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路畅 乡村兴旺

2022-11-04 07:29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交通运输局
中国公路 2022年17期
关键词:黄河公路旅游

文/图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交通运输局

所在地:山西省吕梁市兴县

名称:沿黄扶贫旅游公路

里程:84.85公里

编号:X498141123

技术等级:三级公路

起讫点:忻州市保德县与吕梁市兴县县界至兴县与临县县界

通车时间:2021年2月

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素有“小延安”之美誉。近年来,兴县交通事业蓬勃发展,铁路公路旅游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2018年以来,吕梁市全面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构建“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兴县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全长84.85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建设,于2020年10月全线通车,成为当地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文化旅游的复兴路、环境优美的生态路,被网友评为“中国最美公路”。

近年来,不论是岢岚至临县高速公路、S46静乐丰润至兴县张家湾高速公路、国道337线黄骅至榆林公路(黄榆线)、省道218线岢大线、工业大道、瓦裴线、蔚汾北路东延道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实施,还是“蔡家崖号”客运列车的开通、城乡公交客运西站的建成投用,兴县始终牢牢把握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如今,兴县高速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连通县内外,打通了当地展翅腾飞的“大动脉”。

组图:沿黄公路

“今年,我们计划新建、改建公路项目11个,概算总投资19.9亿元。”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薛建伟介绍。2022年,兴县将着力破解县域交通瓶颈,以一纵、二支、三循环、四好路、五保障为工作总基调,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循环立体交通网:一纵指关木线;二支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两条支线;三循环即北坡互通、肖曲线、曹家坡到大善,全面完成2022年度“四好”公路建设,做好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养护交通运输5个领域的保障工作,进一步构筑立体交通网络。

2021年12月29日,连通国道337线、省道218线、静兴高速和岢临高速的兴县北山过境公路正式通车。兴县北山过境公路起于兴县县城,止于蔡家崖乡北坡村,全长15.3公里,沿途串联起两乡1镇19个村,不仅大大提升了过境运煤专线的运输能力,极大缓解了兴县县城交通压力,也进一步扩大了城市框架,成为当地一条民心路、旅游路、发展路。

脱贫致富民心路

处于岚漪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兴县裴家川口村拥有“水旱码头”的古渡口,自古便有“金川口”的美誉,尽管背靠黄河,水陆相接,但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2017年以前依然被列为贫困村。

2019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开工建设。兴县在裴家川口建设旅游驿站,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使静谧多年的古渡口重新焕发出生机。据裴家川口村党支部副书记裴俊伟介绍,随着公路进村,不仅村民饲养的牲畜、种植的农产品可以及时售卖,很多村民还经营起了农家乐,全村年接待游客逾万人次,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空中俯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如蛟龙盘踞,气势恢宏,又如玉带环绕,百转千回。它孕育于红色文化中,开辟于青山绿水间,蜿蜒于蓝天白云下,形成了景在路中、路在景中、路景一体的最美画卷。全长84.85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起于忻州市保德县与吕梁市兴县县界,全线涉及5个乡镇,19个行政村,惠及3763户1.2万人。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40公里,路基宽8.5米,预算总投资8.3亿元。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而直通万户千家的农村公路对于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作为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兴县国土面积达3168平方公里,下辖乡镇众多,公众出行需求较大。“十三五”以来,兴县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上大做文章,累计投入资金11.4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112.2公里,实现了所有建制村和141个较大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并在近3年间投入2500余万元用于公路养护,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82%,切实打通了公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据76岁的村民焦永龙回忆,20年前村里没有公路,老百姓只能赶着牲口步行去县城卖农产品,每次都要在半路借宿至第二天才能赶到县城。由于道路不畅,导致上千亩的红枣烂在了地里。

“如今的裴家川口沿黄公路、裴瓦公路穿村而过,方便得不得了。”老焦骄傲地说,三个儿子都是跑运输的,回家看老两口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

