因素为术后6个月的倾斜度(X1)、偏心量(X2),多元性回归方程为:y1=0.564-0.003 X1-0.139 X2;y2=0.034+0.060 X1+0.199X2;y3=0.195+0.007 X1-0.232 X2;y4=0.147-0.009 X1+0.027 X2;y5=0.049+0.008 X1+0.039 X2;y6=0.067+0.001 X1-0.013 X2。由上述回归模型可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球面的倾斜度、偏心量对5、10、15、20、25、30cpd空间频率的MTF值无明显影响(P>0.05)。

3 讨论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晶体的不断研发,白内障手术已从以往的清除白内障病灶逐渐发展到如今追求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的全新过程,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白内障手术是对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以纠正其远视力,但由于其只能提供一个视远焦点,再加上晶状体缺失使得调节力下降,故白内障患者术后近视力较差,部分需要戴镜矫正。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焦点人工晶体能够提高患者的近距离视力,降低术后戴镜率。但也有学者发现[2],多焦点人工晶体的近焦点可干扰远焦点,故大多数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眼部对比敏感度会下降,视野光晕、眩光发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近年随着眼科技术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三焦点人工晶体应运而生。

大量研究报道[3],三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为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提供良好的视觉质量。三焦点人工晶体是一种三焦点设计的衍射型人工晶体,前表面有长6mm的双凸面光学元件,后表面的非球面度是-0.18μm,中心4.34mm按照三焦点进行设计,而其周围只有双焦点,可经独特的光学设计使光线按照5:2:3的占比分布到近、中、远焦点,进而实现中距离视力得以改善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三焦点人工晶体是全光学衍射设计的,故即使瞳孔大小有所改变也不会影响近、中、远光线分布比例。此外,三焦点人工晶体利用了平滑微相位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光散射,使得光能利用率升高,减少术后眩光现象。近年国内外也有研究证实[4-5],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病人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远距离视力。然而,有研究报道[6],三焦点人工晶体在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提供较高质量的视力的同时,仍会存有视野对比敏感度降低、光晕、眩光等情况。有文献指出[7],人工晶体偏位、参与屈光不正等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引起多焦点人工晶体术后光晕、眩光。另有学者发现[8],三焦点人工晶体术后因悬韧带松弛、人工晶体囊袋收缩等因素可能会使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进而影响其光学性能。

人工晶体倾斜度、偏心量为临床常用的测量其位置的常用指标,本研究中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倾斜度、偏心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未出现位置异常改变。为进一步明确在正常条件下不同倾斜度、偏心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术后1周患者的视觉质量会有所下降,但随着康复进程延长视觉质量会逐渐恢复,而且在术后6个月人工晶体植入的倾斜度与偏心量与视觉质量无相关性,与陈琛等[9]研究结果相似,笔者推测这可能是三焦点人工晶体置入能够完全补偿角膜球差,保障视网膜成像质量[10],故在正常植入条件下其不会影响视觉质量。但国外学者Karhanov等[11]通过对人工晶体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发现,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位置的偏心量、倾斜度增加与有效人工晶体位置增加、眼轴减少密切相关,故人工晶体偏心量越大导致视觉不良症状发生率升高。关于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学者分析[12],人工晶体植入位置的偏心量、倾斜度在正常范围内,通过黄斑中心凹的光线能够穿透人工晶体的中心光学区域,而当人工晶体植入的位置偏向较大或倾斜度较大时,光线可能错过中心光学区域而透过其他衍射环,进而引起视觉不良。也有一项眼通过构建人工晶体植入位置的眼球模型尝试找出人工晶体偏心量大引起视觉质量差的原因,发现人工晶体偏心量较大的研究模型其视网膜视野图像周围存有较多负性光斑,这可能是未通过人工晶体折射的光线以及通过人工晶体折射的光线在视网膜形成间隙,这些光斑会随着偏心量增大而增加,故偏心量较大时光线进入眼内穿透不同衍射环,致使视网膜成像质量降低[13]。实际上当前三焦点人工晶体位置与视觉质量的关系仍无统一的说法,偏心量、倾斜度增加会导致术后光晕、眩光的原因也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与其植入倾斜度、偏心量无关,故在正常条件下人工晶体植入操作不会影响视网膜成像质量。但因此次研究样本量较少,故下一步将会增加样本量,对三焦点人工晶体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长期纵向观察研究。

猜你喜欢
偏心晶状体晶体
赵世华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白内障患者须慎重选择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浅析小批量偏心件的加工方式及检测方法
师父偏心
偏心
显微摄影呈现晶体梦幻色彩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