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究

2022-11-02 06:36冯建武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科室部门

冯建武

(广东省中医院设备管理处,广东 广州 510000)

新时代下,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现代化医疗设备为支撑,科学的管理可保障医疗设备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为广大患者谋福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发展,医疗设备管理不只是买进、发出等简单工作,专业性、创新性及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包含了设备申请、招标采购、安装验收、使用、质控、维修、资产报废等各环节,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够真正迎合现代医院建设与发展所需。

1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架构分析

对于医疗设备而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主管领导、各临床科室、设备科及相关医院职能部门,是一种常见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医疗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图,详见图1。

图1 医疗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图

1.1 主管领导

主管领导往往是医院后勤保障副院长,是购置医疗设备的重要决策人员,统一管理医疗设备有关科室,积极协调与处理部门之间的冲突及意见,确保各部门能够积极协调管理医疗设备。同时,主管领导是医疗设备的对外负责人,是购置计划的重点审批人员。

1.2 设备科

设备科是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管理、计量检测、报废等相关事务,并全面核算医疗设备的成本与效益,对医疗设备管理直接负责。

1.3 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是申请医疗设备购置的人员,也是具体使用者。这些科室基于学科发展情况,明确需购置的医疗设备,并详细阐述购置的理由,提交购置申请。同时,这些科室是医疗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可促使医疗设备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获取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4 协助管理的职能部门

这些职能部门主要包含了审计、财务等,其职能在于协助设备科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提出专业意见,开展审计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主管领导。

2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不科学

对于医疗设备管理而言,采购是关键性环节,然而现阶段采购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影响因素,如临床科室设备申购不科学,未充分开展申购前期相关论证活动;如管理部门采购设备过程中调研不够充分、全面、严谨,导致最终采购回来的设备无法满足临床使用。如临床科室未基于科室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等实际情况而申请购买先进设备,且前期购置论证不够全面充分,未能组织科室骨干全面、深入论证设备使用情况、功能用途、技术参数、预期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导致设备采购回来后闲置的风险较大。有些设备购置前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全面,设备采购部门对科室的真实需求及设备市场使用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全面,导致无法采购到性价比最优的产品,无法很好地满足临床使用所需导致设备闲置,导致医疗设备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存在会因为设备问题导致医疗纠纷的风险。

2.2 部门职责不清晰

纵观职能型管理结构,每一个组织职能交叉的情况较为常见,如果不明确管理责任,极易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会直接影响管理效能。对于职能型管理结构而言,管理部门需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等,然而管理成效却差强人意。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这无疑是增加了主管领导的压力。因此,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职能型组织结构问题十分严重,应引起重视。

2.3 医疗设备质量验收不严谨

在医疗设备验收环节,“走过场”“专家不专”的现象较为常见。有的医疗单位不注重设备验收,应付了事,挑选普通员工成立验收专家小组;有的单位虽然组建了专门的验收专家小组,然而工作态度较差,责任意识匮乏,验收不到场,事后再补充签名。验收时,有的专家小组成员私自放宽验收标准,对验收程序进行缩减。这样的验收十分不严谨,难以对设备性能指标、运行参数、配置参数等进行客观评定,无法满足招标需求,进而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医疗器械质量问题。

2.4 医疗设备报废处置程序不完善

对于医疗机构管理而言,医疗设备报废管理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有的医疗机构并未制定报废处置流程,有的虽然设定了流程,然而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对报废设备进行全面审查、评定与鉴定,造成很多可维修保养后继续使用的设备被报废处理,已报废的医疗设备残值并未及时入账,严重损害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2.5 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专业和技术人才

作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体,设备科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然而,现阶段部门整体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具有经济、管理及医疗设备相关知识人才严重不足。在整个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工作人员无法对医疗设备成本、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评估,也无法开展针对性有效的维修与保养。

3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措施

3.1 优化方案的设计

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及设备管理知识等,结合医院现状及发展战略,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巧妙地利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方案设计图,如图2所示。

图2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方案总体设计示意图

3.2 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1)充分论证,科学购置。临床科室应积极组织科室骨干,尤其是相关专家对科室场地、人员配置、资质、同类设备数量、诊疗情况、对申购设备功能、技术性指标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开展全面论证,并出具需求报告、可行性论证,不应一味地追求高新产品,忽略具体应用价值而申购设备。在采购设备前,设备管理部门应积极调研科室提交的申购设备相关信息,严格审核其技术性能、技术参数等,安排专门人员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保障所购置的设备真正符合临床所需,创造最大化经济价值。

(2)重视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医院积极纠正重医轻工的理念,积极意识到医疗设备性能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因此,医院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来培育一支专业素养高、责任意识强的维修队伍。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维修人员薪酬福利,并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更多的的技术人才,也可避免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同时,注重维修队伍的培训,可开展岗前培训、定期专业技术培训等活动,促使维修队伍及时掌握最新维修知识与技术,从而更好地胜任维修工作。最后,加强医疗设备日常检查与维修,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制定与实施责任制,预防走过场现象的出现,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各项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3)规范医疗设备报废处置程序。对于医疗设备而言,其报废申请应要求使用部门上报设备管理部门,然后组织开展技术鉴定,通过审核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管理部门领导、主管院长审核后,财务科报主管部门进行注销事务,针对待报废设备,在未获取批复前应有效保管,并拍照留证据。通过审批的医疗设备,设备管理部门统一回收处理,如图3所示。已报废医疗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可从中选取有价值的,用于拆零修配或教学;无价值的,应集中回收,统一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如实记录医疗设备报废过程,积极归档,对于残值收益应及时上交财务部门。

图3 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流程

(4)加强管理部门专业和技术队伍建设。对于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优化而言,设备科是队伍建设的重点。首先,设备科应加强培训,丰富工作人员知识体系,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其次,设备科领导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要求专业技能水平高,且工作热情高涨,可全身心投入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事务中。通过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医院可培育出一支高素质队伍,为医疗设备高水准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5)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医院应对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准确定位,对各科室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如此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管理组织才可积极发挥自身职能。所以,医院应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对各部门的职能及责任进行合理设置。医院领导应对各科室工作进行有效协调,促使各科室积极交流与沟通,互相配合,保证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真正发挥其效能。同时,医院应全面梳理医疗设备管理情况,及时发现管理混乱的地方,加强管理,并定期开展讨论活动,耐心听取科室提出的得意见。另外,及时汇总与分析科室所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并把问题解决方法如实归档,可为后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4 结语

对于医疗设备而言,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购置符合临床所需临床设备的关键,其中相关环节互相关联,且能够对医疗设备使用状态进行全方位监控,把握每一个环节的实际动态,确保医疗设备得以有效利用,从而保障其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科室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爱紧张的猫大夫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