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元素在舞剧《青衣》中的运用

2022-11-04 20:54韩璐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水袖青衣古典舞

韩璐(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舞蹈是经过人类社会不断实践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形态,它也会随着社会逐渐的深化发展进行衍变。中国古典舞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具有其独特的社会风貌,别具一格的动作语汇,充满内涵的神韵气质,伴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对中国古典舞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舞蹈文化,应该不断地自我衍变,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革故鼎新。

一、舞剧《青衣》的创作由来与情节介绍

(一)创作由来

舞剧《青衣》改编自毕飞宇先生同名小说《青衣》,由亚彬舞蹈工作室制作。《青衣》这个故事诠释了生命该如何寄托这个主题,主人公筱燕秋对于舞台的痴狂忘我,但却难逃宿命故事。2015 年10 月4 日,舞剧《青衣》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公演,世界首演。这是由王亚彬第一次担任导演和编舞的舞剧作品。

舞剧描述了一个戏剧演员的多变的命运,以应对当代中国形势的变化,与一系列特定的关系和事件从而引发的感情,这为舞剧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厚的戏剧基础。通过这部舞剧,王亚彬对各种艺术的诠释让大众更好的理解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的情感,并以此为媒介,让观者更好地感受到她对艺术的理解。

(二)情节介绍

舞剧《青衣》相较于小说,这部舞剧更像散文似的表达。笔者对舞剧的情节大致理解为,筱燕秋“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处于人生低谷的她遇到了丈夫面瓜,与这位老实本分的交警过起了柴米油盐。时光更迭,面瓜的爱并没有让筱燕秋放弃心目中的“嫦娥”,资质尚佳的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燃希望,对春来倾注所有。但造化弄人,最终角色被春来顶替掉,筱燕秋被远远地抛进历史的尘埃中。

二、舞剧《青衣》的人物特征与独具特色的编创特点

(一)人物特征

舞蹈本身具有动作性、抒情性、叙事性,舞剧《青衣》对人物进行了选择,把人物关系集中在筱燕秋与丈夫“面瓜”、学生春来和烟厂老板这四个人物,除筱燕秋外,其他三个人物主要来丰富筱燕秋的人物形象。人物虽非常少,但是,又涉及日常生活和艺术追求这两方面内容。

作为主角筱燕秋的人物特征主要体现在她对于艺术的狂热追求,已然脱离了现实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奔月梦”不择手段,她偏执、高傲、孤独、同时也很可悲。

丈夫“面瓜”的人物特征主要体现在他代表了筱燕秋家庭中的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他是筱燕秋面对现实的一面“镜子”,他憨厚老实、勤劳、忠诚、同时深深地爱着筱燕秋,但无论他对她多么的好,也是徒劳无功的。

学生春来的人物特征代表了艺术的传承和传递以及筱燕秋对于艺术的追求。最终得知角色被春来顶替的筱燕秋,舞台梦碎,韶华已逝,她整个人心态都崩溃了。烟厂老板虽然在这部剧中比重不大,但他的人物特征代表着现实、黑暗、物质,代表着筱燕秋为了得到角色为了艺术义无反顾的欲望与挣扎。

在长桌谈判中,其他演员都聚集在一起,唯有筱燕秋被孤立的场景。这段场景应该指向的,就是剧团领导决定让春来优先演绎嫦娥的情景。舞剧《青衣》演出全长约85 分钟,十位舞者。剧中虽然只有四位主要人物,但每个演员在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心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文字陈述转为肢体叙述,这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那时候,我们的生命是用一步的长度来丈量的,每一脚都有可能踏进死神的领地。慢慢地,我学会了在抬起一只脚和落下另一只脚之间的短短几秒钟里享受人生。只要你愿意,每一步都是新生活的开始,都会带来一个新世界。”

(二)编创特点

舞剧《青衣》的笔墨更多地集中在对女性生存悲剧的刻画和艺术家对艺术的执拗进行刻画。舞剧《青衣》着重刻画四个角色,青衣演员筱燕秋、交警面瓜、学生春来及烟厂老板,在舞剧的创作上将情节梗概进行抽离处理。王亚彬本人提到,《青衣》是一个相当费心且辛苦的创作,从构思到最后阶段,历时三年。事实上,将小说对人物生活的描述浓缩成两个小时,来进行舞剧表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王亚彬在提炼文本的过程中花了很多心思,并在时间顺序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就美学风格而言,王亚彬追求极简主义,试图用简单来赢得繁杂的事物,为观众留下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中外舞剧作品分析与鉴赏》中提到,舞剧题材可以用“借题发挥”这个方法予以呈现。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改编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舞剧,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帮助观众带着情感走进舞蹈。

