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2-10-31 02:07鲁巧巧
高教探索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数字化发展

鲁巧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深刻认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内涵与特征,不仅对谋划建设高校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回应新时代社会各界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升级的迫切期待。随着科技进步,在数字化技术力量驱动下,高校教育现代化愿景面临挑战,教育教学进入新的教育现实。如何实现数字化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使用,如何将数字技术有意义、真正地融入具体教学工作中,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常态。这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实现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足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引领下,审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逻辑、推进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方向。为此,有必要深刻理解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

(一)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随时代发展和教育主体变化而变化。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高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取向既应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相统一,又应形成符合其自身改革发展的特定价值取向,因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依托高等教育所有主要功能与活动而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多重性概念。从教育主体的角度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需满足教育主体的相关需要,而不同主体(高校、教师、学习者)对教育教学存有不同的质量观念和不同的质量诉求,在教育主体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下,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理念所承载的价值选择、价值理想及价值践行的限度也不同,且高校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对于政策资源的惰性调控过于依赖,而非按照各学科专业自身发展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积极调整与优化。此外,以效率和控制为表征的管理主义的盛行及其对专业主义的过度介入,导致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的主体性受到抑制和破坏,人的物化与工具化使教育主体的价值旁落、全面发展受到一定抑制。毫无疑问,持续地满足学生全面创新发展、学习个性化发展与国际化教育一体化发展需求,当是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价值取向。

(二)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高校教育教学作为党和国家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镇和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使命在肩,大有可为。一方面,推进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助力实现“中国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办好高等教育,实现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且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高校教育教学需充分把握国内国际发展要求,更好展示新作为,更好服务未来。另一方面,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日趋复杂激烈,高校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向“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要求“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知识、智力、科技的需求,必须与世界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紧紧相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和内涵式发展,拓宽国际视野,借鉴全球顶尖大学的先进学科理念与成功经验,搭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结构,保障高校教育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一种认知革命,是人类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革命,通过科技的赋能,认识可以从表面到本质,从独立到联系,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科学。知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Kirsti Lonka)在《现象式学习》一书中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各类设备和工具不断包围着的网络世界,因此我们所有人都应当对数字运行法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数字化将把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发展规律的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新时代翩然而至,高校教育教学显然应依托数字化基础理论与应用模式,应新而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笔者认为,这要求从新时代数字化质量内涵层面来理解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以数字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是全面数字化的发展,是充分数字化的发展,是长远数字化的发展,最终实现质的提升。

(一)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数字化的发展

马克·普林斯基最早引入“数字原生代”这一概念,把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的特点定位成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他们出生在数字化的年代,天生适应数字化。然而,研究表明,教育科技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相当有限,它并不比非技术的学习干预的效果更好。例如由于缺乏基础硬件设施和实际知识的现实原因,高校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之间兼容性不佳,或者主要把多媒体技术用于复制流行的教学实践等。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曾经用质的规定性来阐述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系统的特点:从其理论的出发点来看,揭示的是“量”的扩张;从其实践价值来看,是提醒人们关注“质”的变化。质的规定性应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理论的核心。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出台《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养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强调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得益于硬件的进步,机器的计算能力可超越人类百亿倍,处理教育数据的方式已发生颠覆式变化,传统断点资源数据、片段化教育数据难以合理并及时处理等问题得以解决,高校教师可以对复杂教学情境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触及本质的认识。过去简单的、单一的、直线性的教学链条被击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的、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各类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在不久的将来,所有学习者都需要对教育教学联接数字化世界具备计算性理解,具有一定的数字技能(包括数字素养或数字能力)。高校教育教学借助数字化技术革命,从所需建立的目标、条件、策略和网络学习监督与评估系统出发,从一个不频繁且耗时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

(二)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充分数字化的发展

数字化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是高校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的一部分,高校良好的数字化资源环境和应用氛围是专任教师和学习者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将教育技术嵌入到高校课程教学的全数字化教学并不多见,高校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有待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区域和专业层次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依旧存在,数字鸿沟(包括数字化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如计算机设备、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等)沿着性别、种族、地理位置、经济背景等方向加剧。推进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应当解决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教育教学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首先,解决东、西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包括不同的在线学习机会、数字领域的结构性排斥、数字技能的差异等),以国家政策支持、专项经费供给、国际人才引进等措施改善高校教育教学数字化环境建设,用数字化技术连接教育教学空间,去中心化、增进民主化,形成集成性教学系统,建立教育教学区域结构均衡发展新格局。其次,利用大数据的“广度、宽度、深度”正呈几何式增长的态势,积累更广更深的学科专业数据基础。借助各高校特色专业,发展卓越学科,促进数字化与教育、数字化与知识、数字化与职业通畅联接,加强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有效衔接,使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教育教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培养需求的改革发展定位。

