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犬瘟热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2022-10-29 07:17宋鸽付玉洁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犬类病毒动物

文│宋鸽 付玉洁(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是目前动物医学中感染程度较严重的病毒之一,其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犬瘟热病毒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多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可能造成动物呼吸道感染。病犬作为主要的传染源之一,其生活环境容易受到病毒污染。近些年来,随着畜主对犬瘟热病毒严重性的认识,防疫意识逐渐增强,且随着伴侣宠物社会化服务机构增加,犬瘟热病毒传染范围减小,并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农村由于重视程度不足,犬瘟热发病率较高。

犬类感染犬瘟热病毒的表现症状多种多样,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和皮肤症状等等,一旦出现此类特征性类型症状,临床治疗的难度就会增大,病犬死亡率会升高。由于犬瘟热病毒感染病型复杂多样,临床诊断困难,在室温下不稳定,因此多在冷冻条件下进行检测。如今,犬瘟热病毒已能通过注射疫苗来进行预防,使犬瘟热得到有效控制。

一、犬瘟热病毒概述

1.流行病学特点。从病毒学特征来看,犬瘟热病毒呈球状,表面密布针突,能够迅速附着在细胞上从而达到寄生传染的效果,为麻疹病毒属。此类病毒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范围广泛。作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瘟热病毒感染后死亡率比较高,可达30%~80%,并且一年四季中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类均可被传染,其中冬季和春季发生率相对更高。

目前,犬瘟热病毒主要通过病犬传染,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犬体液或分泌液当中,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式传播,以环境传播为主。病犬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后,即使得到了有效恢复,体内依旧存在犬瘟热病毒,因此可长时间向外界排毒,形成病毒环境,成为隐性传染来源,从而引起犬瘟热的流行。

据有关研究表明,犬瘟热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传播主要起始于呼吸道,可侵袭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然后迅速扩散于局部淋巴组织、扁桃腺和支气管淋巴结,也可侵袭胃肠道系统,造成腹泻、呕吐等。在感染后期,犬瘟热病毒则会扩散至上皮组织和中央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通常来说,经临床治疗后从急性犬瘟热病毒感染状态恢复的动物,很可能获得对犬瘟热病毒数年的免疫力,但是对于没有获得有效免疫力的犬类在感染后,体内免疫系统对犬瘟热病毒的敏感度增加,病毒会迅速扩散,造成较严重影响。

2.临床表现。犬瘟热病毒在不同动物个体上所呈现的症状不同,例如病毒的潜伏期可根据动物个体的免疫状况和所感染毒力与数量的不同而潜伏不同时间,一般为3~6天,通常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具体时间依动物的特异性而不同。在病例统计分析中可了解到,犬瘟热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双相热,体温升高,食欲降低,眼、鼻分泌物增多且黏性增大,出现脓性症状,可在血液检查中观察到淋巴细胞减少。

另外,病犬还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发生腹泻、排血便或者排除伴有黏液的粪便,以及呕吐、脱水等等。严重时还可发生肺炎和神经症状,出现共济失调、轻瘫或者颈部强直等症状。不仅如此,部分犬类在感染犬瘟热病毒后可出现慢性渐进性犬脑炎,出现精神沉郁、视力降低等症状。对于怀孕的犬类,犬瘟热病毒可致其流产、死胎或者新生幼犬出现中枢神经疾病等症状。少数病犬还可能出现皮肤症状,在病程初期表现为在腹下位置出现痘样疹,从水泡样逐渐发展为脓性。不仅如此,在病程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可发现犬类发生全身性淋巴系统退行性变化,在支气管等处出现炎性渗出物等等。

