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钉生锈》教案为例分析探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

2022-11-01 04:41丁丽丽江苏泰兴市老叶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铁钉探究性科学

◇丁丽丽(江苏:泰兴市老叶小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而传统的局限于书本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往往忽视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来促进教育理念的落实。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铁钉生锈》教学案例入手,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确定,通过对该方面的研究,明确在科学教学中实行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思考,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者发现自然基本规律、获得科学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过研究式学习,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起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建立一定的科学认知,进而高效地培养科学文化综合素养。

铁生锈是一个普遍现象,义务教育版《科学》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铁钉生锈》这一课。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理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能够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防锈方法及原理,并将防锈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学这一课,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体验。笔者认为,这一课探究性学习,至少要达到如下目标。

一、让学生获得参与探究的体验

探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是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并研究分析的具体过程。通常来说,学生经过探究性学习所获取的技术结果,绝大部分只可以是在自己或者周围同学目前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很难出现技术性突破。探究性学习经过让学生独立自主,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获取亲身实践的感受,逐渐产生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结合《铁钉生锈》这一课的编排特点,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探究的机会。教学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码头、旧院落,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说在这样的参观中,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什么,你有没有产生新的想法。学生的发言如果太零碎、不能围绕主题,教师要适当启发:你见到了哪些生锈的物品?对铁生锈这样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你有没有想对这样的现象搞一个小小的探究?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都非常乐于参与,如果教师再适当激励,那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让学生想参与探究并乐于参与探究,形成乐于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和积极情感,是科学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一般围绕一个要求研究和处理解决矛盾问题来进行,以实现最后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探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来说,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铁钉生锈》这一课,通过上述的参观活动,在教师的适当启发下,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比如铁锈与铁有什么不一样?铁为什么会生锈?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铁在水中会生锈吗?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要适当分类科学引导,以确保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规范、易于操作探究。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如,你有没有思考你说的水是什么水?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水?这些水都一样吗?铁在不同的水中生锈的情况会一样吗?根据老师刚才的问题,你能不能对你所提的问题重新修正,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过程,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逐步解决的能力。问题发现以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学生提出铁在不同的水中都会生锈吗?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可以启发学生做对比实验:找几个相同的试管、相同的铁钉,在试管中分别放上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盐水,然后把铁钉分别放入这几种水中,提醒学生最后在试管中分别滴上几滴油以隔绝空气。这样的操作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设计表格,督促学生在以后的连续几天内做好详细的观察,同时做好实验记录。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教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认识与能力,是当代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当今社会各种重大项目重大探究成果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然而,在过往的课堂教学过程里,培养锻炼学生合作的机遇不多,且大多都保留在口头引领激励的层面。

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助于人际交流沟通和相互合作的良好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倡导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学会合作应当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铁钉生锈》这一课,探究铁钉生锈时,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比较多,新铁钉、生锈的铁钉、小锤子、砂纸、试管、蒸馏水、盐、食用油等,这么多材料单靠一个人准备,比较困难,需要分小组合作,明确分工职责,才能顺利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要举荐测试实验小组长并且展开分工,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分工的专业技巧。分工的根本准则,是优势与劣势互相弥补,要尽可能思考个性不同,让所有学生在小组里均可以有效发挥特殊的作用。小组相互合作活动要落实好责任到人,同时在积极努力落实好“主要工作任务”的同时,主动帮助和支持他人。对高年级学生,不同的相互合作活动还可以应用实时动态轮换的分工模式,如此一来,就能确保所有学生都有主动性。小组分工之后,还要打造一个和谐公正的小组活动氛围,它是实现合作活动成功的基础条件与保障。第一步,合作组员要互相交流沟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沟通时间,组员要把握一定交流技能手段。经过组内沟通交流,可以推动相互理解认知,实现心理层面上的认同。经过交流能够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同伴的学习实际状况,进而展开自我调整或者互相调整,促使合作得到了优化完善。经过交流,还能够提升交际能力,推进同学们社会化水平的提升。第二,要及时处理合作小组内的矛盾和问题。在合作小组活动过程里,有的时候会出现少量不太愿意担负责任的组员推卸责任,或者在活动里不主动配合作业的实际状况,容易导致合作活动不顺利,这要求教师及时处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尊敬他人的良好思考与行为品格,诚挚地提出建议与意见,同时虚心地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就能够营造一个和谐、公正、融洽的活动小组氛围,进而有效发挥小组团结的力量。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是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细致、周到,把问题想全面。以《铁钉生锈》这一课为例。学生最初的猜想都认为铁钉在水中不会生锈,事实上他们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水中的铁钉生锈了;最初猜想铁钉在蒸馏水中不会生锈,实验结果也生锈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忽视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接触会产生碳酸这些科学道理。如果我们不注意这细节,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周到,我们的实验就不可能成功。遵循科学的规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参与实验,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因此,在科学课中,我们要在规范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意识的训练,让所有的争论最终靠科学实验来验证,让学生学会用事实数据说话。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严谨,学生的科学思维就会发展,科学素养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五、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努力提升创造能力与实际应用综合水平,而且要经过应用综合实践了解和掌握科学,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内涵与价值,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铁钉生锈》这一课,学生在探究时,发现教室墙角的钢结构铁件,已经做了防锈处理,喷了油漆,为什么还生锈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社会责任心教育。教学楼墙角用于加固的角钢,已经做了防锈处理为什么还会生锈?原因有多方面的:可能是钢构件在加工之前,或多或少生锈了,施工做防锈处理时,需要把原来表面上的锈完全清除干净,如果工人没有把原来的锈清除干净,那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样的钢构建就会部分或全部锈蚀掉,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留下隐患;可能是工人在刷油漆时,油漆有没有全部涂刷到位,将来也有可能造成隐患;也有可能是油漆的质量不合格。不管哪种原因导致铁生锈的现象,都不是技术问题,而与我们的诚信、责任心有关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都要讲诚信,都要有责任心,否则就可能为自己、为他人、甚至为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学生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亦是立德树人必然要求。因此,在科学教学时,我们要重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以及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教育是什么?一位科学家说过:“教育是一个人离开学校后,把学校所教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结果。”剩下的又是什么呢?知识会忘记,技能也会消失。而一个人形成的对事物的看法,探究事物未知结果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科学精神人文品质却不会消失,并且会影响人的一生。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应当作为我们每一节科学课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

六、结语

本文通过以小学科学《铁钉生锈》的教案,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五个方面的目标,即获得亲自参与探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如今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醍醐灌顶般输入与接受式教学,而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如《铁钉生锈》案例,将学生带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去进行综合性思考,分析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又怎样使得铁钉不会生锈等,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不仅仅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科学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明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并且切实分析每一课教学完成之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真正落实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铁钉探究性科学
钉多少颗铁钉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钉铁钉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隔水取铁钉
科学拔牙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