(三)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长远数字化的发展

数字化是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能力和水平而作出的方向性选择。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要求聚焦教育、文体等重点领域,推进高校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对企业而言,数字化将在战略、管理、组织、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带来思维模式上的巨大颠覆与产业实践上的系统变革。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而言,需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基于未来教育的全新图景,对经济、社会的走向有合理的预估,不能用“过时”的理论、知识、数据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当然,高质量的高校教育教学也需戒骄戒躁,尊重基本规律,在此认识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借助数字技术完善教育底蕴、深化教学场景应用、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学术空间换资源空间,既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又优化教育教学艺术,正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本质。

三、数字化助推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数字化助推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不仅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生成逻辑,而且契合其自身发展水平提升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紧紧把握数字化时代脉搏,抓住国际协作实践、数字数据驱动、一流课程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趋势,形成我国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总体格局。

(一)全球参与:高校数字化资源与教育教学多元主体协作实践

以联合国对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能否充分满足受教育权的需求描述为依托,提炼归纳出高校教育教学的“4A”基本特征,即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可进入性(Accessibi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和可适应性(Adaptability)。新课程理念下,通过重心迁移实现定中求变,塑造双轨多元结构,自主、协作、探究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出路。全球参与下号召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惠,往往以国际课程共享和课程开发等形式展现,且教育者在决定使用开放教育实践时受到课程结构和国别文化的强烈影响,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意识形态冲突等问题,亟需探寻高校数字化资源与教育教学多元主体协作实践路径。

1.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合作、协作和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如今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各国发展的战略核心直指教育现代化。合作、协作的价值是知识、技能共享,深化同伴互动,打破知识孤岛。利用数字复制、链接、模拟、反馈的优势,通过将知识数字化,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升级”。一方面围绕促进全球、国家和高校层面数字化学习与合作的政策和方案,需要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团结协作,由政府牵引、依托各类高校、联合国际社会组织,举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或人才培养论坛,搭建人工智能与数字教育研究机构,建立公平的大学网络,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以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有助于高等教育系统变革和纠正高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高校领导者需在数字领域协助发展学习者数字意识和能力,将数字教育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带头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开放式教学法开展的国际化协作,通过与他国高校或科研机构共建共享资源,聚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跨越高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公平的数字鸿沟(技术资源获取的不平等)和新数字鸿沟(不同数字技能水平)。

2.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学大数据供需对接机制

推进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要求切实转变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校科研动力革新、课堂质量革新、学习效率革新和人才培养革新。一方面,高校需明确有关部门推动数字化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健全数字化教育设备,设立数字化课件制作小组(成员有课件设计教师、课件文本教师和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课件设计教师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提出课件设计整体规划,文本教师负责打磨教学脚本,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教学,满足课程设置和数字网络课件需求,保证数字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着眼知识-价值共享联结所形成的数字化生态系统,高校在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与全球各相关科技企业合作,重新塑造和改变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包括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各种职业能力培训,发展多层次多类型教育(包括学位教育、证书学习、单修课程学习等),将证书与资质认证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质量高校教育教学保障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保障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化融合,推动实现人的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有机统一,构成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理想样态。

(二)教师体系再建构:供给结构制度和测评技术优化实践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先实现教师体系再建构,形成与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治理体系、运行制度、学术基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促进高校教师体系更大转变,包括教育教学数字化变革方面的政策、各学科专任教师培训规划、科学先进的教学法和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

1.从机构和制度层面推进高质量教师体系建设

高质量教师体系建设需在解决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同时,满足受教育者对高素质、强专业性、数字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求。以数字化、专业化、协同化、精英化路径建设高质量教师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机构和制度两个层面推进。首先,优化机构建设,调整高校学科专业供给结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专业教师供给结构处于从新建期外延式发展向转型期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突破学术性路径与制度性依赖举步维艰。因此,一流高校需引领全国高校师资教育,以强化新理念课程发展为统领、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为取向,强化部属、省属师范类大学的主体基石作用,引入综合性大学、“双一流”大学加大专任教师教育力度,同时健全教师职前培训体系,打造竞争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高层次教师体系。其次,深化制度建设,调整高校教师教育制度供给结构。受行政管理导向的强制性同构、英才教育情结的模仿性同构和绩效筛选指标的规范性同构影响,高校教师教育制度存在结构不优、核心领导力不强、协同不力等掣肘性短板,必须加快推进高校专任教师教育精英化进程。为此,要构建严格、缜密的办学资格监管和审查机制,将开放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在完善的专业教育基础之上,实现行政导向、专业引领、学术指导、协作实践融合,弥合高校教师资源在区域、校际的差距,保证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从测评理念和技术层面建立高质量教师教学数据系统

