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2022-10-31 07:47刘佳勇张润东张劭杰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医疗保健榆林

刘佳勇张润东张劭杰

(1.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2.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农村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人力资源总量,而是现实的、能满足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拥有者。一般认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作为高技能人力资源所有者,其所获得的收入高于其他人力资源人群[1]。而对于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榆林,近年来其经济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例如,2020年榆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 219元,位居陕西第三(含杨凌示范区在内),与陕西排名第一的西安市相差仅1 430元。榆林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到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还是资源禀赋带来的红利?如果说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作用到底多大?

围绕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关系或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Mincer认为,潜在的人力资源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才能形成人力资本,并且接受正规教育和积累工作经验是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两种途径,而这两方面能力的差异终究会带来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异[3]。Don J.Webber认为,人力资本形成的投资去向重点应该是教育,一国经济增长中,教育投资的贡献率高于健康投资的贡献率[4]。二是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白云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5]。赖德胜等认为,人力资本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6]。程名望等研究发现,健康、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所体现出的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增长有显著作用,总贡献率为 38.57%[7]。三是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8]。杜伟等认为,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不同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差异。杨思涵等将人力资本分为创新人力资本和应用人力资本,并检验了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3种匹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四是关于陕西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10]。蒋亚儒认为,陕西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整体素质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11];王林雪等将其不平衡归因于人力资本在城乡间存量差异和配置不平衡[12];刘佳勇认为应该减弱农村义务教育的“挤出效应”,加大职业教育投入[13]。

上述关于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源一般理论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侧重于从全国层面或省级视角进行研究,而从市级层面视角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较少。对于像榆林这样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级市来说,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引起过多人的关注,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围绕此问题,本文在介绍榆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的C-D模型,探讨榆林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1 榆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按照Becker对人力资本构成形式的划分,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健康、迁移等角度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结合刘佳勇之前采用的分析框架,下面将从城乡居民的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以及劳动力的转移等3个方面展开分析[14]。

1.1 农村居民教育投资

榆林农村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且较为稳定。数据显示,2001~2019年期间,在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中,榆林城镇居民支出平均约是农村居民支出的2.16倍(说明:因2009年榆林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数据缺失,故在求均值时也未计算当年农村居民的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2001年,在榆林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的支出是369元,农村居民的支出是200.4元,城镇居民的支出是农村居民支出的1.84倍;到2019年,在榆林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的支出为2 026元,农村居民的支出为1 104元,城镇居民的支出是农村居民支出的1.83倍。这一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6年,城镇居民支出为2 681元,而农村居民支出仅为789元,城镇居民支出是农村居民支出的3.4倍。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榆林城乡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较

1.2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榆林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虽有差距,但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数据显示,2001~2019年期间,在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中,榆林城镇居民支出平均是农村居民支出的1.5倍(说明:因2009年榆林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缺失,故在求均值时也未计算当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其中,在2010年前,榆林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每年都是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2倍多,2002年最高达到7.47倍,2008年最低也达2.23倍。2011年之后,榆林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收敛趋势,到2019年,榆林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仅为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1.05倍。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榆林城乡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较

1.3 农村人口的转移

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接受过一定培训或拥有一定技能的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化率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它是衡量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一个重要指标。2010~2020年间,榆林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2010年榆林、陕西、全国城镇化率分别为47.41%、45.76%和49.95%,到2020年,榆林、陕西、全国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1.6%、62.66%和63.89%,榆林城镇化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9%,虽然低于陕西年均增长速度(3.69%),但却高于全国年均增长速度(2.79%),具体如图3所示。这也意味着在此期间,榆林农村人口年均转移速度虽低于陕西平均水平,但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3 榆林、陕西和全国城镇化率之比较

前面纵向分析了榆林近10年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下面对其再进行省内横向比较。2020年,陕西11个市(区)中,榆林城镇化率除低于西安、杨凌示范区、铜川3市区外,均高于其它7市,城镇化率处于省内第一梯队。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2020年陕西各市(区)城镇化率之比较

2 榆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2.1 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的计量模型是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基于C-D生产函数设定。

式中,yi表示榆林农村居民人均产出,li表示榆林农村人均人力资本存量,ki表示榆林农村人均资本存量,A为技术水平。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2.2 数据的来源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采用榆林农村2005~2019年15个年度数据,由于2005~2009年榆林乡村人口数据缺失,我们利用已知数据和榆林人口增长率对其进行了估算。此外,其它数据全部来自《榆林统计年鉴》,或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而来。上述变量的定义性描述和统计特征参详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说明和统计性描述

2.3 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 8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取自然对数的计算处理,然后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i=3.844940+0.306793ln(li(-5))+0.504271lnki从上述回归结果来看,回归系数都在3%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方程整体也通过了F检验,显著性程度较高,且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好,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非常强。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系数和物质资本的贡献系数分别为0.31和0.50,这说明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每增长1%,5年之后其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人力资本投资滞后5年)约增加0.31%;而物质资本投资每增长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约增加0.5%。换言之,榆林农村民居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每增加100元,5年之后其可支配收入可增加31元;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0元,则其可支配收入可增加50元。从产出弹性来看,人力资本在榆林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弹性低于物质资本,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要小于物质资本投资。另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α+β=0.811064<1,可以看出2005~2019年期间榆林农村的生产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研究显示,榆林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分别为0.31和0.50,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小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影响。榆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期为5年。这即是说,农村居民在接受一定的教育或培训后,其思想即使受到了启迪、技能即使得到了提升,然而再要将这种变化转化为经济效益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可能要持续一个过程。

3.2 启示

从上述结论来看,要使榆林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要。但是二者相比,物质资本投资回报较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更大,且物质资本投资回报不存在滞后性。如果从短期来看,榆林农村居民进行物质资本投资要比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要好,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更应该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而非物质资本的投资。因为一般而言,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物质资本投资会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从而其回报会越来越小;相反,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具有一定的外溢效益,其收益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医疗保健榆林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走榆林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榆林抿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
榆林村镇的地名文化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