二、犬瘟热病毒的诊断

1.临床诊断方式。在临床上对犬瘟热的检查可通过犬瘟热病毒的临床病学特征来进行初步诊断,通常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在急性犬瘟热当中,通常表现为双相热、部分皮肤症状、上呼吸道症状等,随着病情发展则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症状,症状表现较为迅速。而对于慢性犬瘟热来说,病犬病症出现时间较晚,免疫应答反应迟缓,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病毒在不同的犬类当中犬瘟热病毒感染能力不同,不易形成包涵体,在侵入大脑区域时不易发生炎症反应,从而能够在中枢神经内长期存在。临床诊断通常需要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够进行,并且仅为初步诊断,要明确是否为犬瘟热病毒主要还是通过严格的检测手段来对病毒进行检测来进行确诊。

2.病原检测诊断。在病原检测时,可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电镜观察、包涵体检测等手段来达到诊断的目的。目前,病毒分离是诊断犬瘟热的最确切方式之一,但由于犬瘟热病毒通常在室温条件下难以存活且分离率较低,因此进行病毒分离工作较为困难。在病原分离检测中常用细胞类型为原代细胞以及传代细胞,而如今有研究表明外周血淋巴病毒不仅容易获得且对毒株的敏感度较高、操作简单,可用于对犬瘟热病毒病原的分离。在电镜观察方式当中,长通过复染、超薄切片等方式对病毒进行检查,防变快速。目前在电镜检测中通常通过磷钨酸复燃来完成检测过程。另外,对于不易提取的病毒,则通过离子捕获法来对犬瘟热病毒进行处理。在包涵体检测方式中,主要对病犬的分泌物进行操作,将其制为涂片或者是石蜡切片,然后HE染色,进行镜检,但是由于狂犬病毒和传染性肝炎病毒也可形成包涵体,因此在临床上较少使用包涵体检测对犬瘟热进行诊断,多用于对犬瘟热病毒进行筛查。

3.免疫学检测诊断。目前,免疫学检测手段在犬瘟热的诊断中较为常用,主要包括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前广泛应用于对动物疾病的诊断当中,有研究人员对犬瘟热病毒的酶联免疫吸附建立了病毒与抗体的间接检测方式,可对犬瘟热病毒抗体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从而有效、准确地检测犬瘟热病毒。另外,还可使用单克隆抗体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合地方式来对犬瘟热病毒进行检测,敏感性好且检测准确率高。在血清中和试验当中,由于具备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对犬瘟热病毒检测较好,但是由于所需时间较长,常用于实验室的诊断,不适于用于临床诊断。免疫荧光技术是目前公认的犬瘟热病毒检测方法,快捷、简单、特异性高,能够对犬瘟热病毒抗体进行标记,从而进行直接检测,敏感性较高。

三、犬瘟热病毒的治疗

由于犬瘟热病毒传染率高且易造成动物死亡,因此一旦确诊,就需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进行治疗,通常可分为五步:抗菌消炎、止血、止咳、止呕、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犬瘟热病毒时,需尽早使用大剂量犬瘟热病毒高效价免疫血清,大部分早期病犬在发病时进行及时治疗其治愈率可达78%,因此需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中心进行对症治疗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治疗。

在应用生物制剂中通常采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和单克隆抗体,采用静脉注射来进行治疗,另外还可根据感染情况来采用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来控制激发感染。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观察病犬的状况,根据病症的发展与改变来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出现腹泻脱水状况的病犬,则需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通常来说,在犬瘟热后期,当病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治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多种神经异常症状。在治疗的同时还需对病犬所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注意避免病毒传播影响其他动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犬瘟热病毒作为麻疹病毒属的病毒,能够吸附在细胞表面进行传播,虽然目前能够控制在一定的传播范围内,但是依旧是困扰动物疾病行业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对许多动物都具有威胁性。犬瘟热的临床症状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异性而不同,在诊断当中通常通过犬瘟热病毒的特点来进行检测,主要有病原检测方式和免疫学检测方式。在治疗方面主要诊断犬瘟热的早期症状进行治疗,在后期治疗方式基本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需加强对犬瘟热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控制感染源,保护动物健康。

猜你喜欢
犬类病毒动物
病毒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分析犬类动物的常见疾病和有效预防
中药治疗犬类真菌性皮肤病疗效分析
犬类动物保健及疾病预防措施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犬类中毒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