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

2022-11-02 11:46邢秀青
山西青年 2022年21期
关键词:工程信息化专业

李 媛 邢秀青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现阶段,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以及项目复杂度逐渐提升,企业迫切需要懂得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术、会应用信息化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现状是大量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在此背景下,关键之举在于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所需,与此同时,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在促进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且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一、传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无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

目前,普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程理论知识往往很难在实践中得以体现与较好应用。此外,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以授课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进行设计的,不同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以此割裂了各项专业课程在工程项目建设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1]。

(二)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建设项目是以从设想到竣工验收、交付运营的总时长为建设周期,而施工阶段是该周期内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往往要几年,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周期较短,只能学习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其中一部分,并不能全面学习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施工及其管理,由此造成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工程相联系[2]。另外,很多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该专业学习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性不高,直接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过于单一

就当前高校的教学特征来看,仍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而该种教育体系就会使得学生这一主体处于评价标准的单一化、简单化的状态。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做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信息化教育的出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满足学生的特色需求,提高高校的教育服务意识。目前的教学效果评价主体仍是教师,并不注重过程性考核,往往是通过试卷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测验,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缺乏个性化和多样化,评价信息单一,而且所依据的判别标准不完善。

(四)企业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产学研”教育发展模式是高校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培养模式中最核心的本质是相关企业参与到学生实践过程中去,以增加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的时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3]。但是,很多学校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大多通过人际关系予以维持,还有些企业为了应付评估检查而临时挂盘。此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有些企业因为学生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好经济效益,从而拒绝学生参加企业的实习。

二、工程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早期理论,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三要素学说,即教育方法、过程和结构;此后,发展为四要素学说,即学生、教师、媒体和教学内容;之后,发展为五要素学说,即教育论、目标指向论、教育方法、教育结构和教育程序。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模式转变为信息化支持,信息技术成为支撑教育环境的条件,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模式的新发展,教育环境成为信息教育模式的新组成部分。基于此,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模式的构成扩展到六要素,即教育理论、目标趋势、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结构和环境[4]。

在树立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和细化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要素。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教学任务的完善和整合措施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编写[5],例如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对课内实训教学引起重视。此外,课内实训以实际工程为载体,按照不同的课程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桥梁和教育规划。

在现阶段六要素理论下,教研和管理的各环节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理解应该更为准确,即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不同类别的科目以及学习环境条件中分析及挖掘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再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存储,可逐渐形成稳定的教学程序及结构。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布鲁姆提出将知识学习分解为概念、理解和综合三个层次的学习需求理论。信息化教育每个阶段都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保证学习资料的来源真实前提下,可以开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即MOOC,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有效结合网络开放课程与传统集中教学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

此外,MOOC作为学习平台上的学生学习社区,可以促进知识的进化和增值。由于边际成本为零的特性,使其数字资源使用越多,价值就越高。现有的数字资源入库数量呈指数型增加,后期即使没有进一步追加投资,也会持续发挥附加价值效果。因此,对于教学系统需要不定时的更新和完善,例如增加网络题库、名师精品课、自测试卷等资源,并有效记录学生的学期时长和学习成果等。

(二)开展“双向思维”教学评价体系

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总结四个方面采用云教学以及离线教学方式,这样能够对师生评价的双向全方位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授课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表现、理论知识、专业水平和综合表现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学生也可以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可以及时精准地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加以改进,以整体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互联网+”云教育平台的统计,以上这种双向思维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师生在教育和学习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信息化教学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现有信息化技术将其应用到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使专业课程与网络安全、软件操作等这些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根据现有的课程,如“建筑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技术管理”等专业核心教学内容,将VR、CAD、BIM50、Revit等信息化手段融入整个教育设计之中,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应用课程体系[6]。与此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将网络平台与对口企业进行连接,保证实际工程案例能够引入到课堂中,以形成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二)增加BIM技术,引入建筑信息化理念

在现有的学习课程中引入BIM相关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BIM的知识体系,对BIM的基本工具、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同时增加有关BIM技术的实训教学环节,保证其在对建筑进行数字化设计、建造和管理上提高效率,降低实际建设和运营中的不确定风险。通过软件仿真和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BIM技术的更好掌握。BIM技术的运用具有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协调性、可出图性五个特征,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在项目策划前期使得业主有更好的了解和认知,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对设计师和承包商有辅助作用,在运营期间能够对各种应急预案作出模拟。

(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BIM技术应用能力

新兴技术的引进,对教师亦是一种挑战,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BIM软件应用培训及信息化教学项目的申报,改变大多数院校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授课模式,特别的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进行培养。可以将授课教师按照其所属课程进行分类培训,例如,以“BIM基础技能+BIM专业技能”的方式,也可以利用CAD、Navisworks等信息化手段,以多样化的授课方法开展教学,发挥信息—技术一体化的教学作用。

(四)BIM技术于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工程管理的核心课程设置,将BIM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分析信息化教学应用产生的优势。

对课程进行BIM技术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BIM技术于核心课程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

如上图1所示,列出了四门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分别为建筑工程制图、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在传统的教学中,授课时基于平面视图直观性较差,难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展示缺乏立体示范性。结合土建算量与计价,难以让学生完全掌握计价规则。那么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进来后,BIM技术所来的可视化、三维立体展示等,还有BIM5D的施工模拟,都很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习充满兴趣,最终提高了教学达成度。

四、结语

随着现阶段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推进,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已纷纷将信息化教学融入进来,建立了物联网+信息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这也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才市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还要与时俱进引进信息化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升学生在未来就业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授课教师要重新编制课程质量标准,更新知识体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与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各项实操技能的培训和锻炼,以此来满足当前企业所需的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技术工程人才。

猜你喜欢
工程信息化专业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工程资料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部分专业介绍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专业修脚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