“这条公路是我们的致富路。”62岁的裴寨维曾是村里的贫困户,村里通公路前,他家养的羊无人来收,即使有人来收,也卖不上好价钱。公路修通后,裴寨维卖羊的成交率高了,价钱也翻了一番,养殖收入从过去的几千元提高到了现在的4万多元。

“黄河一号”沿黄旅游公路兴县段贯通南北,串联兴县3条干线——省道313线忻黑线,县道罗赵线、曹罗线,使兴县黄河旅游、红色旅游连片形成旅游大循环,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当地居民打开了真正脱贫致富的大门。

美丽乡村旅游路

兴县境内现存红色遗址108处,3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不仅带火了原有景点,同时带动了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大批文化景点。

裴家川口村曾是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黄河沿岸的古战场之一。在村北堡子梁上有一合河关古城遗址,村里曾设有晋绥烟厂、兴发源商号、医疗四所、晋西师范学校,另有明清古院落9处,这些四合院虽然破败,但木雕砖刻、窑洞配厦檐,古朴庄严,尽显当年繁华。

如今,裴家川口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美丽乡村。裴海宽说:“我们村里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旅游公路贯通后,搞旅游大有可为。”据介绍,裴家川口村规划到2025年,确保合河关遗址、黄河古渡口、晋绥军河防工程遗址、明清四合院、商业街、红色旅游的旅游产业基本成型,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也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自从旅游公路贯通后,裴俊伟家的饭店火爆起来,一年四季,全国各地自驾到此旅游的游客很多,使得裴俊伟的饭店年收入由原来的两三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20余万元。

自兴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以来,兴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双旅(铝)”经济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首次将文旅产业放在与铝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

依托沿黄区域六郎寨、昊旻山、孟良寨等自然奇观,红28军东征渡口、鲁艺晋西北分院、七月剧社、张闻天旧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六分院旧址等红色遗址,以及沿黄公路沿线万亩红枣经济林带,兴县以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的,坚持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沿黄旅游。

兴县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面贯通为契机,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裴家川口驿站、六郎寨驿站、黑峪口驿站等6个驿站景点,全面运行后将极大提升沿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如今,走在兴县的各个乡村,宽阔的沥青马路、整齐有序的路灯、两侧茂密的绿植……依托农村公路网络,兴县还建成农村物流网点65个,辐射所有行政村,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绿色生态发展路

为推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成为一条“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五彩缤纷”的彩色走廊,形成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良好景观效果,2020年,兴县完成营造林23.2万亩,并启动实施黄河沿岸(兴县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通道及两侧可视山体进行绿化,涉及瓦塘、高家村、赵家坪、罗峪口、圪达上等三镇两乡30余个村庄,绿化总面积5.1万余亩,绿化长度85.4公里,绿化面积537亩;完成沿黄旅游公路可视山体绿化面积19863亩。主要栽植油松、侧柏、山桃、山杏、黄栌、黄刺玫、连翘、紫穗槐等色彩繁多的树种,同步完成绿化、彩化和美化,目前可视山体绿化、通道绿化工程已全部完工。

“十三五”以来,兴县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461平方公里,建设骨干坝和中型淤地坝104座,共完成20座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目前正沟等9座、阴家沟等2座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已于2021年11月底完成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1.58平方公里。经初步测算,在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中,可建成坝滩地50亩,梯田100亩,造林600亩(其中经果林200亩),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沿黄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于绿色生态基础,兴县近年来还优化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营运步伐,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城区为中心,开通5条城市公交、农村客运29条线路,形成了以县城客运站为中心向各乡镇、建制村辐射的客运网络,使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出门就能走上平整的硬化路,抬腿就能坐上舒适的“平安车”,兴县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逐步推行城乡公交全民免费。”不久前,在兴县县委十七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承诺的民生实事赢得群众一致赞扬。

沿黄村道路

黄河大桥

自驾游基地2

猜你喜欢
黄河公路旅游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旅游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