比对来看,笔者认为舞剧《青衣》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不仅是形象的创造,甚至整个表现形式都是全新的塑造与升华。笔者查阅了一些关于王亚彬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资料,她说“从对艺术的执着这一方面感受到筱燕秋这一人物”,着重与“生命该如何寄托”这个主题。舞剧《青衣》的表达方式在言、象、意方面来做出了别具一格的阐释。

舞剧《青衣》成功且顺利地实现了从文学作品到舞剧的转化。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舞剧《青衣》尾声音乐渐渐消失,舞台上面所有的舞美道具统统撤掉,缓缓升起的幕布背景,将未被展现的所有都呈献给观众:舞台外檐的地板上映着昏沉迷离的光线、站在舞台边上注视着观众和舞台的演职人员、工作间里忙碌的舞美调控师们、等着演出结束要清理卫生的工作人员,这每一幕都被观众尽收眼底。为什么舞剧《青衣》结尾会是这样呈现?这种手法的运用会使观众混淆到底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筱燕秋这个归宿是现实残酷的呈现,是艺术化了的升华,也是引人深思的反响。总之,它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另一种回味的开始。

三、中国古典舞元素在舞剧《青衣》中的运用

(一)古典舞语汇的运用

中国古典舞是20 世纪50 年代出现的一种舞蹈类型,是一种以吸收戏曲元素为主的多元化的舞蹈类型。中国古典舞元素训练中的“拧、倾、圆、曲”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身体形态,和“平圆、立圆、八字圆”即“三圆”的运动轨迹。“以圆为美”和“神韵气质”使中国传统舞蹈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及神韵,而“意象”则是使中国传统舞蹈变得真实而有意义且最浓重的一笔。

舞剧《青衣》中的舞蹈动作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戏剧表演中的三要素是由人物、情节、情感构成。但对于舞剧来说,难度更大,需要用肢体来为观众“讲故事”。王亚彬所饰演的筱燕秋在剧中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无一不需要古典舞的身体韵律、动作形态来承接所饰演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舞剧《青衣》中有三幕将中国古典舞语汇运用的最为明显。

首先,第一幕是在舞剧《青衣》中一开场的“戏中戏”,筱燕秋从后台扮上青衣,穿好水袖,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现出精湛中国古典舞的袖舞技法。此时筱燕秋年轻貌美,年轻气盛的她沉浸在舞台中的表演,既陶醉又兴奋。利用抖袖、出收袖、扬袖、绕袖、推袖等袖法与脚下流畅的圆场步相配合,脚下步伐所产生的连续变化的身法从而带出流畅舒展的袖法,展现出当时红极一时的“名角”的风采。中国古典舞袖法能够扩大肢体的表现力,渗透古典韵味,延续到舞台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烘托。

第三幕是筱燕秋看到原本属于自己的角色被徒弟春来所呈现,对于一个将舞台视为自己生命的艺术家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筱燕秋穿着“从天而降”的水袖在雪地中狂舞,内心极度悲愤郁结。脚下步伐时快时慢、身法急促的转换,袖势袖法的游离转变,表达出筱燕秋内心的不甘和绝望。王亚彬两个袖势对抗抛出,如同绽放的烟花般迅速展开,把水袖的柔美与强劲展现得淋漓尽致,好像能够把心中的情感通过袖梢传递给观众。

(二)舞剧中古典音乐的运用

舞剧的音乐对于人物的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推动舞剧情节的走向,促使情绪积累的迸发。音乐虽说是舞蹈的灵魂,但舞蹈本身才更为重要,但是优质的舞剧音乐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动态主要来源于“内在”与“韵律”,其审美受中华文化及东方文化的影响,大多数舞姿是由内而发的,也就是常说的“心劲”,尤其是身韵,始终有“呼吸”相伴其中。因此,舞剧中古典音乐的配合必须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类型及特点。与中国古典舞语汇的运用如出一辙,笔者以剧中的三幕为例。第一幕,在舞剧《青衣》中筱燕秋一出场配合着水袖的悲怆的旋律,沉重的压抑的乐器声配合着女高音的和声,给予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压制,使观众沉浸在筱燕秋的时空中,无法自拔。

