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任性或是情绪教养不足

2022-10-31 09:44邬钰玮
科学之友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养负面情绪

文|邬钰玮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带着孩子去商场玩,他看中了一个玩具非要买,如果你拒绝,他会立马开始哭闹、撒泼、发脾气。旁边的人都在看你和孩子,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或者为了哄孩子,你可能就会买下这个玩具;还有人选择大声训斥孩子,甚至会动手。然后,孩子成了“熊孩子”,你也成了不会教养的父母,被周围人指指点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因为认知发育尚不完全,大多数孩子在诉求被拒绝后都会有哭闹、发脾气、打滚撒泼等行为,这其实涉及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名词——情绪教养。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子情绪教养的培养应该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情绪教养是一个帮助孩子完善人格的过程

所谓的“情绪教养”,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情绪认知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

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1/3 的时间都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人常常需要与这些消极情绪作斗争。如果情绪教养良好,就能够拥有避免、缓解、发泄负面情绪的能力,让负面情绪变得更少,从而有更多时间处于积极状态。而在积极状态下,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拥有更高的效率,从而获得更加多彩的人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理想。

情绪教养是一个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孩子能够把握好自身的情绪,那么就相当于把握住了人生中最复杂的一面,这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家长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主动培养孩子的情绪教养。

孩子莫名哭闹,家长应主动提出交流意愿

要想帮助孩子提高情绪教养,就需要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情绪,情绪对应的表现是什么,对于情绪应该怎样接纳等。

情绪这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需要家长告知什么是开心、伤心、生气、害怕……这时候,绘本故事就是家长的好帮手,通过讲故事这种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可以使其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之间的区别等。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出情绪时,家长要给予相应的提醒,比如孩子生气了,家长就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生气”,孩子很高兴,家长可以说“你是一个快乐的孩子”。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认识情绪,并为其接受情绪教养奠定基础。

在孩子理解了什么是情绪之后,如何表达情绪就是要学习的第二步。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哭的原因,却不理睬家长的提问,只是一味地哭泣,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孩子主动表达呢?

在确保孩子知道自己情绪的情况下,家长需要主动提出交流意愿,而不是让孩子开启交流的按钮。家长可以问孩子为什么哭,也可以对孩子的哭作出猜测去引导孩子主动表达想法。例如,询问孩子是不是因为房间太黑而感到害怕,如果是的话要说出来爸爸妈妈才知道。通过交流,还可以让孩子感知家长的安抚,从而更愿意进行情绪的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哭闹只是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孩子只会用哭闹表达,父母更要加以引导,告诉孩子可以通过运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发泄。总之,就是要帮助孩子将情绪发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面。

此外,当孩子表达情感诉求或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家长不要马上否定或者纠正,应该先对孩子的表达表示接纳和理解,再帮助他一起正确地释放情绪。这样,当孩子再次出现负面情绪时,因为知道表达后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注,他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情绪,并感到很安全。

不要一味遏制孩子哭,而是教他“哭也有时限”

有的家长会问,如果孩子一味哭闹,无论怎么问,他都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而你又猜不到他在想什么,那可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例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感到伤心、委屈、害怕是可以哭的,不要一味地制止他哭泣,或者一哭就打他。等孩子哭完之后,家长需要坐下来耐心地和孩子分析他为什么感到伤心、委屈、害怕,并告诉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此外,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情绪抒发是需要控制时长的,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停止哭泣的趋势时,可以让他们通过喝水、深呼吸等行为慢慢稳定情绪。

孩子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如果父母长期存在负面情绪,孩子就会变得很不安,甚至暴躁、不自信,适应能力也会比较差。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要时常面带笑容,用爱与温暖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情绪教养,帮助他们塑造稳定的性格。

猜你喜欢
教养负面情绪
跟踪导练(三)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