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实测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2022-10-31 14:44王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肺活量体育锻炼体质

王磊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2)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及格率高达30%,而且其体质健康的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每个学龄段的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维度指标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最为突出,不及格率最高。与前几次的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相比,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持续下滑趋势,超重与肥胖学生比例增加明显,视力不良率高居不下。此外,高校各类事故频繁发生,虽然高校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但大学生身心发展、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在复杂、多元化环境下,其拥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这给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出了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配合学时学分制度,学校以及各教研机构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诸多通过体育课程、体育锻炼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案和建议。因此,该文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学生为样本群体,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规律,总结出影响因素,促进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了解,并提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建议,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大学生体质健康实测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水平、性别因素表现出的体质健康差异、年级因素表现出的体质健康差异,这3个维度的问题是研究的关键,从广泛覆盖被研究群体样本的视角,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真实情况,从不同视角与维度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体质健康提升建议,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基于这个研究思路,从2021 级、2020 级、2019 级、2018级4个年级的中筛选符合要求的学生。一是确保每个年级学生数量大体相当;二是确保每个年级的男女生比例大体相当;三是确保每个年级被调研学生的专业结构大体相当,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因素。

1.2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广泛查阅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测试、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对各种理论和观点进行梳理,对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借鉴,从而为该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该校四个年级中按照每年级学生数量比例、性别比例、专业比例的标准,随机抽取800名学生,其中每个年级200名,男女比例为1∶1,通过校园网与辅导员配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再次,采用测试法,设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3 个维度的指标进行测试。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相关数据、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归纳分析与整理。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法如下。

身体形态:运用标准身高体重测量仪,分别测量学生的身高与体重,以反映学生的BMI情况。

身体机能:运用电子肺活量计,测量学生的肺活量,获得肺活量指数。

身体素质:男生测试立定跳远、50m 跑、坐位体前屈、1000m跑、引体向上;女生测试立定跳远、50m跑、坐位体前屈、800m 跑、1min 仰卧起坐。所需要仪器或设备为计时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标准跳远垫。

2 大学生体质健康实测结果及分析

2.1 实测结果描述

对该校800 名学生的体质健康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分析,并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分,获得大学生体质健康评分统计结果。通过整理可知,整体上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83.5%,属于良好水平,比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结果稍好。从评分的分级来看,优秀率不高,仅为10.5%,良好率为20.5%,及格率为52%,不及格率为16.5%,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正态分布。

从性别来看,男生的整体及格率不及女生,尤其是在优秀率与良好率方面,男生整体表现不如女生。但从实测过程来看,男生与女生的体质健康实测项目存在差别,比如男生在引体向上与坐位体前屈项目上的表现不佳,而女生在1min 仰卧起坐与坐位体前屈上表现较好,但在50m 跑方面,男生成绩明显优于女生成绩。

2.2 身体形态比较

在评判大学生身体形态时,采用BMI 指数进行评价,运用实测的体重与身高计算出BMI 指数,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而判断学生的偏瘦、正常、超重、肥胖状态。就男生而言,偏瘦与肥胖的男生比例均不高,而且从大一到大四年级,男生的偏瘦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不明显。男生正常率与超重率,自大一至大四的变化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总体来看,男生身体形态正常率在大四达到最高。就女生而言,大一年级女生的偏瘦率稍高,这可能与高三学习紧张而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有关,但大四女生的超重率却达到最高,而且从大一至大四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正常与肥胖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BMI指数正常的比例来看,男生自大一至大四,分别为71%、73%、71%、75%,女生自大一至大四,分别为83%、87%、87%、85%。这说明男生的BMI指数正常水平明显低于女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各年级学生的BMI均值呈不规律变化,但总体来看,大四年级的男女生BMI均值最低。

2.3 身体机能比较

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实测中,身体机能指标的选择,以肺活量为测量指标,反映了学生肺功能水平,即机体摄氧能力和排除废气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就男生而言,从大一至大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指标不及格率逐年升高,分别为8%、11%、16%、20%,而优秀率则逐年下降。大一、大二男生的肺活量水平较高,肺功能整体较好,而大三、大四男生的肺功能相对较差,而且大一、大二男生肺活量优秀率也远高于大三、大四男生。

就女生而言,大一女生肺活量的不及格率最低,说明其肺功能水平最好,大二、大三时期肺活量指标不及格率显著上升,而大四年级时期女生的肺活量指标不及格率又明显下降。大一至大四时期,女生肺活量指标的良好率与优秀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年纪增长,女生的肺功能水平逐年降低。此外,从男女生对比来看,女生肺活量不及格率的均值明显低于男生,这说明女生肺活量整体表现优于男生。因此,总体来看,大学低年级学生肺活量水平要优于高年级学生,且差异显著,这与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学习状态等因素相关。

