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睡觉时也能学习

2022-11-01 06:37湛庐阅读赵天
奥秘 2022年9期
关键词:睡梦中脑电波眼动

●湛庐阅读 文 赵天 编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疯狂热爱学习的人来说,他们恨不得把每天24小时里的每分每秒都用在学习上,废寝忘食。那么他们的梦想能成真吗?人只有在睡着以后,身体机能才能得到恢复,这就是为什么人需要睡觉。一个人一生至少要花费1/3的时间用于睡觉,否则就活不到预期的寿命,睡眠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但对于“学习狂魔”来说,就显得“太不合算”了,他们宁愿把做美梦的时间也用来学习。如果我们真的能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学习,那简直太完美了,哪怕对于不爱学习的人来说,白天玩耍,睡着后学习,岂不美哉?那么这到底可不可能呢?

目前的答案是:可能。但当下的技术尚未成熟!

首先我们来看看睡着后大脑到底在做什么。

人在睡眠状态中,虽然躯体躺着不动,对外界也没什么反应,但大脑尚在活动。这种活动可以通过实时观察大脑活动的成像技术——脑电图,反应出来。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依次进入不同阶段。在每个睡眠阶段,大脑都会产生不同节奏的脑电波,且不断循环。

睡眠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叫慢波睡眠,这个阶段中大脑的脑电波呈现1赫兹~4赫兹(也就是每秒完成1~4个周期)。慢波睡眠也常被称为深度睡眠,假如你在这个阶段被强制叫醒,会感到迷迷糊糊,精神可能反而比不睡觉还萎靡。

而另一个阶段叫作快速眼动睡眠。这个阶段特别有趣,脑电波看起来和你醒着的时候没什么两样,非常活跃、不规则,而且眼球会快速运动,当然我们自己是不知情的,外人也察觉不到,因为眼皮是闭着的。处于这个阶段时,你的身体几乎完全不会活动,但眼球和呼吸系统的肌肉会动,同时大脑还会做梦。大多数的梦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的。

每晚,你的大脑会不断从慢波睡眠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再回到慢波睡眠,再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循环往复。一次慢波睡眠加一次快速眼动睡眠就是一个睡眠循环,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此外,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巩固新记忆。这一点科学家已经在各种动物,包括人身上进行过多次验证。因而想要提高复习效率的人,千万不要熬夜,一定要保证睡眠。假如次日要考试,千万不要在考试当天“临时抱佛脚”,一定要在头晚睡前完成,记忆效果一定会好很多。

那么,“边睡觉边学习”,又是什么原理呢?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不少人以为睡眠和催眠是一个道理,认为睡眠时如果有人在你耳边不断念叨暗示,你对这个暗示的吸收效果就会更好。这个逻辑现在看来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但在20世纪初,有美国商人钻了这个知识漏洞的空子,发明了一种叫“心灵电话”的机器,号称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心灵,让人变得更自信,还能学新语言。其实,这个产品的本质就是个复读机。

2014年有研究显示,人在睡梦中听已经学过的新词汇确实可以帮助记忆。在该研究中,科学家找来将近70名没学过荷兰语的德国人,让他们一口气记120个荷兰单词,学完后立即去睡觉,并在他们睡觉过程中播放之前学过的单词的录音。结果发现,即使这些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睡眠时听了单词,也不知道听到了哪些单词,但在醒来后的测试中,他们所掌握的在睡眠中听过的单词明显比没有听过的单词更多。这为睡眠学习提供了一些证据,说明在睡眠中可以巩固已有的记忆。

然而,这个结果是在实验室里得出来的,实验室里的睡眠环境、声音的音量,以及每个人的睡眠情况都被专业人员精密地监控着,这样会尽量减少声音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但如果你自己在家试图复制,则很有可能被噪音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考试时精神不济,得不偿失。

实验研究也表明,睡梦中所能完成的,仅限于重复性很高、条件反应一般、倾向于纯记忆力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旦涉及到更复杂、需要更完善逻辑思维体系去理解的,比如数理化相关的知识等等,就没办法单纯通过在睡梦中听录音来完成了。所以学文科的同学,或者想要学习外国语的朋友,不妨期待一下未来这项技术的完善!

猜你喜欢
睡梦中脑电波眼动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睡梦中的“甜蜜”杀手——OSAHS与2型糖尿病
睡梦中的“甜蜜”杀手怎么防——打鼾与2型糖尿病也有关系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脑电波情绪分类算法的研究
基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
睡梦中的爸爸
国外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中的眼动跟踪方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