处于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立高校教育教学数据系统并优化完善,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的核心保障,也是建立高质量教师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理念。树立科学的能力评价观,动态采集实时教学过程数据和教师发展成长轨迹,以社会技能、核心素养、技术能力为测评要素,秉承发展性的教师能力测评理念,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专任教师进行师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测评,并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与此同时,在更新专任教师测评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反馈机制,所获得的过程性测评数据和结果分析直接为强化教育教学外围环境支持和教育教学优化所用,以此来增强教师的身份认同,促进教师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其次,积极采用高效的教师教学测评方法和技术。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从宏观群体逐渐走向微观个体,让追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可能。可以采用基于计算机测评技术(computer-based-assessment),营造真实的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任务情境,精心设计评分算法并抽取高阶能力的观察指标进行赋值,利用项目反应理论测量模型对高校专任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推论,得出量尺分数,以提供基于证据的测评方法和数据过程分析,为构建高校教师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提供更完善的数据基础,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对教师队伍的新形态要求。

(三)数字生态型教学:灵活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创新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往往有一个功利目的,即成为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工具。数字化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不仅要解决教育规模、师生质量、资源公平、课堂效益和效率等共性关键问题,更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即高校教育教学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数字化教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技术手段,构建数字生态型教与学模式则是数字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1.动态选择数字化资源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要素,是服务于高校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内容资源。高校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主要包括: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应用实践资源、教师科研资源、应用软件资源等。当前,在网络平台可获取的资源多以固定模块,简单分类地堆砌存储在数据资源库中,检索过程耗时,精准选择适用的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创新难度较大。对此,一方面,高校应建设并提供校级教学资源管理服务,以供各类用户动态选择。可采用良好的数据建模方法打造技术数字化系统平台,建立学科资源检索系统,提高资源的可见度与获取效率,促使教育教学资源“立体化 PTCA”模式诞生,即问题导入(Problem-oriented)、技术驱动(Technology-driven)、案例阐释(Case Study)和拓展应用(Application),并掌握多种技能解决课堂复杂维度问题,最大限度地运用技术与教育时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构建数字化智能交互生态,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探索形成高校各专业课程内容平台化、课程资源网络化协同、课程进度个性化定制、专业知识服务化延伸、人才培养数字化管理等模式,有效支撑高校教育教学高端化、数字化、绿色生态化发展。这需要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学团队、数字化课堂发起者、学习者共同努力打造交互生态,实现教育内容的情感和价值组成部分能够在信息教育环境中得以互动,确保各阶段课堂教学投入有价值。

2.系统筛选和优化教与学路径提升教学品质

全球知识产业被新兴的信息技术所释放,这些信息技术将使教育摆脱空间、时间和资格垄断的控制,而数字化教与学带来的好处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模式、课程设计以及教学风格和质量。通过数字化改造推进教与学革命,需要针对高校教育教学中教与学活动可能存在的瓶颈性问题,做系统化分类、分层次梳理,分别探索出能够解决每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习机会更符合学习者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更适合数字时代。一方面,在教的层面,利用大数据精准调控教学活动。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汇聚优秀专业教师教学智慧建立智慧学习路网资源,动态将所研究的学习新模式和智慧学习路网资源传播给区域内教师,掌握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创设特定教学场景并熟练运用“SAPIE”技能:会检索信息(Search)、会获取资源(Access)、有良好的课堂呈现(Presentation)、做好网络交际与交互(Interaction)、合理完成教学测试与评价(Evaluation)),并在应用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新模式、优化学习路网资源。教师通过感知、汇聚和分析各类教育教学情境数据,深度洞察学习者的状态,全面支撑各学科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资源的便捷获取、知识的可视化呈现、教育主体的良好互动、教学流程的重组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进不去、看不见、难再现”等问题,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另一方面,在学的层面,在充分筛选和优化教与学路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和个性学体系。在智能感知环境中,基于学科知识图谱,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活动,全面、系统、完整地采集教与学过程和结果数据,动态分析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形成教与学分析报告,及时调控教与学活动,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其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提升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此外,通过无感知的数据自动收集,形成个体电子档案,有效引入表现性评价方式,构建立体评估,实现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多方参评,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拨作用,填补学习技能策略、元认识维度评价的缺失,以更好更快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面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是从学科知识能力培养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高质量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顶层设计、学科专业规划等方面着手,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人文交流合作能力、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网络为重要载体、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重构高校教与学组织架构,优化教与学活动实践路径,探索形成解决高校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高校教育教学形态,一步一步把数字化战略擘画变成高质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优势。

猜你喜欢
高质量数字化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