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通乳消痈方联合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的临床观察

2022-11-02 06:41李玲玉黄志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气滞消肿三联

李玲玉 黄志敏 邓 理 朱 爽

(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急性乳腺炎(AM)来势急,发病率高,因化脓菌侵入乳房所致,常发生于产后(21~28 d)哺乳期女性,伴乳房局部结块、高热等表现,直接影响母乳喂养[1]。如处理不当,可致脓肿形成、败血症[2]。治疗方面常使用抗生素,但是考虑到哺乳期女性的特殊性、抗生素耐药性,很难达到预期疗效,有必要探寻一种疗效可靠兼顾安全性、可行性的治疗方案。中药抗菌作用已得到证实,且AM发病迅速,发病阶段特殊,不能使用大量西药进行治疗,所以AM是中医优势病种[3-4]。AM属中医学“乳痈”范畴。自拟通乳消痈方能疏肝清热、消肿化积、行气通乳,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5]。三联抗分枝杆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是治疗AM的有效策略[6]。因此,本研究采取自拟通乳消痈方联合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气滞热壅型AM患者,探讨二者联合治疗气滞热壅型AM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免疫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7]、中医(辨证分型属气滞热壅证)[8]诊断标准;病程≤4 d;处在哺乳期;初诊;已婚;自愿母乳喂养;年龄≥18岁;对研究知情,同意受试。排除标准:乳房周围皮肤溃烂、出现红斑等者;合并其他乳腺疾病,例如乳腺脂肪坏死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患精神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恶性肿瘤者。

1.2 临床资料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AM(气滞热壅证)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与联合组各50例。各组的年龄、病程、发病情况等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静滴。抗生素选用头孢尼西,每次1.5 g,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静滴,每天1次,治疗5 d。治疗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通乳消痈方:蒲公英、石膏各30 g,全瓜蒌、连翘各20 g,皂角刺12 g,炒牛蒡子、浙贝母、全当归、生赤芍、金银花、酒黄芩、漏芦、路路通、王不留行、生栀子各10 g,春柴胡、青皮各6 g。均为中药颗粒剂,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剂温水冲服200 mL,早、晚各服用100 mL,治疗5 d。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联抗分枝杆菌:异烟肼,口服,每天0.3 g;利福平,口服,每天0.45 g;乙胺丁醇,口服,每天0.75 g,治疗5 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通乳消痈方+三联抗分枝杆菌,具体剂量及服用方法同治疗1组、治疗2组。

1.4 观察指标 1)相关症状比较。评分项目、标准见表2。2)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完成检测。3)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表2 相关症状评分标准

1.5 疗效标准[8]治愈:相关症状均消失,排乳正常。显效: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60%,<90%,排乳基本通畅。好转:相关症状部分消失,积分减少≥30%,<60%,排乳改善。无效:相关症状并未消失,积分减少<30%,排乳未改善。汇总各组总有效率,即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4。同组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联合组的相关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联合组的相关症状评分低于治疗1组、治疗2组(均P<0.05)。

表4 各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4 各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1组比较,#P<0.05;与治疗2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1组(n=50)治疗2组(n=50)联合组(n=50)对照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乳房红肿范围1.91±0.57 1.04±0.33*△1.98±0.55 0.92±0.29*△2.05±0.65 0.71±0.22*△#◇1.85±0.61 1.47±0.43*乳房胀痛程度1.97±0.59 1.11±0.29*△1.87±0.62 1.05±0.33*△1.94±0.64 0.64±0.21*△#◇2.06±0.67 1.45±0.41*乳汁排出情况2.19±0.54 1.72±0.43*△2.15±0.62 1.94±0.48*△2.23±0.56 0.65±0.21*△#◇2.11±0.68 1.46±0.39*乳房肿块大小1.96±0.64 1.08±0.29*△2.02±0.59 1.02±0.33*△1.92±0.62 0.61±0.18*△#◇2.09±0.67 1.44±0.42*

2.3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M、IgA水平比较 见表5。同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联合组的血清IgG、IgM、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联合组的血清IgG、IgM、IgA水平低于治疗1组、治疗2组(均P<0.05)。

表5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M、IgA水平比较(g/L,±s)

表5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M、IgA水平比较(g/L,±s)