2.4 身体素质比较

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50m 跑与1000m(800m)跑是评价身体素质的关键指标。总体来看,男生50m 跑几乎都能达到及格标准,不及格率仅为1%,而女生50m 跑的不及格率则略高,且不同年级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大四女生不及格率最高,达15%,其他3 个年级段的不及格率相差不大,约为6%~7%。在优秀率上,男生(10%~30%)也优于女生(2%~7%)。这说明在50m跑项目上,男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女生,即男生爆发力水平明显优于女生。

1000m 跑项目上,大一至大四男生的不及格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5%、21%、35%、39%,不仅如此,优秀率也不断下降,这说明男生随着年级增高,其耐力水平不断下降。女生自大一至大四时期800m 跑的不及格率也逐渐上升,分别为11%、15%、22%、28%,而且优秀率也逐步递减,同样说明女生的耐力水平随年级的增高也是递减的。从1000m 跑用时来看,男生自大一至大四时期1000m 跑用时均值分别为3.98min、4.03min、4.19min、4.26min,说明男生1000m跑成绩越来越差;女生800m跑成绩自大一至大四分别为3.86min、3.96min、4.01min、4.14min,同样女生800m 跑成绩也逐渐下降,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1000m(800m)跑成绩在年级间差异显著。从男女生性别差异维度看,无论是从不及格率方面,还是优秀率方面,女生的耐力水平表现均明显好于男生。

从坐位体前屈项目看,大四男生的优秀率(15%)最低,而不及格率(8%)最高,大二男生的不及格率(3%)最低,优秀率最高(24%)。在坐位体前屈这个项目上,女生的优秀率较高,大二时期最高为37%。自大一至大四,男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值分别为15.27cm、16.67cm、15.33cm、14.27cm,女生则分别为18.01cm、19.61cm、19.66cm、18.17cm。从男女生性别维度看,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明显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的柔韧性明显好于男生。

其他项目来看,立定跳远项目,男生优秀率高于女生,不及格率低于女生,而女生的良好率与及格率更为集中,从年级分层来看,大一、大二时期,男女生成绩均好于大三、大四时期,其中大四时期成绩最差。此外,女生1min仰卧起坐项目的不及格率较低,优秀率较高,而男生引体向上的不及格率则较高,达20%以上。同样随着年级的增高,这3项成绩整体呈下降趋势。

3 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环境因素

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需要适应新环境,需要面对生活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的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发展。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这使其面对不断变换的环境而产生的心理变化较小。从遗传因素来看,生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比如南方学生身高增长较慢,而北方学生体重增长较快,南方学生的耐力与柔韧度下降更为明显。从家庭因素来看,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健康行为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具有良好生活作息、运动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的学生,其BMI值更优秀,其他体质健康指标也较为优秀。

3.2 自身因素

一是时间安排,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且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课余时间的科学安排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影响体质健康,如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晨练与课后锻炼时间等。二是健康危害因素,尤其是抽烟、喝酒,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抽烟、喝酒对其体质健康影响较为显著。三是同伴影响因素,包括舍友、同学等,同伴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作息规律等对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四是体育锻炼因素,这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大学生日常自主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质量等严重不足,这从学生的体质健康变化情况中可以明显看出。五是饮食作息规律,包括饮食习惯、早睡早起习惯等,调查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饮食与作息习惯,有助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3.3 体育课程因素

一是学校体育课程安排,包括体育课时、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学方式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反映目前体育课时安排不合理,大一、大二的体育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而大三、大四的体育选修课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体育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缺乏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忽视了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二是学校体育设施,学校相关部门应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改善,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优质的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尤其是室内体育项目,如羽毛球、游泳、轮滑等。三是学校营造的体质健康氛围,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采用竞赛、运动会、兴趣社团等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4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干预策略

首先,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并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体育课程设置情况、学生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严格审核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和科学的饮食倡议,促进大学生提升体质健康的意识。其次,学校应加大对体质健康的宣传力度,并配备充足的体育基础设施,鼓励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开设,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主动性。再次,学校应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加大管理和引导力度,倡导不吸烟、不喝酒,远离危害健康的行为,并制定禁烟制度,明确禁烟场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熬夜、不赖床。最后,学校应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制定完善的课外体育锻炼体系,明确详细的时间安排、内容安排、奖惩制度等,促进学生自主锻炼。

猜你喜欢
肺活量体育锻炼体质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轻松测量肺活量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