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潮涌 江河奔腾

2022-11-02 12:16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利 2022年19期
关键词:水利

◇ 本刊编辑部

盛世治水,十年阔步。万里河山,气象万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建设等,为新时代水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江河奔腾,回荡时代潮音。十年间,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利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要事,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是水利肩负重大历史使命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十年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如灯塔般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间坐标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水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保障国家水安全,牵动人民领袖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国情水情,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持续考察祖国江河,确立国家“江河战略”,对大江大河治理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母亲河保护治理把脉定向……

思想指引方向,水利实践脚步铿锵。十年来,水利系统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对表对标中笃行,在学思践悟中实干,推动治水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在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书写了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时代篇章。

十年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力,大力推进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保护;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全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水生态产品,水“美”加码成为一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年间,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推进用水方式从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推进江河水量分配,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断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相均衡。

十年间,一南一北,一江一河,从顶层设计到法治保障,长河泱泱,利泽万方。重拳治理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河湖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开创了大江大河治理新局面。

十年间,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不断夯实。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开工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初步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正在加快构建;全国水利建设投资从2012年首次突破4000亿元到2022年锚定1万亿元,水利为扩内需、保增长、稳经济、促发展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

与时代同频共振,水利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更加明确。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

>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摄/王忠庆

这是水利厚植民生福祉人民共享发展红利的十年

75000m3/s!2020年8月20日8时,三峡水库迎战建库以来最大洪峰,经受住了洪水的大考。经此一役,人们重新认识了三峡工程这一大国重器,对我国防范和应对洪旱灾害更增添了几分底气和信心。

护佑江河安澜、呵护河湖健康、浇灌千里沃野、守护民生福祉,水利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十年来,水利部门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水利问题,让水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这十年,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护佑国泰民安。

“预”字当先,精细调度,科学防控,成功战胜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大江大河多次大洪水,成功应对多次台风登陆造成的大范围极端强降雨,成功缓解北方、黄淮、珠江等大范围严重干旱,牢牢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供水安全的防线。无数次成功的背后,是水旱灾害防御理念的系统性转变,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逐步完善,是监测预报预警水平的逐年提升,是“能够有效抵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的时代担当。

这十年,山川披绿河湖向美优质生态产品普惠民生。

从“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到河湖长制全面建立,再到如今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河湖管理与保护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了理念之变、体制之变、机制之变。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观,华北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黄河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等多条母亲河实现全线通水,白洋淀重现生机,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生态环境持续复苏。社会参与、向美而行,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这十年,沃野千里水利命脉保障粮安民稳。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大中型灌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力度加大,骨干灌排工程设施“卡脖子”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靠天吃饭”成为历史。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30处,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同时,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实现了农民增收和节约用水双赢。水润沃野,穰穰满家,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十年,纾水困解民忧亿万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从饮水安全到供水保障,农村供水,点滴之中承载民生大计。以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标志,水利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供水工程827万处,可服务供水人口达9亿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困扰广大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没有了饮水的后顾之忧,亿万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瞄准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从来都是水利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黄河远上九曲流 摄/孟 凯

这是水利改革创新积厚成势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的十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

十年间,我们向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要动力增活力,把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水利改革创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纵深挺进、积厚成势,激发出水利事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十年积厚成势聚力而行,靠的是水利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的应有之义。吹响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改革号角,水利部部署流域治理管理工作,强调要更好发挥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治理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着力提升流域管理机构能力和水平。

2022年8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用水权改革提供指导。近年,水利部在用水权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加快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开展水权试点,组建中国水权交易所,出台《水权交易管理办法》,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开展水权交易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推进用水权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入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农业水价、水资源税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与此同时,出台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面政策文件,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水利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十年积厚成势聚力而行,靠的是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2021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以法之名保护长江的时代正式开启,开创制定流域法律的先河。

十年来,水利部门将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水利法规体系。除长江保护法外,《地下水管理条例》《农田水利条例》等先后颁布实施,黄河保护法、节约用水条例等立法加快推进,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建立,这些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意义重大。

十年积厚成势聚力而行,靠的是水利科技的创新实践。

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白鹤”首度“亮翅”。这是国内首个100%采用国产机组的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首个单机容量机组突破100万kW的水电站,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出路在创新,难点也在创新。十年来,高难水电工程拔地而起,前沿水利科技成果国际瞩目,泥沙研究水平国际领先,水文监测预警预报技术跻身国际前列,坝工技术、巨型水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水平、水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信息化的快车道上,数字赋能,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智慧水利引领行业迈向水利现代化的新阶段。

……

万里河山,千秋伟业。十年回首,意义非凡。迈上新征程,水利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勇立潮头,奋楫笃行,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万古奔流的江河上,书写水利新的荣光。

猜你喜欢
水利
水利部:到2025年水利风景区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
系统谋划 整体推进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水利担当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向水而生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水利技术水平和水利管理能力的现状及相互关系
数说贵州水利70年
治水兴黔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