组别治疗1组(n=50)治疗2组(n=50)联合组(n=50)对照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G 21.63±3.14 13.35±2.23*△21.04±3.59 13.08±2.34*△21.22±3.43 10.16±1.72*△#◇22.08±2.82 16.34±2.51*IgM 3.72±0.89 1.91±0.39*△3.61±0.96 1.94±0.43*△3.65±0.93 1.66±0.45*△#◇3.81±0.87 2.22±0.54*IgA 4.75±1.29 2.24±0.71*△4.62±1.43 2.28±0.69*△4.68±1.36 1.59±0.52*△#◇3.81±0.87 2.76±0.91*

2.4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L-1α水平比较 见表6。同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TNF-α、IL-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联合组的血清IL-6、TNF-α、IL-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联合组的血清IL-6、TNF-α、IL-1α水平低于治疗1组、治疗2组(均P<0.05)。

表6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L-1α水平比较(±s)

表6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L-1α水平比较(±s)

组别治疗1组(n=50)治疗2组(n=50)联合组(n=50)对照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pg/mL)46.45±15.42 29.68±8.87*△47.62±15.79 28.34±9.12*△45.79±14.57 23.24±7.72*△#◇48.27±16.05 35.05±11.64*TNF-α(μg/L)5.61±1.67 3.24±1.07*△5.75±1.59 3.32±1.04*△5.53±1.74 2.01±0.57*△#◇5.84±1.86 3.51±1.13*IL-1α(pg/mL)35.63±4.46 26.24±2.26*△36.74±4.11 27.01±2.19*△36.15±5.02 22.35±1.98*△#◇34.89±4.74 29.67±3.12*

3 讨论

AM属中医学“乳痈”的范畴。根据“夫妇人乳痈者……由乳肿结聚,皮薄以泽,是成痈也……气积不散,故结聚成痈”(《妇人大全良方》),提示乳痈因乳汁淤积所致。根据“产后吹乳,因儿饮乳……致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之,多成痈肿”(《景岳全书》),提示感受外邪致乳痈发生。AM发展迅速,使患者出现乳房肿痛、乳汁排出异常及哺乳剧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而中医药治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对AM的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本研究所选取AM病例属气滞热壅证,分析其病因认为,妇人新产,气耗血伤,体质虚弱,卫外无权,外邪侵袭,与血搏结,乳络不畅,久而化热;或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乳汁瘀滞,郁而生热,热盛肉腐,遂致AM。宜取“疏肝散结、行滞活血、消肿通乳”等治法。已有学者尝试将中医内治策略与中医外治策略联合用于治疗AM,均取得显著疗效[9-11]。通乳消痈疏肝清热、消肿化积、行气通乳,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行滞,石膏清热泻火,全瓜蒌散结消肿,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皂角刺消肿排脓,炒牛蒡子疏风解毒、消肿,浙贝母善开郁结、止疼清热,全当归活血散寒、通络止痛、消肿保肝,生赤芍清热散瘀,金银花、酒黄芩均能清热解毒,漏芦下乳汁、除热毒,路路通通络疏风,王不留行下乳消肿、散瘀活血,生栀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春柴胡疏肝助阳,青皮疏肝化滞。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牛蒡子富含多种有效成分,比如牛蒡苷、维生素A等,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真菌[12];金银花能抗炎、增强免疫等[13];蒲公英能调节免疫,还具有保肝作用[14];当归可促进造血,还能保护肝脏、增强免疫等[15]。查阅三联抗分枝杆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AM的文献报道,发现其能取得肯定疗效[16]。因单独用药易产生耐药,故常联合用药,三联抗分枝杆菌能增强疗效,杀菌作用更显著。本研究结果表示,自拟通乳消痈方联合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AM(气滞热壅证)能减轻相关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现有研究表明[17-18],AM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中,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检测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免疫信号通路在AM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19]。另有研究指出[20],体液免疫指标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且相关指标在早期免疫防御中发挥作用。猜测AM的发生、进展可能与炎症、免疫应答系统有关。自拟通乳消痈方联合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AM(气滞热壅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因子、炎性因子的血清水平有关。

综上所述,自拟通乳消痈方联合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AM(气滞热壅证)能减轻相关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调节免疫因子、炎性因子的血清水平。然而,本研究仅初步分析了自拟通乳消痈方联合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AM(气滞热壅证)的有效性,受研究时间等限制,未能阐释清楚其疗效机制,在今后的研究中,当增加AM病例数量、延长观察时间,通过更深层次的研究,阐释其疗效机制。

猜你喜欢
气滞消肿三联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马栗种子提取物用于鼻骨骨折伤后消肿疗效观察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