第二幕是徒弟春来登场时的音乐,是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舞音乐风格的古典民乐,利用木琴、沙锤、锣、木鱼和鼓等乐器,节奏强劲有力、稳健刚武。这段古典音乐做到了“呼吸”的“始终贯通”,呈现出“音短而气不断”的效果。音乐和舞者的肢体路线严丝合缝、浑然天成,使观众感受到古典音乐与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第三幕,筱燕秋在雪地中狂舞的片段配合的是选自《嫦娥奔月》这首戏词来重新谱的曲,由郭思达演唱。这段曲是以音乐结构为基础来对舞蹈意象进行表达,它能在情节中更好的刻画出戏曲演员的形象,描绘人物内心思想的变化。这段音乐渲染出了十分浓烈的悲凉气氛,筱燕秋的“嫦娥”梦碎,正如曲中最后那两句“想嫦娥独坐寒宫里,清清冷冷有谁知?”最终,筱燕秋仿佛真的别了人间,成了月宫里的嫦娥。观众沉浸在主演利用音乐与舞蹈所带来的热切绝望和凄凉,分不清人在戏中还是戏外。

(三)舞剧中古典服饰的运用

舞剧服饰是舞剧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服装不仅体现了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也表现了所处环境,为舞剧的主题立意所服务,最关键的作用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理暗示。舞剧《青衣》中古典服饰的运用最为重要的就是水袖,也是筱燕秋身份的象征。用水袖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则需要表演者全心全意地投入角色,这可以丰富水袖的表演形式。水袖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可以增强舞者表现的空间感,增加动作幅度与气势,还可以通过袖子将感情传递给观众,增强演员的表现力。舞蹈演员运用力量的转换,袖子运动轨迹的“辗转反侧”,在舞台中刻画出袖子的各种形态、轨迹、韵律,将角色情感更好的投入,从而达到“人袖合一”。舞者在表演中袖子形态的转换是通过情感的转换而变化,从而呈现出袖舞蹁跹的视觉享受。通过中国古典舞水袖的运用,将这部舞剧传情达意到达了新的高度。

剧中共出现三次水袖。第一次是舞剧开场的“戏中戏”,仿佛筱燕秋就是王亚彬,王亚彬就是筱燕秋。“她们”从后台扮上青衣,穿好水袖,从幕后走到台前忘情表演舞动着。但先是一个群演对她进行阻碍,后来越来越多的群演加入,筱燕秋最终力不从心、反抗无果被扒下她的水袖,这不仅是脱掉了水袖,这也暗示着筱燕秋“青衣梦”破碎的开始。第二次,是在徒弟春来出现后,筱燕秋重新燃起了她对于舞台的渴望,她穿好水袖,但配合她的两个群演仿佛梦魇一般,缠绕着、对抗着、阻挠着水袖的方向,也让筱燕秋迷失了方向。第三次是舞剧结尾处筱燕秋目睹了春来代替她穿着水袖在舞台上表演,内心极度悲怆,独自一人穿好水袖,在漫天飞雪中幻想着自己曾经在舞台上忘情的演绎着。那种对于舞台的狂热与痴迷,一次一次的跳跃、旋转、抛袖,那种对于舞台“不疯魔不成活”的爱,直抵观众的内心,沉浸在筱燕秋的“嫦娥”梦中,久久不能平复。

四、结语

从审美表现来看,极简主义是舞剧的主题风格,以简胜繁。与此同时,在时间面前,舞剧较原著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文学作品与舞蹈艺术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在舞剧创作的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借鉴。中国古典舞元素的融合使舞剧《青衣》的表达更加的丰满,融入了新的美学意义,逐步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风范。笔者希望通过对舞剧《青衣》的探究与分析,能够帮助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水袖青衣古典舞
青衣覆雪
Singing the Changes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水袖起舞翩若惊鸿
青衣
曼妙的水袖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水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